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Δ

2022-04-07郎艳华张欢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3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原发性证候

郎艳华,张欢欢,李 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州 510405)

痛经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症,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有别于继发性痛经之处在于无生殖器官病变[1]。原发性痛经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疼痛随月经来潮反复,有周期性,还伴有嗜睡、头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2]。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应用镇痛药,主要为口服强效镇痛药、避孕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等措施,见效快,但容易产生耐药性,且有明显的不良反应[3]。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治疗应以调经止痛、行气活血为宜[4-5]。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经典方剂,针对血瘀诸证,有通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自制的中药膏剂穴位贴敷,贴敷于地机穴、足三里穴、肾俞穴、气海穴和关元穴等穴位,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还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和安全性好等优势[7]。因此,本研究探讨穴位贴敷与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8]中相关西医诊断标准;(2)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主证为经行不畅,经期小腹胀痛,色黯有块;次证为胸闷不舒,块下痛暂减,经血量少,乳房胀痛,脉弦,舌质紫黯;(3)年龄≥18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月经周期不规律者;(2)继发性痛经患者;(3)精神障碍患者;(4)伴有心、肝和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5)安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为桃仁12 g,当归、生地黄、红花和牛膝各9 g,枳壳、赤芍和甘草各6 g,柴胡3 g,桔梗、川芎5 g,加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300 mL,1日1剂,月经来潮前1周服药定义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其中中药成分为川芎、延胡索、乳香和细辛,药物配比为10∶10∶5∶2,混合后研成细末,加入饴糖和黄酒制成膏,压制成2 cm×2 cm的圆形药饼,置于4 cm×4 cm的贴敷专用胶布中心;选择穴位为双侧地机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肾俞穴、气海穴和关元穴,贴敷6 h,1日1次,每周贴敷6次;月经来潮前1周贴敷定义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中医证候评分。根据VAS评分评估腹痛严重程度,共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0]。中医证候评分内容包括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月经色暗、经行不畅和血块4项,由无、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评为0、1、2及3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11]。(2)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以2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分离血清,于2~8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腹痛等症状消失,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腹痛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较对照组(80.39%,41/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G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PGF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GE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血清PGF2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及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与心情抑郁烦躁、作息不规律、子宫屈曲过度、子宫颈狭窄、催产素和加压素水平异常以及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疼痛感是由于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组织缺血所致[13]。常规西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但不良反应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文献报道,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失败率为20%~25%[14]。

中医认为,痛经属“经行腹痛”“妇人腹痛”等范畴,是由于情绪易怒,怒伤肝,肝失达,或心情苦闷抑郁,郁结心胸,肝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阻胞宫,不通则痛,从而发病[15]。因此,治疗原发性痛经应以调理气血为原则,以通经止痛、活血化瘀和补肝益气为目的。血府逐瘀汤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当归为补血良药,有祛瘀生新、行气活血的功效;生地黄有养阴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桃仁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红花有祛瘀止痛、通经活血的功效;枳壳有破气除痞的功效;赤芍有散瘀止痛、清热活血的功效;柴胡有疏肝解郁、条达肝气的功效;牛膝、川穹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桔梗、甘草调和诸药,能够降低诸药的烈性;诸药合用,共同发挥调经、止痛、行滞、化瘀和活血的作用[16]。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有内服和外治2种方法,内服中药疗法需要熬制汤剂,制作过程费时,服用时口感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花费少,且安全性更高[17]。本研究选用地机穴、足三里穴、肾俞穴、气海穴和关元穴等穴位,贴敷由川芎、延胡索、乳香和细辛按照10∶10∶5∶2制成的膏剂。由于月经与冲任二脉有紧密的联系,贴敷上述穴位能够疏通肝、肾、脾三经之气血,从而调和三脏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另外,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达巅顶,下行达血海,既能够行散,又能够入血分,有通达止痛、行气活血的作用;延胡索能够治全身诸痛,有行气、活血和止痛的作用;乳香善治气滞血瘀证,能够止痛定痛,行气活血;细辛能够通利血脉,温经止痛;将上述4种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相应穴位,可使药效直达病灶,不但能减轻口服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中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还能延长药效发挥时间[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提示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中的桃仁有镇痛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红花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赤芍有抗炎、镇痛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川芎有抑制平滑肌收缩、镇静等作用;该方剂有缓解经期疼痛、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19]。文献报道,子宫与下肢、腰腹远端部神经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刺激地机穴、足三里穴、肾俞穴、气海穴和关元穴等相关穴位,能够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传导至系统调节中,经神经信号传出来调节下脏腑器官功能,调节神经内啡肽分泌,从而能够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20]。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挥作用,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GE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血清PGF2α、TNF-α、IL-6及hs-CR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提示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有紧密联系[21]。患者在月经期间前列腺素分泌紊乱会导致子宫收缩加快、子宫血流量减小和周围神经过敏,诱发疼痛,因此,评价痛经患者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对疾病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PGE2和PGF2α是2种常见的子宫内前列腺代谢物,两者能够调节非妊娠子宫平滑肌的功能,PGE2促进平滑肌舒张,PGF2α促进平滑肌收缩,子宫异常收缩是PGE2与PGF2α水平失衡所引起的[21]。另外有研究结果显示,痛经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导致炎症反应发生,会引起PGF2α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痛经发生[22]。由本结果推测,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有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清前列腺代谢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原发性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