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途径的探索

2022-04-06薛建涛李娈丛舒敏余恩唯胡雅杰常勇周明明

中国稻米 2022年2期
关键词:叶龄播种量黄叶

薛建涛 李娈 丛舒敏 余恩唯 胡雅杰* 常勇 周明明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2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6;3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泗洪 223900;第一作者:1250613413@qq.com;*通讯作者:huyajie@yzu.edu.cn;627705749@qq.com)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食,水稻稳定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1]。我国水稻生产的工序繁多,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特别是机械化种植环节[2]。江苏水稻机械化种植普遍采用毯状小苗育秧机插方式,与直播相比,毯苗机插水稻具有适应性强、秧苗素质好、栽后群体起点质量高、草害轻等优势。然而,大面积生产上毯苗机插水稻往往采用密播,通过提高播种量来减少田间漏插,导致毯苗壮秧的秧龄进一步缩短,秧龄弹性小,更易受到阴雨天气影响而造成超秧龄,且秧苗素质趋弱,秧苗移栽后返青慢、缓苗期长,影响了水稻生长[3-4]。江苏稻麦两熟,热量资源相对紧张,换茬矛盾突出,农时时间短,加上水稻新品种生育期较长,亟需进一步延长机插稻秧龄,缓解上述矛盾。针对培育水稻壮秧,前人研究发现,低播种量条件下的机插稻秧苗间竞争小、养分充足,利于培养壮秧,提高栽后返青速度,增加高产潜力[5];随着秧龄的增长,叶龄和茎基宽等指标更加符合壮秧标准,栽后缓苗期变短,高峰苗数提高,增加成穗数量[6]。另外,对种子或秧苗进行化控处理是生产上常用的培育壮秧手段[7],能够调节秧苗生长,抑制秧苗高度,促进秧苗矮化粗壮和根系生长,提高盘根能力[8-10]。因此,本试验通过稀播和化控处理,探索培育毯苗机插长秧龄壮秧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33°05′N,119°58′E)进行。该地区位于江淮之间,江苏里下河腹地,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左右,年降水量1 025 mm 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 305 h左右,无霜期227 d 左右。试验品种为南粳9108,属迟熟中粳类型。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播种量,分别为每盘90 g(SR90)和每盘110 g(SR110),在不同播种量下设置3 种化控拌种剂处理,分别为旱育保姆(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咪鲜·甲霜灵(江苏万农化工有限公司)、苗壮丰(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和南通惠之丰肥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并以清水拌种为对照(CK),拌种剂使用方法按产品使用说明。采用常规毯状秧盘,长宽高规格为58 cm×28 cm×2.5 cm。播种后用无纺布覆盖,育秧基质由江苏省兴化市新土源基质肥料有限公司提供。摆盘后灌1 次平沟水,湿润秧板后立即排出水,以利于保湿齐苗。育秧期水分管理参照水稻塑盘旱育技术规程进行[11]。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2018年于 6月1日播种,分别在 6月20日、6月25日、6月30日,即秧龄 20、25、30 d,选取 10 株有代表性的秧苗,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进行秧苗素质测定。2019年于 5月26日播种,分别在 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6月25日,即秧龄 15、20、25、30 d,选取10 株有代表性的秧苗进行秧苗素质测定。

1.3.1 苗高

用直尺从秧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片的顶端,记录长度。

1.3.2 叶龄

统计秧苗完全露出和露尖的叶片数,叶片完全露出记为1,露尖的叶片记小数(实际的长度与估算完全长度的比值),两者相加得到叶龄。

1.3.3 黄、绿叶数

观察记录每一株秧苗上的黄、绿色叶片数量,叶片黄、绿色部分占叶身长度2/3 以上算作黄、绿色的叶片,不包括未展开的心叶。

1.3.4 茎基宽

将所选取的10 株秧苗,平行放置紧靠在一起,于秧苗基部最宽处即秧苗分蘖节2 cm 处测量基部宽度[12]。

1.3.5 白根数及根长

观察记录所取样本的总根数,以及每条根的长度,长度不足0.5 cm 的不计入总数。

1.3.6 发根力将所取秧苗清洗干净,根须全部剪去,放在清水中,并使其不发生倒伏,7 d 后记录所发新根的数量及新根总长度。

1.3.7 干物质量和根冠比

根冠比为地下部分干物质量与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之比。各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秧苗100 株,剪去根系,分别将茎叶和根系置于105℃烘箱中杀青30 min,后在80℃下烘干至恒质量,测定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苗高的影响

