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提升口岸核心能力的对策研究

2022-04-07邵忠阁孙佳旺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关公共卫生检疫

邵忠阁 万 千 孙佳旺

天津海关(天津,300450)

1 口岸核心能力的背景、意义与现状

1.1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国际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在国境口岸预防、控制、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多方面建设,其中口岸核心能力不容小觑。 世界卫生组织由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员组成,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力。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是我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责任、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庄严承诺。 西太平洋区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重要一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不断流通,人与人、国与国联系密切, 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2007 年6 月《国际卫生条例(2005)》正式生效以来,西太区各国在应对紧急突发卫生安全事件与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近两年来,国际上新冠肺炎、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黄热病等疫情持续流行或爆发,随着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和交通工具的快捷便利,引发传染病的跨境传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风险持续在增加,给各国入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1]。

1.2 加强和完善口岸核心能力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口岸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可以保障我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对于我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对外开放新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承接珠三角、推进国家之间友好关系与区域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下一步创建更多的“国际卫生港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能够在紧急形势前快速履行在国际上缔约的义务。其次,对我国经济方面,推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可以营造积极的投资氛围和良好的对外安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贸易往来的壁垒,与其他贸易伙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贸易往来。 最后,对我国国内环境来说,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口岸核心能力的提升有效阻挡各类疫情传入我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

1.3 目前我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缔约国之一,长期以来积极履行责任。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这项能力建设不仅是我国承担国际责任所做的必须之务,而且是对内保护国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 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6 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持续巩固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3]。 截至目前,我国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已有275 个[4]。 这显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重视口岸核心能力的建设。 这不仅提升了港口的安全度,为国际进一步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一个国家重视人民、爱民的表现。

2 目前我国部分海关的先进模式

2.1 南宁海关“口岸卫生检疫智能化应用项目”

南宁海关自主开发的“口岸卫生检疫智能化应用项目(一期)”上线应用以来,为跨境运输司乘人员进出境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能核验一体机、健康申报自助验核闸机、旅检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监管设备发挥功能,旅客通关管理子系统卫生处置应用也上线运行, 智慧口岸建设不断推进,为入境旅客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通关。 服务口岸开放,科技力量是重要支撑。 南宁海关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仅入境旅客通关体验更好,在货物监管环节,不断完备基础设施,加强风险分析、开发智能稽核查系统等科技系统、 实施非侵入式查验,进一步提升现场查发能力和货物通关效率,检查点隔离时间由5 分钟缩短为2 分钟。 值得指出的是,越文版出入境驾驶人和旅客健康申报表是受海关总署委托,由南宁海关根据西南地区疫情防控新要求定制开发的,在国内尚属首创。

此外, 该系统还开发应用了涵盖体温监测、检疫检查、医学隔离和医学调查全过程的健康检疫视频自动存储系统,实现了对风险旅客通关全过程的视频存储,从而可以自动召回检疫整个过程的文件和视频。 这样的系统将大大解放了人力,目前“接触”是传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较少人员的数量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传播,这不仅对外来人员来说是一层保护膜,对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层屏障。 智慧系统还提高了准确性,人工检测核实信息会受多种因素干扰, 但强大的AI 智能, 背后有复杂的算法支撑,错误几率较小。

2.2 广州海关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唯一成熟运行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 实验室)在广州海关落户,且是全国获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质最多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长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25年,建成华南地区首家P4 实验室;对部分P3 实验室进行改扩建,更新设施设备,扩大面积规模,增加功能任务,增强科技创新和保障能力;围绕完善前沿科学、临床医学、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与生产、检验检疫等科技创新链条,力争新建若干家P3 实验室,在功能上补齐大中型动物实验等短板,在区域上填补粤东西北地区空白;初步构建功能齐全、链条完整、分工协作、区域布局合理、科技创新和应急服务能力强的广东省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充分发挥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新型传染病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包含二级屏障,一级屏障是针对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安全保护屏障,通过隔离的方式保证双方的安全; 二级屏障则是针对实验室羽凡部环境之间,例如实验室安装的换气系统,这联合向屏障不仅保护了实验者的安全,更保护了实验对象、被操作对象与外部环境的安全, 一旦一方的安全没有保障到位,将会带来难以控制的伤害,这甚至是不可逆的。

2.3 厦门海关“网格化管理”培训

厦门海关在口岸疫情防控中实行 “网格化管理”,打破科级建制,按照抗疫全链条设置登临、流调等7 个组,每组设了个班次,实行组与组协同、班与班联动、点到点支援,成立网格运行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调度各项管理资源。 其中,在教培管理方面,配套推进教培资源“横向到组、纵向到班、结对互学”,根据各自特点分别配备专业导师,制定业务操作指南,严格规范执法标准;创建“先导能力工作室”分4 大版块进行教学研究,常态化开展业务比武,培育业务标兵24 人次,形成“比学赶超”竟争氛围;设置教学资源共享库,及时共享全流程培训课程、教案100 余项,强化全周期教学资源普及,高效提升协同处置能力;依托教育培训,为三个核心专家团队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攻关环节提供能力提升支撑。 强化风险研判团队,通过集中研讨、联席会议等培训形式,常态化开展旅客轨迹风险联合研判, 收集境内外疫情最新数据、态势及防控措施,绘制风险航线地图,提升对疫情跨境传播可能性风险评估能力。 完善检疫专家团队,召集卫生检疫业务骨干、联合属地业务专家,打造精品培训教材并实现实时更新,完善出入境人员检疫查验、疫情应急处理和报告、从业人员体检、旅行健康医学咨询和卫生宣传等方面培训条目,建立完整的口岸传染病监測与控制管理培训模式。 升级科技研发团队,通过专家引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在培训中激发创新思维进行人才孵化,自主研发“海关检疫E 码通”使整体通关效率提升67%,运用健康申报自助机和卫生检疫一体机,旅客通关效率再提高30%。

