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研究
——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之光”党建领航工作室教育实践为例

2022-04-07李浩然石燕凯冯艳春

文教资料 2022年24期
关键词:领航支部育人

李浩然 石燕凯 冯艳春

(燕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结合学生社区人员密度高、教育灵活性强的特点,学生社区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重要作用。2022年3 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要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一、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现状

2022年,教育部思政司工作要点指出: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结合各高校的实践探索发现,学生社区建设成败的影响因素很多,各高校在实践中根据自身工作特点也各有侧重:一是聚焦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二是聚焦“三全育人”机制构建;三是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四是聚焦物理空间和环境的改造;五是聚焦信息技术的运用。其中也有一些不足:有的高校没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社区建设方略和实施路径;有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缺乏常态化、全覆盖的长效机制;有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只是停留在硬件建设阶段。

二、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

党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青年学生三观教育、行为养成、学习和交友等活动的重要场域,是开展党建工作、检验育人成效的重要平台。当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一)缺乏成型的机制体制

从高等教育现实情况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理念需要凝聚共识,一些学校没有对学生社区建设形成统一认识,也没有成熟成型的机制体制。

(二)教育合力有待提升

各教育主体基于各自不同的管理目标制定相应机制,彼此间存在管理壁垒,协同育人的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社区建设是主要参与者是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其他教育主体对党建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

(三)社区党建文化载体缺乏

尽管党建工作已经走进学生社区,并逐步占据社区高地,但社区党建工作还未形成完成的体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形式和内容呈无序状态。此外,社区党建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党建文化沉淀成效较差。

(四)社区党建功能发挥不够

尽管一些高校在学生社区安置了党员活动室,但实际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青年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先优典型的示范作用,凝聚组织的团结力量等方面没有充分地调动和发挥。

(五)社区党建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只是党建活动场所的转移,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建绩效考核等内容并未与社区党建融合,降低了青年学生对社区党建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三、社区构建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以共治思维协同多元主体

社区党建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育人合力的关键。高校应着力健全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专门的社区党建空间,开展社区党建实践项目,加强党建工作在社区的多主体、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创新融合,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健全制度规范,鼓励并坚持党员干部、专业教师深入青年学生社区,提升社区党建教育能力和活力。

(二)以系统思维创新育人机制

科学规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应兼具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组织功能、交互功能,学生社区建设应着力强化各项功能,以系统思维创新教育机制,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加强教育培养体系系统化建设,将环境育人与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内容有机结合,切实回应和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三)以战略思维全面覆盖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开展工作。青年学生社区党建可以拓展社区教育功能,改善培育环境,扩展交流空间,开发和丰富实践项目,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精细化培养,提高教育和服务质量。

四、学生社区构建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的可行性

(一)物理空间的可能性大

在物理空间上学生社区有扩展的前提和基础,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楼宇划分以学院、年级为单位,较为完整和统一。学生宿舍社区建在学生生活区,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推动党建进社区,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行为养成,让党员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融入环境、深入人心,能够真正发挥社区党建的综合性职能。

(二)育人主体的融合度高

学生社区党建的教育主体包括党组织、学工队伍、专业教师、后勤单位和其他职能部门等。各教育主体关联度高,相互交叉,目标具有同一性,基层党团组织承担社区党团建设主要责任,能够厘清各教育主体的任务范围、权责边界,能够沟通协调各教育主体协同融合、优势互补。

(三)教育资源整合度高

社区党建为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多维度融合提供了支撑。一是育人主体的融合。如辅导员、学科导师、朋辈榜样、优秀校友等可定期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党建活动。二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学生社区能够搭建学生成长的多元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党员教育活动。三是培育环境融合。学生党建社区强化了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活用了引发青年群体共鸣的话语体系,走进了青年学生的“朋友圈”。依托党团组织、学工队伍、学生社团以及各教育管理部门的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发挥辐射功能,巩固党团建设,培养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电之光”党建领航工作室党建育人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党建领航育人机制构建思路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将“一站式”社区建设”与“电之光”党建领航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有机融合,研究构建以学生社区党建为牵引的育人机制建设,常态化机制化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

“电之光”党建领航辅导员工作室聚焦学生成长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将党建教育和文明修身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从“五育并举”着眼布局,点带线,线带面,面带局,创建了“党建五个一”工作体系,即“一个书记一节好党课,一个党员一个好故事,一个支部一个好案例,一个支部一首好红歌,一个支部一个新风采”。经过长期坚持和实践检验,“党建五个一工作体系”的运行,持续完善了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等功能,挖掘社区宏观整合力、中观凝聚力、微观渗透力,发挥了初探社区党建育人的创新路径的作用。

(二)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的运行实效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坚定党建引领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学生社区实践实施“党建五个一”工作方案,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效融合的浸润空间,提升教育合力。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凝练了党建领航育人建设经验。