从图1 可以看出,随着秧龄增加,苗高不断增加,秧龄30 d 时达到最大。SR90 处理秧苗的苗高高于SR110 处理;3 种拌种剂处理的秧苗在多数秧龄时期苗高低于CK。可见,3 种拌种剂均有抑制秧苗苗高的作用,且随着秧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结合2年数据可以看出,咪鲜·甲霜灵对秧苗苗高的控制效果稳定,在不同秧龄时期和不同播种量均能有效降低苗高。

图1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在不同秧龄期对苗高的影响

2.2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叶龄的影响

从图2 可以看出,随着秧龄增长,秧苗叶龄呈上升趋势,在秧龄30 d 时达到最大,且全部达到4 叶秧龄;2个播量水平中,SR90 处理秧苗叶龄增长速度大于SR110 处理。可见,同一秧龄,叶龄随着播种量的降低而升高。3 种拌种剂对秧苗叶龄的影响不一,总体来说较CK 叶龄有所降低。

图2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在不同秧龄期对叶龄的影响

2.3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黄叶数的影响

从图3 可以看出,秧苗黄叶数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增加,在秧龄25 d 前,2年试验结果均未出现黄叶;秧龄30 d 时,所有处理均出现不同数量的黄叶。2个播量处理的黄叶数差别并不显著;3 种拌种剂处理的秧苗,黄叶数较CK 均有减少,在2019年试验中,秧龄25 d时,只有CK 出现黄叶,3 种拌种剂处理的秧苗均无黄叶。综合来看,当秧龄超过20 d 会出现黄叶,到达30 d时黄叶现象会普遍存在,使用壮秧剂能够有效减少黄叶出现。

图3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对不同秧龄期黄叶数的影响

2.4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白根数、根长的影响

秧苗白根数和根长能够直观看出秧苗根系的发达程度,是判断秧苗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白根越多、越长,秧苗素质越好。从表1 可以看出,秧苗的白根数和根长随着秧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秧龄25 d 时达到最大。在不同秧龄时期SR90 处理的白根数和根长均要优于SR110 处理。在秧龄为25 d 和30 d 时,旱育保姆和苗壮丰处理的白根数均显著高于CK;咪鲜·甲霜灵处理的白根数在25 d 秧龄时低于CK,在30 d 秧龄时高于CK;25 d 秧龄和30 d 秧龄,3 种拌种剂处理秧苗的根长较CK 均有增加,旱育保姆和苗壮丰效果较好。

表1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对不同秧龄期白根数、根长的影响

2.5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干物质量、根冠比的影响

百株干物质量是秧苗生物量积累的重要指标,根冠比能够反映根系与地上部生长是否协调。从表2 可以看出,随着秧龄的增加,百株干物质量不断增加,但根冠比呈下降的趋势,30 d 秧龄时百株干物质量最大、根冠比最小;SR90 处理秧苗的百株干物质量大于SR110 处理的秧苗,根冠比两者间差异不明显。3个拌种剂处理的秧苗百株干物质量大于CK,其中旱育保姆和苗壮丰对提高百株干物质量效果最为显著;咪鲜·甲霜灵处理的秧苗根冠比高于CK 和其他2个拌种剂处理。

表2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对不同秧龄期干物质量、根冠比的影响

2.6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茎基宽的影响

茎基宽是衡量秧苗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茎基宽越大,秧苗素质越好。从表3 可以看出,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茎基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秧龄为25 d时最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茎基宽呈下降趋势,SR90处理的秧苗茎基宽普遍大于SR110 处理;与CK 相比,苗壮丰处理的秧苗茎基宽显著增加。根据2年数据,秧龄为25 d、播种量90 g/盘时,以苗壮丰处理的秧苗茎基宽最大,旱育保姆次之,咪鲜·甲霜灵最小。

表3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对不同秧龄期茎基宽的影响 (单位:cm)

