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04-07白嗣鲜吕明举嘎日迪

现代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种薯种业

白嗣鲜,刘 斌,吕明举,嘎日迪,孙 鹤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内蒙古地域广袤,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生态类型多样,现有的农作物及野生植物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抗逆性,对于未来保障国家及自治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度重视农牧业种子工程建设,在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看,内蒙古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及优质品种选育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国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和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在“十四五”期间也需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应对挑战。

1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依托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创新引领、强化目标导向等措施,取得了明显进步。全区审定新品种6 个,登记品种21个,种薯繁育体系基本建成,加之多个自主引进品种,已形成可覆盖不同生态类型区、多种用途的品种结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速度大幅提升,品种结构的优化为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也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风险提供了有效保障。新品种的使用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的单产水平,使马铃薯单产水平由2013年的15 000 kg/hm2提高到现在的23 167.5 kg/hm2(鲜薯)。传统品种克新一号占比下降到10%以下;新品种冀张薯12 号占比达40%,荷兰系列占比20%左右,夏波蒂占比7%左右;兴佳2 号、华颂系列、中加系列、希森系列、后旗红、青薯9 号等品种占比23%,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3 个旗市被确定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县,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被认定为国家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县。脱毒种薯在生产中的普及率达85%,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60%,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繁育基地和主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加工基地。现有种薯经营企业57 家,原原种设计生产能力25 亿粒以上,常年种薯生产面积保持在53 333 hm2左右,原种生产面积6 667 hm2以上,脱毒种薯交易量占全国60%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

1.2 形势分析

目前,马铃薯产业从品种供给、生产方式、产品种类、消费需求、市场划分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品种上,全国马铃薯登记品种中鲜食薯占比63.85%,淀粉加工专用品种占比4.65%,全国加工专用品种占比1.54%。专用加工品种供给不足导致马铃薯价值链提升空间变小,大量的鲜食品种又导致市场价格年际的波动。

(2)在产品上,种植的品种中老品种占比80%,部分新品种虽已进入市场,但推广速度较慢,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产品种类不丰富的现状没有改变。

(3)在生产环节上,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多集中在规模化种植的企业或合作社,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仍然不足,新技术的应用受限,种植效益较低,影响整体效益的提升。此外,面对主产区严重的水资源约束,缺水保粮的压力明显增大,生产环节的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4)在产业带动上,马铃薯已成为不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是面对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环境,农民的话语权仍然不足,产区加工业对种植业的拉动效果不明显,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研发比较薄弱。加工产品主要以淀粉、全粉为主,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为辅,高附加值、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仍显不足。

(5)在市场消费需求上,总体宽裕、四季充足的市场供给,价格年际波动剧烈,主食化消费进展缓慢,产品市场细分趋势明显,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单产增加明显。顺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产业“三业”融合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2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支持能力弱

作为全国马铃薯优势主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育种创新能力不强,虽然生产中应用的品种不少,但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占比不足20%,全区现有57 家种薯企业中,有新品种审定或登记的仅有7 家,多数企业以扩繁经营为主。目前生产中推广的大西洋、冀张薯、西森等系列品种大多不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条件选育出来的,不同程度存在生育期过长、水肥要求高、抗病性差等方面的缺陷,品种应用处于被动状态,与生产大区的地位不相匹配。

2.2 种薯生产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创新推广体系不健全

部分种薯企业繁育程序不规范、生产标准低,种薯生产没有完全实现4年以上轮作,质量不达标的种薯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自繁自育、私下销售的现象仍然存在,种薯监管成为短板。

育种单位相互间遗传材料交流不畅,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多、弱、小、散的局面,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滞后,大联合的育种体系、自主创新的育种机制尚未有效建立[2]。

2.3 商品薯品牌培育和销售模式落后

品牌培育不够,市场影响力不大,虽然有些品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国家A 级绿色食品认证、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颁发的5A 级国际品牌认证,但品牌影响力不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足。商品薯初加工落后,多数是地头初选后原包装统货销售,产品种类不丰富,效益比较低,多渠道协同销售的模式发展滞后。

