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教学

2022-04-04吴小照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创设核心历史

吴小照

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教师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在笔者看来,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维度:教、学、评,教师应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评价反馈三个逻辑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着眼学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的维度:创设情境教学,导入学习任务。在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主要包括创设史料情境和创设问题情境两类。史料是历史的载体,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史料运用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考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精选史料情境,同时将史料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机结合,导入学习任务,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理解历史。

【案例呈现】开展“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提供材料,创设地图史料情境,设置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阶段性特点。

学习任务二:创设材料情境,导入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学习任务一旨在通过情境创设,深化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并解释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具体史实,通过对史料的运用,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其中,运用时空观念、突破教学难点、阐述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缓慢的过程,此项学习任務为必备知识,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学习任务二主要通过材料情境,合作探究,强化历史解释,突出教学重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落实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这项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学的维度: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历史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境况,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开展历史学习、进行历史探究。教师需要进行适当地引导,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经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

【案例呈现】依据上述两个学习任务,开展学生活动,实施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一:必备知识、独立思考、自主构建,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二:能力提升、合作探究、分享进步,落实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两种方式,在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在体验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学生活动二的学习任务,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反映的历史问题较为深刻,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评的维度:师生多元评价,及时学习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进行及时反馈,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的手段,更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评价以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层次要求为依据,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主要对学生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历史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呈现】依据上述两则学生活动呈现,依次开展评价反馈活动。

评价反馈一:活动一对学生能力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要求较低,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自主学习,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呈现作出肯定。

评价反馈二:活动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要求较高,此时的评价应以教师为主,力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历史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根据评价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去落实,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创设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