2.7 对不同秧龄期秧苗发根力的影响

发根力强弱是秧苗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提高秧苗的发根力有利于加快秧苗移栽后的返青速度,提高成活率,减少病虫害,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从表4 可以看出,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的发根数和根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秧龄为25 d 时,发根数和根长大于其他3个秧龄期处理,发根力最强。在秧龄为25 d 时,SR90 处理的秧苗发根数和根长高于SR110 处理秧苗。播种量90 g/盘条件下,旱育保姆、咪鲜·甲霜灵、苗壮丰3 种拌种剂处理秧苗发根数比CK 均有增加,分别提高了22.22%、11.11%、11.11%;与CK 相比,旱育保姆处理根长提高了4.48%,咪鲜·甲霜灵处理根长提高了0.83%,苗壮丰处理降低了8.19%。播种量110 g/盘条件下,3个拌种剂处理发根数较CK 分别增加18.52%、11.11%和3.7%,根长分别增加10.59%、12%和0.38%。

表4 不同播种量和拌种剂对不同秧龄期发根力的影响(2019)

3 讨论

3.1 不同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较大,适宜的移栽秧龄可以提高秧苗素质,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成臣等[13]研究认为,适当延长移栽秧龄,秧苗叶龄、根长、根数等指标呈现优化作用,但秧龄过长会导致栽后滞长,茎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王静静等[14]研究发现,在低播量条件下,延长秧龄能提高秧苗素质,移栽后发根速度快,缓苗期短,提高水稻产量,但秧龄过长,水稻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徐梦彬等[15]研究认为,当秧龄过长,壮秧指数下降,秧苗素质变差。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提高,苗高、白根数、根长、干物质量等指标呈上升趋势,但当秧龄达到30 d 时,苗高超过20 cm,黄叶现象普遍发生,茎基宽减小,发根力变弱,秧苗素质变差,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认为,通过稀播和化控处理,毯苗机插秧龄为25 d 时秧苗素质高,适合机械移栽。

3.2 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播种量是培育机插水稻壮秧的关键因素。姚雄等[16]研究发现,播量降低,有利于控制株高,促进根部发育,增强秧苗发根力和抗植伤能力。石泉等[9]研究发现,降低播种量能够提高单株秧苗的养分和光能获取量,促进个体生长,此外,低播种量培育的秧苗移栽大田后,水稻分蘖能力明显高于高播种量。张桥等[17]也认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叶龄、百株干物质量、茎基宽等指标呈降低趋势,主要原因是播种量增加导致个体间竞争加大,单株秧苗的营养物质减少,生长受到抑制,秧苗素质变差。本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110 g/盘的秧苗叶龄增长减慢,根系生长不发达,黄叶现象严重,发根力变弱,茎基宽变小,秧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认为,播种量90 g/盘的秧苗素质要优于播种量110 g/盘,适当降低播种量能够提高秧苗素质。

3.3 不同拌种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化控技术在水稻培育壮秧上应用效果明显[18]。施用适量拌种剂具有提高秧苗素质效果[19],主要体现在白根数、茎基宽、发根力等指标的优化。彭泰辉等[20]研究认为,拌种剂处理过的秧苗高度明显变矮,分蘖增加,白根数和茎基宽也有所提高。齐德强等[21]研究发现,多效唑、诱抗素等化控剂可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增加根长、根粗和根生物量,提高壮苗指数。本试验发现,旱育保姆处理秧苗在苗高、叶龄、白根数、根长、茎基宽、百株干物质量、发根力等方面较清水处理均有提升,尤其在提升干物质量和发根力方面效果最好;咪鲜·甲霜灵处理对秧苗苗高的抑制作用最好,在不同时期和播量下效果都很稳定,利于形成矮壮秧苗;苗壮丰处理在白根数、干物质量方面提升效果明显,在苗高、叶龄、发根力、茎基宽等方面具有小幅度提升,但不显著。综合来看,旱育保姆在调控苗高、白根数、茎基宽、发根力等方面表现稳定,对秧苗素质的调控效果在参试3 种拌种剂中最好。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播种量90 g/盘,配套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可培育出秧龄为25 d 的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

猜你喜欢

叶龄播种量黄叶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飞鸟集》节选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绿叶与黄叶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