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包 :打造没有围墙的生态课堂

2022-04-04陈婵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子书公益广告学案

陈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有了一席之地,因为电子书包的出现,学生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个性化,逐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本文以一节运用电子书包教学的信息科技课《公益广告我设计》为例,介绍电子书包中微课、导学案的制作、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如何运用电子书包突破重难点,提供给大家一些实用的制作技巧,分享运用电子书包教学的思路和经验。

加入自学素材,让前置性学习变得容易

学习《公益广告我设计》一课,更好地阅读公益广告,必须了解阅读的方法。课前,我在电子书包中设置了前置学习任务,发布课前导学单、微视频等。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自学微课和网上搜索等方式,了解形式、内容各异的公益广告。

课前电子书包中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导学单和微视频。导学案的加入,让任务具体化。我们所说的“学案式” 教学,是指课堂中教师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同构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学案”是指经过教师深入研究学生,钻研教材,为了解决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和问题而认真编写出来的,具有一定连贯性的,适合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它呈现给学生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卡片样、书页形、书签状,“学案式” 教学着眼于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教师、课堂都呈现出真实、灵活、丰满、明朗的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结合教案和学案,以教案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学习为主要方式,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信息科技课具有理论性强、操作课多、学生兴趣点高的特点,“学案式”教学中采用的“学案”也是多形式、多方法。经过长期对“学案式”教学的尝试和总结,我归纳了以下几类:问题式学案、情景式学案、习题式学案、任务式学案。

在《公益广告我设计》,我采用了习题式导学案,顾名思义,是以习题为主要内容的学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各个环节布置相应的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每个学生拿到同一份学案,但他们的任务却略有不同。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对應的习题。有的学生能轻松完成全部的习题,有的学生则通过努力做出了一道题,这样的差异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微课的加入,让课堂灵动化。《公益广告我设计》一课中,课前使用微课,主要采用讲解和欣赏的方式了解身边的公益广告。课前,我通过电子书包发布任务和微视频,让孩子们在家自学微课,这样的活动不仅建立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经历了网络环境下的过程,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在本课的微课准备中,我用的是Camtasia Studio录制微课,这款软件相对其他软件来说,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包含屏幕录制、录制PPT等功能,无论是录制屏幕还是PPT,都可以同时录制声音和网络摄像机的录像。在最后制作视频时,可以把摄像机录像以画中画格式嵌入到主视频中。在录像时,还可以增加标记、系统图标、标题、声音效果、鼠标效果等,也可以画图,录制语音旁白,进行声音编辑、进行声音增强、把声音文件另存为MP3或者WAV文件……

当然,制作微课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直接用PowerPoint直接录制、用微课通软件制作、直接用手机和支架结合录制……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便的方式去录制微课,有技术能力的老师可以搭配多种软件使用,最后成片效果更好。

丰富课程内容,让课堂探究学习变得简单

只依靠教材内容很难上好信息科技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广泛挖掘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善用媒体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公益广告我设计》一课的前期准备中,我借助互联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源,如公益广告介绍视频、PPT背景、各种公益广告图片、背景音乐等。搜索过程中,主要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完成操作。

巧用生活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公益广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很多精彩的内容。在本课中,我们就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公益广告,例如节约能源,宣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提倡使用节能灯等。

教学资源是学习的载体,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保障,只有不断结合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情,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反思教学过程,才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任务驱动设置,让学习重难点更易突破

奇思有法,解读公益广告。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会阅读广告的方法。为了突破该难点,我采用了电子书包中的资源进行分小组,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

独立学习。每个小组电子书包里“任务一”中分别有两张不一样的广告,要求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广告,并思考广告表达的主题和个性化的阅读方法。第二部分是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依次交流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是全班研讨,由小组代表汇报。

汇报完毕后,师生归纳阅读广告的方法,共分为两个层次:

常规信息,通常采用顺序阅读。包括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大到小、由明到暗;“奇异”信息,通常需要一双慧眼。方法有:对比、夸张、拟人、联想、比喻……总之,读懂广告的路径是看全部、想重点。简称“先看后想”。其实就是先收集信息,后分析信息。

本节课中,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三种不同的方式,这正是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常用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广告、探究两种广告的不同之处,小组交流看法,全班研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了教学方式,效果尤为突出。

妙笔点睛,创作公益广告语。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给广告添加合适的广告语。在这一环节,我用一张公益广告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张图,大家是否能够一眼就看出作者的设计意图?一起来分析这一张图,从整体看就是中国的英文翻译,再看局部,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学生简单地阅读了这则广告,但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含义,于是,我顺势出示广告语: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同学们恍然大悟,再细看这幅图,原来字母i上这一点代表我国台湾地区。同样的,少了广告语,就不是一个主旨清晰的公益广告。这样设计既能巩固之前学习的阅读方法,又引出“好的公益广告不仅仅需要图片,还要有文字来画龙点睛”这一话题。紧接着提出操作任务:从以上的六幅图中任选两幅为其添加合适的广告语。设计结束,学生在平板中提交作品,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给好的作品点赞。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学习,并且用平板进行创作,很好的利用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

“互联网+教育”创设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生态课堂。在《公益广告我设计》一课中,我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功能,结合技术、资源、活动等诸多要素,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考阅读广告的方法。电子书包在信息科技课中的应用,对教师以及学校都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反思、改进与创新。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电子书公益广告学案
公益广告
乡愁导学案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比例尺(一)”导学案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公益广告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