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与知识统一性的视角探讨莱布尼茨理性语言的理论建构

2022-04-07张菁如

关键词:莱布尼茨理性统一

张菁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自古以来,人们始终都在追求人类知识的来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知识包括自然知识和关于心灵的知识。自他之后,古希腊哲学开始分为两个发展方向:经验论与唯理论。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交锋把知识起源的讨论推向深入。17世纪唯理论代表人物——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知识是可靠的,知识的前提与信仰一致,并承认这个知识体系的先验性和合理性。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无法顺利地通达真理,原因在于用于表达知识的自然语言存在困境。自然语言的歧义性、模糊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成为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障碍。于是,他渴望用字符表达人类的知识和概念,并借由数学的方法建立一个由符号组成的清晰精确的形式语言。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利用理性语言确定系统化的知识,利用数学上的推理演算获得科学知识,通达真理。这种试图用语言的统一来实现知识的统一构想在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理解知识与语言统一性问题,理性语言的设想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如何准确理解他的认识论思想,并如何看待这种理性语言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构成了莱布尼茨理性语言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一、理性语言的建构缘起

(一)知识统一的愿景

莱布尼茨一生都在追求知识的统一,他认为,要通达真理就要借助语言的力量,用语言的统一完成知识的统一。这种想法基于他对语言和知识关系的反思,认为二者紧密相关,具有统一性。因为“没有符号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也就无所谓知识,所有的推理和精确的知识和概念都需要使用符号”[1]。他认为,如果有一种“广义科学”的语言,能够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中得到应用,那么这种语言就能够表达人类的一切知识,知识就具有一种普遍性和共通性,从而统一人类各个领域的科学。这种语言是用确定的字符即数字、字母和符号来代表人类的一切概念,用逻辑严谨的数学运算规则来作为概念的推理演算规则,用数学特有的简明性、精确性来要求的理性语言。

在自然科学上,知识的统一带来的是确定的知识。理性语言一方面标志着知识表达的精确可靠,另一方面标志着知识判断的严谨精准。因为用逻辑严谨的数学运算规则作为推理演算的规则,省去了人们辩论时的主观感情,只要对争论进行简单的计算,便可得知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而所有的推理错误都可看成是计算的错误。

在政治学上,知识的统一是对正义的统一。莱布尼茨渴望知识统一的想法同样在法律哲学问题中蔓延开来。在如何构建统一的正义方面,他认为,正义是社会的正义、法律的正义,以及智慧之爱。智慧之爱指的是对上帝的爱,“因为爱上帝会带来最幸福的结果”[2]143。用理性的语言对正义进行统一,就意味着正义成为一种明确、可靠、有效的伦理规则,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和诋毁这种有着严谨逻辑的正义语言。这样一来,国家的管理和人类社会的稳定就得到了保证。

在宗教上,知识的统一对于信仰的传播也十分有利。这种语言应用在宗教中,就意味着宗教是合乎理性的。正如人们无法背弃已学的数学公式和几何法则一样,教徒也不会轻易违背这种理性的宗教。因此,宗教内部也不会出现违背教条的情况出现。

由此可见,理性的语言对于实现知识的统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才能有这种理性语言,我们日常的语言是否能够实现这种知识的统一,就成了莱布尼茨接下来所考虑的问题。

(二)语言统一的困境

莱布尼茨认为知识是理性且精确的。因此,只有同样理性且精确的语言才能完成统一知识的重任,但我们审视现存的自然语言,就会发现,自然语言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一如任意性,即自然语言中词与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二如歧义性,即在日常使用中,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它本身无法确定其意义表达的唯一性。自然语言与人们的生活背景和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模糊性,同时有些民族语言过于繁杂,不具有普遍的通用性。自然语言的任意性和歧义性等缺点必然导致它无法成为一种精确的理性语言,那么它也就无法实现与知识的一一对应,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统一。

于是,莱布尼茨试图建立一种精确的理性语言。他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创建一种精确的形式语言或符号系统;二是,对自然语言进行修正,尽可能地消除歧义,达到理想语言状态[3]294-307。

对于第一种研究路径,莱布尼茨主要依赖严谨的逻辑结构,他渴望的理性语言或符号系统一定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约定俗成,它是人类用严格的定义构造而成。莱布尼茨认为这种理性的语言要有一系列的初始符号及演算公式,以区别自然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他提出要将知识进行逻辑演算,即把数学运算融入知识之中,使知识能够像数学一样,通过运算就可以确定知识的真假,从而获得真理。

