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文重教风尚与客家英雄早期进步思想形成关系初探
——以中央苏区(闽西)刘亚楼、杨成武两位开国上将为例

2022-04-07郭添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刘亚楼杨成武闽西

郭添阳

(福建省长汀县杨成武将军纪念馆,福建 长汀 366300)

赣南闽西是客家人大本营和中央苏区核心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饱尝战祸之害、备受压迫剥削之苦,勤劳勇敢的客家人,对富强、团结的民族和国家高度认同,对稳定、和谐社会有着强烈期盼,形成“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客家精神。客家精神锻造客家人为国为民不断奋进思想,哺育诸多叱咤风云的客家英雄,刘亚楼、杨成武两位开国上将就是中央苏区(闽西)的卓越代表。

闽西是红军故乡,将帅摇篮。土地革命时期,闽西先后有10 多万儿女参加红军,先后组建5 个军的红军部队。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9 位、10 位大将中有8 位在闽西战斗生活过。客家精神浸润和血与火洗礼,红色闽西共锤炼出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71 位开国将军、100 多位开国部长和担任副军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杰出者。刘亚楼、杨成武两位开国上将即是翘楚。他们是骁勇战将,冲锋陷阵、锐不可当;他们是风云人物,功勋卓著、战绩辉煌。战争年代,他们是枪林弹雨中崛起的传奇英雄;和平时期,他们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开路先锋。他们是闽西莽莽大山普通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名垂千古的百战将星。本文拟初步探析“崇文重教”风尚与客家英雄早期进步思想形成的关系,并请教于方家,以期进一步切磋提高。

一、刘亚楼将军与杨成武将军简介

(一)刘亚楼将军简介

刘亚楼(1910—1965),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1929 年12 月参加农民暴动后参加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任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联军参谋长、野战军参谋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等职。战功卓著:所部红2 师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协助首长率部取得辽沈战役等诸多重大胜利;组织所部取得天津战役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倾注毕生心血智慧,形成独具特色的空军军事思想。被誉为“空军之父”。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二)杨成武将军简介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人。1929 年1 月参加农民暴动后参加红四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九次国庆阅兵、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抗美援老;参与领导筹建防空军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电子对抗部队。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师长、分区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野战军政委、兵团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屡立战功,多次创造战争奇迹,为创建新中国、保卫祖国和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促进革命老区、重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出大量卓有成效工作。1955 年被授于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二、刘亚楼将军、杨成武将军的革命情谊与早期辉煌战绩

烽火洗礼奠定中央苏区(闽西)地位。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基地。闽西这块红土地,养育和成长了一支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这个过程“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党治国的有力骨干,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军的有力的骨干……”刘亚楼、杨成武两位开国上将就是其中的楷模。

杨成武将军在《痛悼刘亚楼》一文说道:“我认识亚楼同志是在1929 年。那时,我们一起参加了闽西的农民暴动。1930 年,我们一起编入红四军,成了光荣的主力红军的战士。”以后,共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长征中,亚楼同志直接指挥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军团首长赋予我们的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任务……我们分手时,革命还处在困难时期,我们再次见面时,却已经是全国胜利在望了。记得那一次,我们从各自在这十多年间的亲身经历中,畅谈了对毛主席思想的体会,深深感到毛主席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的伟大威力,回顾了在毛主席领导下走过的胜利道路,展望了革命的光明前景……”

杨成武将军深情回顾刘亚楼将军在长期工作战斗中,对其的教育和帮助,“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我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指挥员,我们失去了一位长期以来同甘苦、共患难、共同斗争、并肩战斗的老同志、老战友。”师友情怀尽在其中。

三、崇文重教风尚促进刘亚楼、杨成武两位客家英雄早期进步思想形成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优良群体素质和人才辈出的基石。历经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的客家先民,牢记中原优秀文化,坚持耕读传家,勤为本、孝为先、俭养德;秉承“读书启后是良图”祖训,兴私塾、办学堂、尊师道。莘莘学子遍及五洲四海,立勋军政学商,以爱国兴国为己任,为国家、民族事业竭忠尽智,涌现一批佼佼者,可谓桃李芬芳、群星璀璨,刘亚楼、杨成武两位战将可谓超群绝伦。

(一)以“尝会办学”模式兴办的私塾教育,是客家英雄早期进步思想形成的沃土

文化最快、最集中的传递途径即教育。中华民族自古重视教育。《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客家先民秉承“男子不读书,家计无出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等古训,耕读传家,兴学为乐,读书为本,文章为贵,知识为荣,形成良好治学风气。“尝会办学”模式,使客家人崇文尚学,客家地区教育之盛、人文之秀闻名天下。

客家首府——汀州历来崇尚读书,视上学求知为人生头等大事,宁愿挑担、卖菜、做苦工,也要供子弟读书。闽西山区,家庭再穷,也不穷孩子求学之路;再苦,学子也不失读书之志。