2021年3 月,“党建五个一”方案经过两年的运行,进展平稳,效果凸显,形成长效机制,在培树典型,挖掘亮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一个书记一节好党课”

学院党委领导、基层党支部书记包联对接学生党支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创新教育形式,在线上线下为学生进行党课宣讲,有支部书记以学者的专业视角,给学生传递透彻的学理分析,让理想信念教育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2.“一个支部一个好案例”

学院党委在全校首创“电电星光,启智领航”支部工作案例评比大赛,学生党支部共同分享党史学习教育、学术科研活动、疫情防控和驰援冬奥等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创新方式和典型事例,宣传展示支部建设成果,营造对标看齐的学习氛围。

3.“一个党员一个好故事”

学院组织开展了“红色百年 党史记忆”寻找老照片 讲述新故事:鼓励学生寻找老照片,讲述新故事,多种形式讲述英雄事迹,结合自己和亲人的党史记忆与家乡光辉事迹,重回峥嵘岁月,进一步了解建党以来的光荣历史,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充分地展现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激发弘扬革命精神责任的决心和信心。

4.“一天支部一首好红歌”

“红歌伴我学党史”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党支部集体学唱红歌发挥了舒缓压力,凝聚情感,学习党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美育的有效手段。学院选拔有音乐特长的老师授课,在教唱红歌的同时,将红歌历史、创作背景与合唱技巧,旋律音色等内容一并传授。学生集体学唱红歌,能更加乐观向上、团结互助。

5.“一个支部一个新风采”

学院在全校首创支部风采大赛,让支部成员更加信任,更加团结,让支部之间更加熟悉,增进交流。风采大赛形式丰富,以演讲、情景剧、小合唱、诗歌朗诵等多种方式展演。传统观点中的支部建设以培训学习为主,展演文体风采也是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合力效果。深受支部欢迎,对推动支部建设、焕发支部活力、激发竞争意识有很好的效果。

“电之光”党建领航辅导员工作室已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先进文化宣传阵地、安全文明倡导阵地、综合素质养成阵地。经过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党建教育主阵地。

六、进一步创新学生社区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的思考

(一)充分优化“党建+”工作模式,拓展党建育人工作新渠道

“党建+”是在学生社区内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经过探索与实践,已打造出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模式。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生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1],仍需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模式,拓展党建育人工作新渠道,为培养时代新人赋能增效。

首先,始终树立“大党建”观念,做好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党建领航育人机制需要实现机制链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体系优势。“党建+”是创新路径,需要科学规划设计,精准定位工作方向。[2]其次,善于抓典型特色,持续建强“党建+”品牌。要紧紧围绕高校育人工作重点,在目前有一定示范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品牌基础上,继续培育打造“党建+”品牌。最后,坚持融合原则,有效增强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热度、深度、效度,促进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协同发展,坚持把“党建+”融入学生社区教育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和释放“党建+”引领工作实效。

(二)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探寻队伍建设与机制新的契合点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发挥一线规则,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神在一线。要改变传统习惯上的辅导员独立负责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务工作的现状,不断完善全过程识人用人育人机制,不断改善学生社区内党建工作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忠诚担当且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党建工作队伍。

第一,推广思政教师、党建专业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互相兼任、互相融合模式,在可承担任务范围内实现交流互补,凝聚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队伍的合力。[3]第二,在队伍内探索推行“年初承诺定任务、过程积分强管理、年终评议看成效”闭环式工作模式,促进队伍成员自觉提升业务水平。第三,找准队伍获得感与党建育人机制之间的契合点。获得感来源于师生两个群体,建立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激励业绩突出的师生,激发创新干事的热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学生服务的真情,实现队伍建设与机制新的契合。

(三)积极开辟信息领域阵地,完善党建领航育人机制的发展格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到来,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辟信息领域阵地,理解青年学生成长需求新变化[4],增加党建工作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QQ、微博、公众号等网络互动平台和新媒体的优势。首先,要确保信息质量和时效。学生社区内开展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体现党的先进理论观点,又要有学生感兴趣的生动鲜活案例予以支持。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又要具有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其次,要有信息接收效果反馈机制。信息宣传的目标要注重信息宣传效果,信息除了要实现全系统、全员、全覆盖,还要能分析接收效果并及时调整宣传方式。最后,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相关媒介平台应成为互动信息的集散地,要能够及时答疑解惑,及时回应学生关切。

七、结语

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教育和成长特点,“电之光”党建领航工作室紧密契合时代背景以及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将学生党建工作的主阵地深入学生社区,渗透到学生集体生活的最细微、最直接的构成单元。科学有序地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引领、党性修养的培养和考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协同性[5],让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从外在环境、人文素养、辐射效应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实现环境建设与学生发展的良性促进。

猜你喜欢

领航支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领航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领航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珠”育人
支部园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