第二种的研究路径,受到了17世纪英国语言思想家达尔加诺(George Dalgarno)和威尔金斯(John Wilkins)的影响[4]。莱布尼茨想通过修正和简化现存的自然语言,消除歧义,找到母语(莱布尼茨称原始语言为母语),来审视语词和其意义的对应关系。以上两种对语言的研究都被莱布尼茨构想为他设计的理性语言。

二、理性语言的建构过程

莱布尼茨理性语言的建构可以从时间发展和逻辑思维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从时间发展的维度看,他12岁之前就开始看各种有关逻辑的书籍,对其中的分类和命名感兴趣,由此开始设想人类思维是否能够像逻辑命题一样进行推理。这是构建理性语言的思想基础。1666年,莱布尼茨在《论组合术》一文中指出,他发现了一种能够提升人类智能的“新工具”;1674年他的《论普遍性的方法》开始想要建立理性语言;1677年,《通向一种普遍字符》系统地阐述了这种伟大构想,明确提出了理性语言的概念,《综合科学序言》主张寻求一种统一知识的方法,以及《关于物和词之间的联系的对话》提倡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演算。在1679年《论思维的工具或思维的伟大方法》、1684年《论普遍综合和普遍分析或论发现和判断的方法》《关于知识、真理和观念的默思》,以及1685年《发现的技术》、1686年《论哲学和神学中的正确方法》、1690年《人类学说的前景》、1693年《论智慧》等文章中,他对理性语言和通用科学的设想作了许多具体的阐述。1714年在《致德雷蒙的信》中他写明了期望建立一种通用的语言,字符本身可以进行推理和计算,因此所有的知识和真理就可以通过计算而获得,这就是它与别的语言的不同之处。

从逻辑思维的维度看,莱布尼茨理性语言的发展和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论组合术

莱布尼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那就是我们能用数字表达各种各样的真理和推理。远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对这个重要发现提出证明,并设想出一种方法,它把我们导向对人类知识的全面分析,这是我在一篇不长的论文中加以判断的”[2]。此处,莱布尼茨设想的方法就是数学组合,而不长的论文即1666年的《论组合术》。在论文中,19岁的莱布尼茨谈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问题、定理和应用。在文中,他一共解决了12个数学问题,并且从中总结出一系列公理。

莱布尼茨在《论组合术》的写作中意识到数学组合方法的重要性,同时也受到其他学者在组合术理论上的影响。在确立了要用数学组合的方式对人类知识进行组合之后,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人类知识是否可以如数字一样成为最简单的项?对此,莱布尼茨的回答是,要对知识的概念进行分类,将概念还原成最初的面貌,并以字符取代。用字母表示概念并进行组合的方式如下:

用辅音字母表示9个数字,例如:

12345 67 89BCDFGHLMN

同时用元音字母表示位数,例如:

110100 100010000AEIOU

这样一来,81374这个数字就可以用字母mubodilefa表示[3]294-307。

可以看出,莱布尼茨把81374这个数字用字母表示其实是这么来的:8*10000+1*1000+3*100+7*10+4*1。在数学运算中,按照交换律规则,我们可以变换加号两边的数字,得出的结果仍然是一致的,但是,用字母表示却不能达到这种明确性,因为同样是81374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用bodifalemu这个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famuledibo或者lebomufadi表示(方法同上),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五位数,我们有120种不同的字母排列组合,一个六位数的话,则有720种,这样一来,字母表示也同样不具有确定性。

当字母的组合出现困境的时候,莱布尼茨选择将那些“最初的项”用一些“记号”(sign)来表示,即字符。由此他认为,“记号”越自然越好,例如用一个点表示“一”,用很多点表示数字,用线表示物体之间的关系,用角表示关系的变化。如果这些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通用文字就会变得普遍且简单,即使语言不同的人,不用查字典也可以读得懂。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在这样的启示下,他借用“通用文字”这一术语,将其思想称为“普遍记录法”,完善了其他系统的缺点,把它变成一种“获得一切知识”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建立人类思想的字母表,并认为字母表是由“记号”组成,因为“记号”好记且易懂。

《论组合术》给莱布尼茨最大的灵感在于,数学的排列组合。他认为所有的知识可以像数学的各个项一样进行组合和排列,每个单个的知识完成组合和排列之后,就可以获得另一个全新的知识,于是他想到,如果我们能够绘制一张表达人类思想的字母表,那么根据字母表中各个字符的排列组合,我们就可以获得人类的所有知识了。

