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评估模式联合个性化诊疗方案治疗老年肌少症的效果分析

2022-04-06朱盈盈陈巧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步速肌少症力量

朱盈盈,陈巧玲,李 新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指因骨骼肌的肌量减少、肌肉的强度和功能持续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肌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减少、骨量低下、易发生跌倒和骨折等。临床上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有助于预防其发生骨质疏松症,降低其骨折的发生风险[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等诊断肌少症,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诊断结果片面、成本高等)[2]。另外,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为此类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十分重要。本文将60 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综合评估模式联合个性化诊疗方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中医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月期间收治的60 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年龄≥60 岁;受教育水平、职业、性别等因素不受限;认知功能正常且对诊疗的依从性良好;病历资料完整、真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骨关节疾病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对进行6 min 步行试验不耐受;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不能配合开展本研究;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对本研究不认可;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 例(占56.67%),女性患者26 例(占43.33%);其年龄为61 ~85 岁,平均年龄为(68.25±1.46)岁;其病程为8 ~24年,平均病程为(18.54±1.62)年;其平均身高为(168.24±6.45)cm,平均体质量为(63.34±1.48)kg,平均骨密度为(2.31±0.32)m3。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开展。

1.2 方法

在60 例患者入院后,采用综合评估模式联合个性化诊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方法是:1)综合评估模式。从肌肉力量、质量与功能三个方面对患者实施综合性评估,其中肌肉质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进行评估,肌肉力量采用握力检测法进行测量,肌肉功能采用步速检测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和测量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并以此为依据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2)个性化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肌肉功能、年龄、性别、运动能力、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对于营养状态不佳的患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嘱其多进食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对于肌力和运动能力下降明显的患者,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指导其进行抗阻训练(研究指出进行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肌少症)。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采用同化激素、生长激素、β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活性维生素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治疗6 个月后评估患者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日常步速(通过测定日常步速可反映患者肌肉的功能)。肌肉质量采用BIA 进行评估,肌肉力量采用握力检测法进行测量。比较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社会功能(0 ~30分)、身体状态(0 ~40 分)、心理健康(0 ~30分)3 个维度,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比较60 例患者治疗前1 个月内及治疗后1个月内跌倒的发生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60 例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该问卷的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为85 ~100 分、60 ~84 分、0 ~59 分,分别表示其对治疗效果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例数+ 比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软件录入并整理本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如肌肉质量、肌肉力量、日常步速、生活质量评分等)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跌倒的发生率、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等)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日常步速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0 例患者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均更高,其日常步速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日常步速的比较(± s)

表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日常步速的比较(± s)

2.2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0 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的社会功能评分、身体状态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时间社会功能评分 身体状态评分 心理健康评分治疗前(n=60)13.11±2.23 18.25±1.2815.05±1.34治疗后(n=60)23.26±4.28 33.25±2.4524.25±1.34 t 值16.29042.03337.604 P 值<0.001<0.001<0.001

2.3 60 例患者治疗前1 个月内及治疗后1个月内跌倒发生率的比较

与治疗前1 个月内相比,治疗后1 个月内60 例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60 例患者治疗前1 个月内及治疗后1 个月内跌倒发生率的比较[ 例(%)]

2.4 60 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的比较

在60 例患者中,对治疗效果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32 例(占53.33%)、24 例(占40.00%)、4 例(占6.67%),其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3.33%(56/60)。

3 讨论

肌少症也叫骨骼肌减少症、肌肉衰减综合征等,泛指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的病症。肌少症于1989 年由Rosenberg 首次命名。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是增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多个方面:1)运动能力下降和运动量减少。2)神经- 肌肉功能减弱。3)激素水平变化。胰岛素抵抗可导致机体肌细胞内脂肪的含量增加,使肌肉量减少。4)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长期升高。5)肌细胞凋亡。6)遗传因素。7)营养因素。肌少症是人体老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老年人出现肌少症意味着其肌力下降、身体虚弱、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同时其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另外,老年肌少症患者还会出现盆底肌无力、呼吸肌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咀嚼肌肌力下降等情况,易导致其出现尿路感染、尿失禁、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武力等[3]对老年患者衰弱程度与肌少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其衰弱程度与肌少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在诊断肌少症时,常用的评估指标有肌肉质量、肌肉力量、肌肉功能、日常活动功能等。评估步骤大致如下:先对患者进行步速测试,评估其肌肉功能。针对步速≤0.8 m/s 的患者,进一步评估其肌肉力量,若其肌肉力量减低,可诊断其患有肌少症。针对步速>0.8 m/s 的患者,评估其手部握力,若其手部握力减低,需进一步评估其肌肉力量,若其肌肉力量减低,可诊断其患有肌少症。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肌少症的特效药。研究指出,为老年肌少症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并指导其进行科学的抗阻训练能缓解其病情[4-6]。另外,同化激素、生长激素、β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活性维生素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少症患者的病情[7-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0 例患者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均更高,其日常步速更快,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的社会功能评分、身体状态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 个月内相比,治疗后1 个月内60 例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3.33%。这与相关文献[9-11]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综合评估模式联合个性化诊疗方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其肌肉量和肌力,缓解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步速肌少症力量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咱爸妈的腰背疼可能是它闹的
肌少症与衰老
社区高龄老年人步速、握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随机人群运动荷载作用下大跨度连廊的振动响应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