3 提升口岸核心能力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口岸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3.1.1 完善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目前, 全国海关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中,专业的具有医学专业基础的现场人员仍处于缺乏状态,特别是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紧缺[5]。 不断引进人才、为抗疫增加储备力量是当务之急。 充实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断为实验室基础建设添砖加瓦、不断引进高技术人才,可以提高发现疫情、应对疫情的能力, 做到在紧张形势中能够平稳运行,牢牢筑起安全防线。 这不仅为口岸地区提供了安全保障,更能为国家争取更好的国际地位,让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学习引进做法, 同时促进国际关系,也充分让我国展现了大国风度。

在引进人才时,一是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引进相应的专业性人才,例如港口防疫紧缺具有医学背景的实验室技术型人才,可以按照相应的专业到高校进行定向招收专业的人才;二是要立足我国目前对外开放水平的现状,扩展国际视野,选择具有通晓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事务、推展国际化行动开展能力强的口岸管理人才队伍;三是不断发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先进企业的带头作用,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人才培训计划, 建立人力资源库,招募专业人才开展课题研究等等,加速关键技术的攻克;四是吸引国外机构、跨国公司设立交流合作组织,增强人才吸引聚集效应。

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卫生检疫技能培训,推进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特别是样品收集、检测、留验等各项工作,尤其是发现特殊情况时,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针对各种突发异常情况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方式切实提升口岸防疫工作人员的防控水平、 与发现异常、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以此来保证口岸公共卫生安全。 人才的素质是一方面,但是不同口岸的实际情况不同,公共卫生条件不同,基础设施不同,需要的人员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实践培训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 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海关处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采取封闭式管理的工作模式。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最新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对入境人员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等岗位按照疫情的形势,调整为“N+5” 的工作模式,N 即为在岗位期间的封闭式管理,“5”即为采取为期5 天的离岗集医学观察,确定无感染可能性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工作生活。 虽然这种优化隔离管理制度限制了工作的时长与人员的流动,但是却能够加快人员轮换值班,释放一部分人力资源,对监管服务能力有推动作用。 但是在这种工作机制下,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如何保障工作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长期的人员轮转很难保障工作质量的一致, 对此建议实施人员激励机制,同时借助地方卫生部专业力量,综合提升口岸防控能力,形成海关卫生检疫专业人员和地方卫生部门人员协同办公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是落实工作协调机制,合理排班,分组进行;其次建立督查制度,对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的行为予以通报,并及时督促人员整改,对在防疫过程中有突出贡献、 先进事迹的工作人员予以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三是建立服务快速反应机制,特殊时期,时间上的滞后会导致不可控制的结果,例如二次传染、病毒变异等等;最后要对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2 强化口岸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

提升口岸公共卫生质量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风险评估、现场应对、应急保障、联防联控等等,建立评估应急能力的相应标准,设置可视化指标[6],能够更进一步衡量防疫工作进展的情况。 唯有正确的评估才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我们应探索推进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疫情信息及国内外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系统[7]。海关与卫生健康、海事等部门应加强境内外传染病风险评估合作,协调开展传染病联合风险评估。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远端、“互联网+”、云平台等先进科技的充分运用,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测评,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8]。同时,根据疫情的变化, 在不断实施措施与演练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策略,提升工作机制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3 强化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

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可以紧紧围绕 “固本促发展”的中心任务[9],满足出入境卫生检疫和疫病防控的技术需求。 鉴定和检测功能应是主要功能,辅以科研、教育和培训功能,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从而进一步促进鉴定、检测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实验室更大、更精、更强,为港口积极实施健康防控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10]。 目前,境外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地,入境人员检测量将大幅上升,外防输入、多病同防工作更加艰巨,猴痘、疟疾等一直处于高位流行的传染病依然是防控重点,这也对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多种全球流行的传染病检测能力,同时还要满足检测量大幅上升的情况,是今后实验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材料

[1] 动态[J].中国海关,2022(10):4-5.

[2] 曾文革, 邓月.论我国对外口岸常态化防控疫情输入的制度完善[J].海关与经贸研究,2022,43(2):57-66.

[3] 翟东昇,李旭波,马雪,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探索与构建——以抗体中和作用实验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6.014.

[4] 庄妙慧.聚焦十大能力提升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J].中国海关,2021(6):88-90.

[5] 邵丹,任红禧.胸怀大局的“守关人”——绥芬河海关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掠影[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5):12-13.

[6] 汪硕.新规提示[J].中国海关,2020(4):54-55.

[7] 张欣妍.实验室的病毒会跑到外面吗? [J].军事文摘,2020(8):36-39.

[8] 刘维佳.火眼实验室背后的信息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20(11):68-71.

[9] 宋桂兰.P3 和P4 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应用.北京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16-01-01.

[10] 辛晓兰,朱玲玲,符丽媛,等.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建设要素及发展方向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13,18(5):8-9.

猜你喜欢

海关公共卫生检疫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