(二)人类思想字母表

人类思想字母表,是莱布尼茨理性语言逻辑思想的第二步,用字母代替数字,代表概念。进行排列组合的前提是所有的概念都是最简单的原初概念,这样才有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因此,他主张要将概念还原成命题,并进一步还原成命题中最简单和最初的项,并用字母和符号表示,这就是字符。

莱布尼茨构建字母表的想法是受到逻辑思想的影响。他在发展理性语言的过程中始终醉心于研究三段论,并以符号代之,继续提出了一系列逻辑演算的规则。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是由命题构成,直言命题又是所有命题的基础。因此,对命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直言命题展开的。直言命题按照量进行划分,有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按照质划分,有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于是,直言命题就有了四种基本形式,即全称肯定、特称肯定、全称否定和特称否定。任意的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包含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而且在三段论中不同的词项被称为小项、大项和中项,分别记为S、P、M。由于中项M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三段论,叫作三段论的格。莱布尼茨认为三段论分为四个格,每个格有6个式,共24个式,其中第一格是最基本的,其他的格只要用矛盾律就可以划归为第一格。所以他对命题的研究也是在三段论的第一格上,他分别用A、E、I、O来表示四种命题形式。

第一格的六个式依次是Barbara: ACD ABC ABD。 Celarent: ECD ABC EBD。 Darii: ACD IBC IBD。 Ferio: ECD IBC OBD。其中,A、E、I、O表示形式,B、C、D表示内容,也就是说,B是小项,C是中项,D是大项。例如,ACD表示“所有的C是D”,ECD表示“所有的C不是D”,IBC表示,“一些B是C”,OBD表示“一些B不是D”,根据差等原则,Barbari可从Barbara推出,ACD ABC IBD,同理Celaro可从Clearent推出,ECD ABC OBD。从而有了以下的部分字母表[5]108,如图1。

图1 来自Leibniz G.W.Leibniz,Logical Papers. Translatedand edited,by G.H.R Parkinson,1966[5]108

如果我们有了人类思想的字母表,那么根据已知的排列组合方法,我们就可以知晓人类的一切知识。这种知晓知识的途径,就是他构想的通用的理性语言。这种语言的目的,就是统一知识。

(三)通用的理性语言

莱布尼茨理性语言逻辑思想第三个阶段,就是以字符为基础建立理性语言,并认为这种语言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例如算数学和代数学所使用的符号语言。所以在他看来,符号同样可以用来标记思想。首先,他认为人类思想要有“记号”。人类的思想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需要“记号”来确定和保留记忆。其次,“记号”能够简化思想。用记号标记思想,用公式解决复杂的问题。建立符号系统的第三点原因在于,字符可以更加便利地管理思想。用字符表示思想,可以使思想更加有序,人类的所有思想都可以一目了然。于是莱布尼茨主张我们所有的思想都可以被勾勒、确定、缩短及排序,用教学勾勒思想,用记忆确定思想,用还原缩短思想,用展示排列思想。

总之,莱布尼茨声称他所构想的语言易学易懂,会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辅助语言。在文字写作方面,这种语言还可以作为建立和传播真正宗教的一种方式。他乐观地相信,这种语言能够有效包含人类的一切知识,每一种确定的表达方式都能够将知识的确定性表达出来。

三、理性语言的内涵及实质

莱布尼茨构想的理性语言指的是用字符表示知识,所有的知识可以通过字符的组合表达。它是一种数学化的形式语言,采用符号将语言表达与数学组合方法相结合,同时它还是统一知识的形式语言,代替了自然语言,推理更加可靠、完善,从而更加准确、简明地表达知识。

(一)数学化的形式语言

莱布尼茨采用字符(数字、字母)的形式,依靠数学方法来进行语言统一。他将数学置于超过其他学科的优越地位,因为“数学本身带有对自己的检验”[2],数学上的符号为表达思想和进行推理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他把数学上的规则运用到知识的关系中,首先是把命题概念数学化,其次是用数理知识进行概念运算,然而运算的前提是知识和概念都可以被赋值。对于如何赋值的问题,莱布尼茨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理清所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二是用字符对概念进行赋值,以便之后的运算。