2.4 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生产占比大,订单生产少,相关的支持政策、金融保险等保障措施不足,导致抗风险能力差。马铃薯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卖难滞销情况常有发生,种植收益不稳定,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也导致了生产面积的波动。

2.5 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致使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因块茎品相差,种植大户热衷于寻找新的种植基地,但因种薯基地亦受到土传病害的影响,“不干净” 的种薯所到之处,土传病亦随之发生。长此以往,种薯生产难以找到合适的基地即将成为严重问题。

3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发展趋势分析

马铃薯是内蒙古地区的主栽作物,产区相对集中,产品质量好,产业基础扎实,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绿色节本增效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以及储藏加工等方面领先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先,“十四五”期间,马铃薯种业发展仍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选育、引进早熟、丰产、抗病的品种为选育目标,集成配套优化栽培技术,强化种薯质量监管,规范种薯生产、销售市场,以质量取胜、以品种种类取胜,继续巩固提升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发展基础,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1 精准发展定位,加快新品种选育创新

定位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兴薯、绿色兴薯、品牌强薯,依托绿色生态优势,做好新品种选育,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马铃薯种业体系,打造全国优质种薯生产繁育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通过组织区内马铃薯技术集成应用与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同国家产业体系团队、产业首席专家及国际马铃薯专家的合作,开展新品种联合公关,加快选育推广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质新品种,构建以公益性研究为主体的品种资源保存和鉴定、改良、育种新技术研发和材料创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品种选育、脱毒核心苗供应、组培快繁和原原种繁育、原种和种薯生产及市场流通。建立以独立第三方或企业为主体的种薯质量监督检测和监管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马铃薯种业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先进可靠、成效评价客观、利益合理分享、社会多方投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马铃薯联合公关机制,切实提升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3.2 明确目标,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新品种联合实验、示范和推广,客观评价优良新品种(系)推广应用潜力,对入选品种择优进行示范、推广,加快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将质量控制落实在每个环节中,建立组织培养、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标准化生产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繁育系数,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种薯质量和综合生产效益,建立质量认证制度,规范种薯市场销售。

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以呼伦贝尔市岭西地区、兴安盟西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中西部主产区北部为重点的种薯生产基地,加强种薯基地保护,建立种薯繁育准入制度,科学选定轮作品种,严格控制种薯基地土传病害,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主体投入等多种方式,建设高标准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每年生产面积保持在33 333.3 hm2以上。

3.3 统筹发展,做强种薯产业

立足全区种薯研发与生产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统筹考虑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市场供需、调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进行马铃薯种薯研发、繁育基地规划、种薯企业布局与生产的顶层设计,实现全区马铃薯种业协调发展。

加大力度扶持育繁一体化的种薯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种薯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组培室、网室、种薯繁育基地、育种材料等资源,支持种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培育知名的种薯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知识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推动区内种薯生产企业从速度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3.4 坚持市场导向,加强质量监管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现有市场主体优化组合,协调统筹,因地施策,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作用,培育壮大从事种薯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营造兼具效率和公平的马铃薯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对脱毒苗、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级种薯的全程质量控制,加强产地土壤、设施、环境的监督抽查,加大检测力度和检测批次,建立严格的种薯质量认证体系,健全种薯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种薯市场中偷、换、伪品种泛滥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调运、经营种薯行为,对擅自引进有检疫病害种薯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严厉的处罚制度。

3.5 依托政策保障,完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利用现有马铃薯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种薯生产销售信息服务中心,购买者可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扫描种薯包装上的二维码进行种薯批次的生产商、销售商信息、检测报告等种薯质量溯源。生产者也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应对和调整种薯生产,实现精准决策。

全产业链大数据基于收集-管理-分析-决策-服务模式,是政府决策、科研创新和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决策控制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大数据信息,制定数据信息获取及平台系统数据接入标准及规范,为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3]。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业发展唯有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支持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好种业在促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种薯种业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