刘亚楼出生三天后,母亲因病去世,由房亲抚养长大。因天资聪颖,养父母节宁可委屈亲生孩子不上学,也节衣缩食把他送去读私塾、小学直至高中。杨成武在杨氏家族秉承“杨震家风名千古,清白世代把名扬”的“清白遗风”家训,恪守教育子孙传承先祖杨震一生清白为官、勤政爱民、洁身自重的清白家风濡养下,从私塾、小学直至高中,“端志向、勤课业”,苦读深研精神和学业成绩就已名闻遐迩。虽常年与咸菜相伴,几月不知肉味,苦读勤学,终成大器。偏僻山村的客家小子,成长为赫赫名将,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清白遗风”成为戎马倥偬的将军一生一心为民、淡泊名利、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纵观刘亚楼、杨成武两位百战将星辉煌一生,勤奋学习、团结同志、友善助人的客家精神始终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我认为,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崇文重教的刘家、杨家长辈立下首功。

(二)声播闽赣,素有“西闽黉门”美誉的福建省立七中养成浸润,锤炼客家英杰勤奋不息的品质和刻苦治学的精神

长汀古称汀州,自唐代以来均是州、郡、路、府、行署治所,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为闽西重镇。作为闽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汀州古代科举教育发达,书院林立,读书蔚然成风。根植于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长汀一中,历经龙山书院(1681年)—汀郡中学堂(1904 年)—福建省立第七中学(1917 年)……系闽西八县最高学府。久远的办学历史,独特的客家文化和儒学思想,学校具有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每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充分反映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氛围,学校追求卓越、勇立潮头、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办学质量居闽西之冠,声播闽赣,堪称西闽黉门。

弘扬爱国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学校爱国至上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学校积极宣传进步刊物《汀雷》震动闽西,声援“五四”“五卅”运动的活动为闽西最大规模;创办革命刊物、宣传新文化、民主科学思想。随着“八一军旗闪耀汀州”“长岭大捷震闽赣”“伟大决策开新宇”“军旗飘扬跃汀江”等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汀州大地起风雷”。黄亚光、张赤男、傅维钰等大批教师受革命思想熏陶追求真理,向进步青年描绘共产主义锦绣前程,抒发远大政治抱负,点燃他们心中革命火焰,投身革命队伍。

刘亚楼、杨成武在私塾、小学和长汀省立第七中学求学如饥似渴、分秒必争,扩大眼界,打下扎实功底。正是早期接受较好文化教育和革命思潮洗礼,未及弱冠的他们,虽身处贫贱,却未堕青云之志,接受革命理想感召,立志救国,毅然投笔从戎。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良好军政素质的他们就崭露头角,毛泽东称刘亚楼“将才难得”,民主人士李公朴称杨成武“白袍小将”。

(三)红军学校的军事、政治课程学习,为客家英雄早期进步思想的形成插上腾飞翅膀

红军转入以正规兵团运动战进行大规模反“围剿”作战后,随着人员消耗、补充和兵力的发展,必须加强干部培养和部队训练。游击战争时期简单教导队和随营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为培养红军干部队伍,顺应红军迅速发展壮大需要,1930 年初,中共闽西特委在红四军随营学校基础上,创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正规军校——闽西红军学校。学校始终坚定贯彻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和政治工作建设,就算在当时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仍然造就一批政治情绪高昂、战斗意志坚定、充满着活力和朝气的领导骨干。包括刘亚楼和杨成武在内的优秀学员,经过三个多月规范化训练,每个学员都实现了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一个革命军人的转变,随后,他们分别被分配到部队担任连排指挥员或到广大农村组织和发展革命武装,成为军事技术精湛的骨干力量,推动着闽西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

他们历经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的锤炼,长征途中,刘亚楼率红二师、杨成武率红二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先锋,一路斩关夺隘,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屡战屡胜,为全军打开前进的通道,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先锋”。1936 年,进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后,杨成武任红一师师长;刘亚楼任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1939 年以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的身份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此后,开启他们的前沿军事理论和实践新旅程。

综上所述,在漫长而艰苦的征途中,无情的战火、残酷的战争使有文化、善做思想工作刘亚楼、杨成武两位指挥员不断成长、成熟为我军著名的杰出高级指挥员。他们细心观察、善于分析总结逐渐形成能在马背上打腹稿,急行军中及时发出作战命令,出口成章,泼墨挥毫神韵飞扬的儒将风范。因此,他们很快就受到毛泽东、聂荣臻等军政领导的赏识、重用,从此,创造了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也许就是“崇文重教”风尚促使刘亚楼、杨成武两位中央苏区(闽西)农村客家子弟早期进步思想的形成,随后成长为名扬四方、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最终踞身军队和国家领导人之列的源泉所在。

猜你喜欢

刘亚楼杨成武闽西
刚柔相济的刘亚楼
杨成武与聂荣臻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杨成武与赵志珍一封情书定人生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长征先锋杨成武
林彪也“家暴”
从陆军名将到空军统帅——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