首先,理清所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一切复杂的知识还原成最基本的直言命题,并进一步把直言命题还原成最基本单位——项,以“A是B”的结构为例, A叫作主项,B叫作谓项。谓项是关于某物(主项)的说明。他认为,每一个直言命题都由五部分组成,除了主项和谓项外,还有系词、质词和量词。系词表明主项和谓项的关系,质词表明该命题是肯定还是否定,量词是指该命题是全称还是特称(普遍命题还是特殊命题)。因此,命题按照量可以分成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举例来说,“所有天鹅是黑色”(全称命题),“一些天鹅是黑色”(特称命题)。命题按照质又可以分成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莱布尼茨秉承内含逻辑,认为主项必然包含谓项于自身之中,是“先天的认知者所具有的任何种类的知识之为真的原则性基础”[6]26。不管是不是明确包含着的,例如,A是A,这显然是一种“同一性”,不明确包含的,则涉及某种隐蔽的同一性。紧接着就开始用字符(数字和字母的统称)对知识进行赋值。他最先选用具有确定性、易操作性和一目了然特点的数字和字母。

其次,又创立两条赋值规则。一是乘法原则,即若某一概念由不同概念组成,则代表概念的数字由组成概念的代表数字相乘而得,例如“人是理性的动物”,若用a和2代表动物, r和3代表理性的,则这句话为6=3*2,ar=a*r。

二是质数赋值原则。莱布尼茨主张要分析概念之间的差别,找出概念中的必要因素——区分概念的关键,也是给概念下定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些关键的必要因素以质数赋值,以表示此概念与其他概念互不包含,是最基本的存在。

将概念赋值后,再根据主谓的包含关系进行判别,就可以看出命题的真假。莱布尼茨规定,任何命题的任何术语,不管是主项还是谓项,都要写成两位数字,其中一正一负,比如说,“每个聪明的人都很虔诚”,其中“聪明的人”用数字表示是+20和-21,“虔诚”+10和-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术语的两个数字不能有公因子,也就是说,概念之间不得互相包含,即我们不能用+9、-6表示“聪明的人”,因为这两个数字有公因子3。

对于全称肯定命题,若每一个谓项都能被主项整除(没有余数),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就是错误的。

每个聪明的人都很虔诚

+70 -33 +10 -3

+cdh-ef +cd -e

以上的谓项是+10 -3,主项是+70 -33,其中+10被+70整除,-3被-33整除,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反之亦然[7]49。

莱布尼茨用数学语言完成语言的统一还表现在他建议采用象形图表述通用文字的目的。例如用方块“□”表示“富有”一词,用带阴影的方块“■”表示其私有化的“财产”一词,这同时也是莱布尼茨始终宣称的用最简单自然的方式表达“最初的概念”。

(二)统一知识的形式语言

理性语言是莱布尼茨创造的表达知识的形式语言,在他看来,人类认知能力最突出的方面就是知识用语言表示,因而由字符构成的语言对知识的传递和获得具有重要的作用。注意到知识和语言的关系之后,莱布尼茨便试图用语言寻找真理,寻找真正的科学知识。这种渴望不仅仅体现在建立理性的人工语言方面,还体现在他对自然语言的修正上。他试图找到人类的原初语言,这种通用的、明确的通用语言打破了民族的交流障碍,被称为各民族统一的语言,从而用统一的语言传达统一的知识。他选择了以拉丁语为例,对语言追根溯源,试图寻找原始语言,他称之为母语(ursprache)。

在莱布尼茨的手稿《词源历史》(CollectaneaEtymologica)中,莱布尼茨绘制了语言的宗谱①。他认为人类的母语,即最初语言被分化为西徐亚语、萨尔玛语和犹太语。西徐亚语经过发展又被分化为德语和希腊语,渐渐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北欧和西欧的语言,如德语、荷兰语、冰岛语、挪威语等等。萨尔玛语经过发展被分化成今天的匈牙利语和芬兰语。犹太语则更多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前身。

图2 莱布尼茨绘制的语言宗谱

语言宗谱的发现和绘制使他更加断定了语言和知识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应该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人为的,由此他更加坚定了要用统一的语言来实现统一知识的愿望。

对理性语言思想内涵分析后得知,这种理性语言有着如数学语言一样的简明性、精确性、可计算性和预见性等特征,因为只有这样,语言才能够统一,知识也才能够统一。

四、理性语言理论建构的评价

尽管莱布尼茨构想的理性语言十分完美,同时也提出了进行普遍演算的种种规则,然而这种宏伟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这与当时局限的历史因素和他自身的条件有关,但更值得推敲的则是,他对理性语言思想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预设前提。

