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内涵机理与实现路径

2022-04-07欧阳健威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政治课中学教学活动

欧阳健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至新的高度,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地,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必须有力有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是,坚持以问题导向的思想自觉,不断改革创新,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有效路径,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始终加强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阶段教育的普及率稳步上升,已成为面向全社会的、大众的基础教育。当今在以“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的素质教育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学生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地位有其现实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或实施对象。”[2]中学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离开了人,思想政治教育便无从谈起。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对象性。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政治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学生,其所辅助使用的教材等教学工具和手段直接作用对象同样是全体学生,而一堂“好”的中学思政课,其教学效果的检验最终也必定离不开学生。任何事物过程的完成并非孤立片面的,离不开事物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既需要教师做正向积极引导的施教,又需要学生的能动配合和参与。要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及检验其教学效果,评判教师是否“教得好”,学生是其重要标准之一,即评判和检验学生是否“学得好”。正因如此,在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亦需要教师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调动、激发。“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齐头并进,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与学的活动中来,才能切实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在中学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服务于“学”,思政课教师应始终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而发挥主导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到这一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各种实际状况的影响与制约。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时代新人。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有选择性,对教学环境的营造具有主动性,这些都可以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正是说明学生的各项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适应和服务于学生。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机制、运行方式和层次水平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主体。”[4]马克思主义主体观将“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和最一般的含义。“主体”是指基于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具有一定自主性并具有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能力的人。“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和客体,使自己成为主体的存在。”[5]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者,即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而主体性则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一种从属关系,在此范畴上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并主动汲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学生自身内在价值尺度相契合所建立的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关系。“主体性”重在强调学生自身发展与其主体地位的原则,在塑造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体和客体要建立起这种驾驭关系的前提是,必须通过“参与”这一环节,即学生主动投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能动地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内化于心。从本质上看,离开了主体参与,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因此,坚持主体性的实践原则是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支撑,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观点可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与精神再生产劳动过程观点亦有共通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具备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及教学工具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三要素。“中学思政课是基础教育阶段和中学的德育的核心”[6],具有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为其终身学习并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更应得到充分发挥,以独立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与教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方能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指在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各环节并发挥主体性,从而形成正确思维认知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能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灌输式的僵化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将教学活动三要素科学地整合为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和人文性”[7],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学生主体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对师生教学关系的一种机械处理,在本质上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显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不相适应。因此,要实现中学思政课提质增效,就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更加自主地、独立地汲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想和情感都能得到良好升华。但是,转变教学观念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被降低,而是要把僵化的灌输和生硬的管理转变成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组织、引导和参与。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自主地合作和探讨学习,而非仅仅是课堂秩序的管理组织者,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8]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为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完善新课标改革,切实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并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拓宽视野,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不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多层次探寻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实现途径。教师要树立“大思政课”的思想理念,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9],防止教学思想僵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时政信息,依据时代变化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交流对于促进教学的“软作用”。师生交流与合作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能倾听学生发言、尊重学生意见,运用恰当、中肯的语言进行指导的合作者,以德育人并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让学生真正处于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并得到教师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材服务于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兼具文化性和政治性等特征,但囿于现实教学中诸多条件的限制,中学思想政治课较多存在按照既定思维模式“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按照教材体系对学生进行讲授和解释,忽略知识原理而直接让学生“划重点”“背教材”,学生面对枯燥庞杂的理论知识只能采取机械背诵的方式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体系脱离不了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而非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与知识的主人,并不能将师生置于思维开放的空间开展教学互动,难以使中学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此种教学方式也成为造成当前思政课堂氛围偏沉闷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及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者应科学遵循中学生在对应发展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思维认知能力和心智能力,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撰。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理论知识的渐进性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读和思考,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教材转变成教师的教学,从而科学有效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这样做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不同层次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0],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教师在处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向教学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问题与国家、社会相结合,提高中学生正确判断是非且对自身与社会问题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为其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及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单向口授型为主要形式,学生习得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信息传递程度,学生仅仅接受教师给予的“填充”和“灌输”。在这一被动接受状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发生了偏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体现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特点,即“要我学”。学生是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的学习主体。因此,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谈话式、讨论式、比较式、参访与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即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切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为基本目标,兼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人格道德教育,而高中的政治课培育学生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学生能通过理性判断产生对社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无论是初中的道德教育还是高中的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即教学源于生活。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科学的理论联系生活的实际,采取以“启发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体验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从知识性向思想性的转变。

四、结语

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融入中学思想政治课,这并非自发生成或自在之事物,二者应当是辩证统一、良性互动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结合不是分庭抗礼的对垒,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而是圆融一体的贯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辩证结合的过程中切实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只有力图把教师的“教”有效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

猜你喜欢

政治课中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在多解中学创新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