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物理教学资源 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2022-04-04陈晓利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具物理情境

陈晓利

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当前的需求与社会的动态发展创新教学方式,多安排一些小组学习活动或者物理实验活动,利用好身边的物理教学资源,即“师本资源”、网络资源、情境资源,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善于从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利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对物理学习和运用实现跨越性发展。“师本资源”提高了物理课堂的亲切感,网络资源拉近了物理学习的获得感,情境资源增强了物理教学的真实感,从而有效提升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师本资源”提高了物理课堂的亲切感

“师本资源”包含课本内容、教学PPT课件、自制教具、微视频课、重难点、学生易错点等,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对本学科知识点逐步积累的供学生学习的资源。课本内容、教学PPT课件、重难点、学生易错点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相对容易使用,而自制教具、微视频课是当前突破物理教学瓶颈的关键所在。

自制教具,解决实验仪器不充分的问题。初中物理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解释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比较具体的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当实验仪器或学校实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器材制作教具,在课堂教学中定会事半功倍,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中,通过操作强化知识记忆,方便与理论有效结合,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因而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展多样的实验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利用自制“能量转化仪”教具,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一课时,内能的改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此时通过“能量转化仪”教具很快让学生理解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一知识;在讲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让学生明白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讲授“电能 电功”时,让学生弄清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在讲授“太阳能”的教学时,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掌握目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笔者自制了“惯性演示仪”“压力作用效果演示仪”“浮力演示仪”“火箭演示器”“家庭电路及故障分析演示仪”等教具,丰富了教学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实验具体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调动学生学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开发微课,破解物理知识难理解的问题。初中物理有很多的知识,需要直观化和具象化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解释知识理论时,可以展示微视频课。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相关的习题时,学生在课堂上听一遍通常理解不透彻,但是通过录制微视频课,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直到理解,效果好。如讲解《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提前录制学生做实验操作过程的小视频并制作成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身临其境,容易掌握。讲解《水果电池》和《盐水电池》时将其整个过程录制成微课,将电路、电流形成、电流方向等知识较好嵌入微课中,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这些知识。

网络资源提升了物理学习的获得感

网络资源包含虚拟实验室、学习论坛、微视频解答、聊天软件等,可以將教学变静为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微视频解答、线上答疑解惑,学生解决问题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也可以就解题思路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次探讨。

操作虚拟实验室,弥补空间和时间的不足。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虚拟实验室突破空间约束,随时随地使用,具有经济性和高安全性。虚拟实验为教学终端设备,如电子白板等提供互动教学软件,弥补了因实验器材不足导致无法实验的缺失,同时,有些实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而课堂内容较多,实验时间不够充足,虚拟实验也可以弥补不足;学生操作时难免会发生意外,有可能损坏贵重的实验仪器,虚拟实验不用担心仪器问题;部分实验具有危险性,教师采用虚拟实验教学,让学生对实验知识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安全仿真地操作实验,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建立学习论坛,搭建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师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时时刻刻地陪在学生左右督促学习,为此,可以建立物理阶段性学习论坛。如学习电路基本知识时,可以建立“电路图与实物图”学习论坛;学习电路故障,可以建立“故障分析”学习论坛,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学生通过“身边发展区”掌握电路故障原因分析,突破了学习难点,让每一位学生有获得感。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减少问题的过多堆积,后续的学习可以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关注和参与班级的学习论坛,在网络上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后,找到学习的乐趣。

情境资源增强了物理教学的真实感

情境性资源包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实验现象等,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深入地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

重构作业设计,巩固课堂知识学习。作业设计是评价和反馈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作业题目完完全全贴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贴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便于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教师在挑选练习题时,应符合“双减”要求,挑选题量适中、难度适当、能力适当拓展的练习题,限时提交,及时批改,并提供参考答案,其参考答案也尽量能够将问题讲解清楚,学生自己就可以根据答案掌握做题方法。同时,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平台及时掌握班级学生高频错题,在课上对高频错题进行重点讲解,再以微专题的形式,及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重塑考试命题,掌握实用物理规律。以学生做家务“烧水”为例,如图甲所示,该装置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发生沸腾的根据是:_______(填“观察到的现象”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反映沸腾时的情景是_______(填“A”或“B”)。这道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实现从现象到规律的认识跨越。物理涉及的知识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学习的过程大致为:生活现象(认识)→总结规律和原理(归纳)→解释推理生活现象(应用)。

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带到课堂中来,如常见的筷子放在水中像被折断了的现象,学生对于这个小实验是有印象的,教师借此引出新的课堂内容“光的折射”,让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在课堂中被印证,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师本资源”、网络资源、情境资源,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迅速成长为可以融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教具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