(一)理性语言的前提预设

理性语言的理论建构是基于他预设了一些前提,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世界是逻辑的。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也是在逻辑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世界本身是严谨且有逻辑的完美统一体,我们从世界中获得的知识也应该是严谨、精确、可论证的。这种哲学思想凝结在他的《单子论》中。他还总结了两个原则:一是矛盾原则,即同一原则,即不存在包含矛盾的东西,只要是存在就意味着内在的同一存在。二是充足理由率原则,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原因的,即没有无因之果。由此可见,我们生活的世界既然是完美统一的,那么我们得到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必定是完美统一的。

其次,世界和语言的对应。形而上学思想是莱布尼茨研究语言和知识统一性的前提和条件。这源于他的逻辑学。他认为,语言和世界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灵魂和身体统一于莱布尼茨“前定和谐”的哲学生命体系统中一样,抽象的无形的东西与具体的有形的东西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现在用具体的符号表达抽象的思维。因此,莱布尼茨认为,没有肉体就没有灵魂,没有符号就没有思考,也就是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思考,没有语言就无法认识世界。

再次,知识和语言的统一。莱布尼茨认为,知识和语言统一于形而上学。世界是逻辑的,同时世界与语言是对应关系,描述世界的语言也应该是逻辑的。世界是有机的统一体,相应的知识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同理,描述世界的语言也是统一的。

(二)理性语言的合理性问题及评价

理性语言的前提预设及发展过程看似完美,但实际上有失偏颇。

首先,语言统一的合理性问题。莱布尼茨默认了世界的逻辑性及世界的知识是理性的,这样一来,用数学语言统一理性的知识,毋庸置疑非常完美,但是知识不仅有理性的科学知识,还有表达情感的感性知识,这该如何用数学语言统一呢?表达感情的感性认识时常有歧义,有时会引起误解,它并不具备语言统一的可能性。但这种感性认识仍然是重要的。若人类为了消除歧义而废止用自然语言表达情感,用人工语言取而代之,那么人类的生活中将完全没有情感的表达,没有文学作品的出现,许多艺术形式也将丧失其活力。因此,精确的人工语言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情感的强大作用,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知识统一的合理性问题。知识一直都是人们探索的主题,自古以来,知识经历了发现、分化、整理、细化的过程,知识越来越具体化,尤其是当今时代,各学科的高度分化,使莱布尼茨渴望实现知识统一的愿望无法达成。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高精尖领域的科学发展,要求知识具体化和细化,这些都使知识根本无法统一。

另外,莱布尼茨始终在寻找最原始的概念和构成概念的基本标志,试图将所有的知识都还原成最基本的元素。这种推理方法固然可靠,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不管是想要对观念进行完美的分析,还是要把他的思想还原到最初的可能性状态,前提一定是,观念是可还原的。而值得推敲的是,还原论的核心在于相信世界的本质是简单的,知识是理性的,但事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要借助经验来了解某个概念的实在性,即从感觉经验中推断知识的内容,并由此引出其他概念。虽然他在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被称为是一个折中主义者,然而他却无法解释如何将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与理性知识进行统一,由此也使得绘制人类思想字母表的宏伟蓝图陷入困境。

结语

虽然莱布尼茨始终沉醉于理性语言宏伟的计划和创建上,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最初的愿望。尽管他的计划没有成功,但在他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及科学家纷纷借鉴和沿袭了莱布尼茨的思想,构成独特的思想体系,继续沿着他的道路往前走。

字母和数字符号化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有着“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图灵受到莱布尼茨人类思想字母表的启发,创造了具有“指令语言表”的图灵机。英国数学家布尔吸收了莱布尼茨将复杂思维还原成简单的“项”进行计算,并突破了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其逻辑运算深化了莱布尼茨思维算法中的组合及推理规则,布尔代数使推理和判断变成数学运算,对逻辑数学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莱布尼茨理性语言成为逻辑数学化的雏形,开创了数理逻辑的先河,使逻辑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弗雷格对莱布尼茨逻辑数学化方法论的传承,使得我们逐步收获了数理逻辑、现代逻辑。

注 释:

① 西徐亚语:公元前活动在中亚东欧一带的游牧民族的语言。萨尔玛语:古时东欧地区维斯杜拉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地带,古伊朗的语言。哥特语:日耳曼民族语言。高卢语:威尔士、爱尔兰语。布列塔尼语:法国布列塔尼区的语言。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理性统一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身心二元难题的产生与发展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