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驱动的智慧体育课堂

2022-04-04刘翔刘风云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智慧运动体育

刘翔 刘风云

“看!这个学校的孩子上体育课都戴着手环,老师手上还拿着一台平板呢!平板上每个孩子的心率、运动密度、步数等数据都在不停跳动。”原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小学正在进行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这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变革。

智慧体育课堂是依托数字技术打造身体机能数字化、锻炼过程可视化、学情分析精准化的课堂,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的运动量化要求和运动水平提升要求。

以体育课上跳绳活动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看到学生以往的跳绳情况,在课堂上就能关注重点学生,对他们的动作、起跳高度等进行校正,帮助学生成长。课堂上每个学生跳繩的次数都能实时在教师平板上显示,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并作出科学评价。课后教师对跳绳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学生跳绳运动表现制订训练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主要依靠过往授课经验来判断学生体能,部分教师会通过纸笔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体测数据,再通过电脑进行数据整理,大体了解每个孩子的身体情况。这种做法存在着记录繁琐、数据不全面、分析不系统等问题,这也是很难做到推广的重要原因,对学生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学情数据的长期追踪和健康成长档案的记录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具体为以下六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明确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智慧体育基于多样化教育资源、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实现教学减负增效,丰富教学手段,推动经验型教学向智能教学指导升级。解决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为体育教学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创设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智能体测搭建数字基座。通过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进行的数字体质健康测试包含身高、体重、肺活量、1分钟跳绳、50米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和成绩采集,通过智能采集设备进行轻松检测和一键式录入,同时智能体测系统会智能分析测试过程中的违规动作并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测试成绩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测试效率,运用智能体测设备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全校2000余人的体质达标测试。监测完成后,相关的成绩数据会自动保存,形成校级检测报告的同时,也能直接上传至国家体质健康平台,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数字报告助力学情分析。智慧教学还要求真实地反馈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授课前,教师根据班级体质报告,科学分析体育课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等,评估课程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课程的运动负荷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运动负荷角度评价课程是否合理、安全有效。数字报告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优化教学计划,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难易动作,确保教学安全。同时,基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征及运动处方,给予过程性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实时数据构建高效课堂。智慧体育课堂具有丰富的课堂容量和高效的查漏补缺能力。课上,智慧体育设备对学生运动密度、心率进行实时监测;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通过平板实时了解学生的运动心率情况,通过系统的实时心率预警功能,发现运动心率过高的学生及时进行提醒和辅助,并调整课堂活动设计,降低运动强度,调整运动密度,以降低体育运动强度长时间过高带来的运动损伤和体育安全风险,预防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同时,智慧课堂能够使师生进行远距离的沟通与交互,使教学方式智能化、多样化,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课堂报告优化课堂结构。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智慧设备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数据反馈,以及课后对大数据的挖掘、对比和分析,帮助任课教师、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能特点和身体素质,准确评估课堂质量和锻炼目标达成效果,帮助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设定合理运动目标并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同时,基于学生个性化报告推送运动处方,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指导,利用科学的数据安排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高效的日常锻炼方式,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数字画像促进家校共育。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终端与家校共育相结合,实现了对学生家庭体育运动的监督、指导与反馈。通过对学生体质、训练、兴趣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形成的学生体育数字画像能够让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在校活动,弥补短板,家长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特长项目,发挥特长。在家校的共同培养下,学生逐步养成每天“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群体分析支撑科学管理。实施智慧体育课堂模式的阶段性成效,充分体现了数据的作用,让学生和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了体育课堂改革的成效。与此同时,也给管理者带来了精准管理的新手段。智能化的分析系统,将全校体质监测中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让管理者对学校各项成绩一目了然,针对薄弱项展开精准教研,通过“阳光大课间”特色活动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真正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管理。

智慧体育对于当前更好地保障学校的整体体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智慧体育中相应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融合,一定能够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智慧运动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疯狂的运动
智慧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