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核心意识” 教学机制探析
——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例

2022-04-07唐时顺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大讲堂案例

景 熹 唐时顺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 400074)

随着互联网与媒体的融合逐步深化,数字经济、网络空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进一步应用与普及,多媒体软件、数字出版、移动游戏以及数字媒体等新兴传媒业态快速发展,传媒业已进入融合移动互联期的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相应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也对新闻传播专业“核心意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一、教学背景:以“核心意识”为导向,重点突出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指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方向。[2]以上重要讲话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党的权威与统一;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清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融媒体环境下,“核心意识”教育应该更多地融入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全方位地从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两方面完成高质量人才培养。

“核心意识”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课教学必须强化与引导的核心思想。[3]

二、明确目标:以强化“核心意识”为契机,融合创新

“核心意识”在新闻传播专业中主要表现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回溯新闻党性原则可以发现,最早提出此思想的是马克思。在1842 年,马克思便提出了自由出版物的独特性质,他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报刊”这个名字。后来,列宁又提出“报纸是集体组织者”的观点,为党报工作的党性原则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新闻的党性原则在借鉴马克思和列宁有关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党性原则理论体系,并在新时代提出新要求。第一,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新闻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产物,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党报的指挥。新闻党性原则的首要条件是在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成为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内容上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党性原则的根本理论起点,新时期也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三,形式上要多样化。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的党性原则应该是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并以多种方式和形式呈现。不难看出,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核心意识”不谋而合,特别是“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这一点。因此,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教育与“核心意识”教育具有内在逻辑同一性。

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党性原则”教育是“核心意识”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新闻传播学理论来说,其本身就应该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结合;对新闻传播学实践来说,其本身也应该与践行“核心意识”相辅相成。新闻传播学科具有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如何融“核心意识”在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和手段之中,构建发展的完整体系,也对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具体可分解为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和全流程实习教学三大部分。理论类新闻传播课程“核心意识”的目标是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将“核心意识”融进相关新闻传播理论之中,对学生进行“内容融合式”的“核心意识”教育;实训类新闻传播课程“核心意识”的目标是结合实训教学环境,将“核心意识”创造性内嵌入实训环节之中,对学生进行“环节创新式”的“核心意识”教育;第二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竞赛及其相关学科的课后学生练习,需将“核心意识”作为习作或参赛作品的思想内核,对学生进行“观念浸润式”的“核心意识”教育;全流程实习教学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相关媒体机构实习,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知识,需将“核心意识”运用于日常的新闻传播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选择间接式”的“核心意识”教育。

三、教学机制: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抓手,一体辐射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核心意识”教学建构除了明确上述教学内容和目标外,还需打造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抓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并结合第二课堂与全流程实习的专业教学机制,做到让“核心意识”基因深刻融入且辐射到各个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教学环节之中。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委托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是推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质创新的有力抓手,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面推进新闻传播类专业“核心意识”教育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新闻传播理论建设、培养新时代优秀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广大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高新闻传播教育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生动实践。

(一)“内容融合式”的“核心意识”教育

“内容融合式”的“核心意识”教育指的是“核心意识”直接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理论融合,主要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科中的理论类课程,如“马列新闻著作选读”“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伦理与法规”等。此类课程需要将“核心意识”融进相关新闻传播理论之中,除了线下课堂教学外,辅以线上拓展内容的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拓展资源。

强化教师主讲,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效果。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视频内容,加强理论思辨和解析讲解,把“维护党的权威和统一”理论吃透,促进相关理论真正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马列新闻著作选读”重点从经典论述入手,引入相关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例如大讲堂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则案例“全媒体时代如何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以中国新闻奖作品《神秘“曹园”》为例”,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职业认同感。“新闻学概论”着重从新闻理论入手,引入大讲堂新华社一则案例“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的品格与力量”,剖析媒体人应该具备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逻辑关系,更直观地解构相关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采用纵向比较法,从我国新闻事业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入手,引入大讲堂相关案例以提高学生对新闻媒体的属性和角色的认识水平。例如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师重点分析大讲堂中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一则案例“践行‘四力’,向年轻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从人民日报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说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传媒伦理与法规”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出发,引入大讲堂新华社国际部案例“做记者,更要做新时代的记录者和阐释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责任意识和国家意识。

(二)“环节创新式”的“核心意识”教育

“环节创新式”的“核心意识”教育指的是“核心意识”内嵌于新闻传播学科实践环节之中,主要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科中的实训类课程,如“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实务”“新闻摄影与摄像”“微电影创意与制作”等。此类课程可以将大讲堂讲述的典型案例分解内嵌到相关学科的实训环节中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相关课程实训,还能让“核心意识”真正创新性地融入新闻传播学科。

相关实践课可以直接导入大讲堂相关案例,从实务实操角度展开案例分析,从优秀案例中学习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将“核心意识”内嵌其中。“新闻评论”引入大讲堂相关案例“构筑新时代的‘主流叙述’——从任仲平文章看大型政论的写作与创新”“遵循‘四力’要求 写好政经评论”,分析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评论立意、中心论点、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并让学生模拟写作类似选题的时评。“新闻编辑”课上,教师选用大讲堂中相关案例“重大主题报道的守正与创新——‘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体会”“切实践行‘四力’用心锤炼精品——以《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等来谈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破题与操作,深入分析这些案例的作品调性、策划思路、报道结构、报道方式和作品呈现特点,分析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让学生写作新闻报道策划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上,教师选用大讲堂中的相关案例“英雄无言——95 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践行‘四力’与时代同行——悬崖村脱贫攻坚五年采访纪事”,解构这些报道的目的、采访提纲、新闻标题、新闻价值、逻辑结构和新闻语言的特色,并让学生做相关实训练习,即典型人物报道训练,从选题到采访再到人物报道的写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新闻实务”这门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师选择大讲堂一则“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案例“走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长征路——新媒体正确把握时度效的四组关系”,带领学生全面深入分析这个公众号的特点,并以小组为单位,推出类似的公众号。在“新闻摄影与摄像”课上,教师选用大讲堂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则案例“坚守的理由——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创作的策划、拍摄思考”,详细分析其创作目的、脚本写作、镜头语言(视听语言)和后期剪辑制作技巧,并阐述蕴含的思政元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互动讨论,提升新闻传播实训类课程学习效果。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讨论互动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案例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本身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元素的吸收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伦理的认同。除课堂讨论外,教师还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大讲堂其他案例进行分析与解析,要求学生基于课程教学内容模拟相关案例实作,并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三)“观念浸润式”的“核心意识”教育

“观念浸润式”的“核心意识”教育主要是在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竞赛及其相关学科的课后学生练习,需将“核心意识”作为习作或参赛作品的思想内核。“非线性编辑”是一门讲解视频后期编辑和剪辑的课程,如何既让学生有兴趣研究,又能促使其发现世界的真善美,这是对授课案例筛选的基本要求。比如,讲到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时,教师选择了《走近毛泽东》这部获奖纪录片,以该片教科书般的解说词写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展现的不再是一个政治化、概念化的毛泽东,而是一个有真性情、中国心、大智慧的真实可信的毛泽东。教师引入大讲堂中国时报新媒体案例“运用‘寓言故事’讲好中国小康 国际传播爆款短视频的成功秘诀——纪录片《老外看小康中国》创作过程分享”,让学生练习短视频的剪辑。

(四)“选择间接式”的“核心意识”教育

“选择间接式”的“核心意识”教育是学生在全流程实习实训过程中接受的思政元素的教育,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相关媒体机构实习,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知识,需将“核心意识”运用于日常的新闻传播工作之中。教师引入大讲堂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都市频道、公共农村频道案例“苦练‘四力’内功 不负时代使命”,全面分析重庆主流媒体记者、编辑等的新闻报道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念,引导正确的职业选择。

四、结语

新闻传播学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强,实践性也很强,跟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变革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课程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水平、“核心意识”融入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伦理;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新闻传播水平和效果。笔者以“核心意识”理念为导向,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抓手,强化教师主讲、加强互动讨论,在融媒体环境下初步探索出一条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核心意识”教学机制建设之路。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大讲堂案例
瞎闹腾大讲堂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别样”履职大讲堂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