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深度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2022-04-04杨千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深度

杨千子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主要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深度教学强调学生在获得符号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真切发展,创造知识之于个人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汉字的文化与价值,帮助学生体会汉字中蕴含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充盈、价值观的建立。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有着内在的契合点,也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立德树人、回归传统文化与守正创新”的编写理念相得益彰。当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依然存在“字本位、词本位”的表层化现象,要促进小学识字教学向深层次转变,必须借助深度教学。

解读汉字逻辑,发展思维品质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在《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中提出,深度教学是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从汉字的逻辑形式层面看,它凝结着先人看待自我与世界的方式,同时,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式也能反映出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汉字中蕴含的造字逻辑与规律。

追溯汉字起源,感受汉字字形演变。古人造字时,以身边事物为来源,观物取象、以象示意,创造了大量象形字。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性,而象形字正好贴近生活,教师可通过追溯汉字来源,引导学生建立图文联想。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这首童谣把识字、明义、咏叹等整合成儿童易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知识形式,能帮助儿童识字明义。教师教学“洲”字时,就可追溯汉字起源。首先,让学生挑出课文前两行字形相近的“川”和“州”;其次,让他们自主观察找出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再次,带领学生释义,感受这两个字的联系与区别。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河流和河流的走向,并描述:“川”泛指河流,在流动中哺育了万物生灵,最终汇聚成海。慢慢地,河中间出现了小块土地,古人看到这一切,就照样子将它画了下来,这就是最早的象形字“州”,为了书写方便,古人不断地完善,经过不断演变,最后变成简体汉字“州”。“州”字不管怎么变,都像“水中陆地”,水中高出的陆地可以住人,这个可以供人居住的地方就叫“州”。

中国的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字词本身隐喻所指,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学生体会到了汉字演变的奥妙,感受到了汉字中蕴含的思维方式,提升了观察、联想能力,同时也在识字初期就对汉字的演变与代代相传有所感知。

解析字形字义,体会汉字会意奥秘。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索汉字各部分形体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智慧与奥秘,激发学习汉字的内驱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增加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篇目,传统蒙学《人之初》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理解字义,弘扬民族文化。例如,教学“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字时,可由图入手,出示古人记录“习”字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显然,上面是太阳,下面是张开翅膀的小鸟,小鸟扑腾着翅膀朝太阳飞去。学生初步感受了“习”字字形。接着,出示甲骨文“习”,描述:小鸟每天在太阳下练习飞翔,最后它学会了飞翔。此时,学生初步理解了“习”的字义,即练习、学习。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出示婴儿图和狼孩图,启发思考:小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会跟着妈妈学习什么?小宝宝从小在狼群中长大,他会跟着狼学习什么?学生在两种情境的变化中感受“习”字的意蕴,并能在两种环境的对比中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知道学习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小小的方块字能完整地表示出汉字的音、形、义,还能组成一个个词,许多汉字的字理中都藏着丰富的信息。识字教学应多带领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实现其“育人”目标。

联系字音字义,理解汉字形声规律。形声字具有完善的构字思维,它是由表示意义的形符和表示声音的声符组合而成,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在现代汉字中占比高达90%。探寻与发现汉字形声的规律,以及形旁与声旁的功能与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系统高效地识字。

在《纸船和风筝》一课中,区分理解“漂”和“飘”是重点。松鼠送祝福的方式是:纸船漂啊漂,漂到小熊家门口。小熊问候朋友的方式是:风筝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飘”与“漂”字形相像,学生结合形声字规律,观察、比较、推测,区分两字。教师可顺势出示儿歌,学生带动作读:“起风了,风筝飘,一叶小船水中漂。字音相同义不同,祖国文字真奇妙。”最后,为巩固理解,学以致用,还可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漂”或“飘”看图说句子。基于形声字构字规律,通过对比识字,感受区别,理解创作,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符合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

中国汉字有其独特的特点,符号表征不是知识全部,教师应带领学生发现理解汉字形声之规律,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这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学习汉字。

融合知识背景,彰显文化基因

深度教学中提出要实现知识学习的充分关联度,这就需要文化回应教学,需要经验回应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背景,让识字教学深入汉字的内在含义。

再现生活图景,感受社会风貌。要实现知识学习的充分关联度,教师可在识字教学中分析汉字所依存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汉字进行文化解读,也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汉字中描绘的上古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等都是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藏。在教学《敕勒歌》中“穹庐”一词时,考虑到城市学生相关生活经验匮乏,可用简笔画呈现穹庐的样貌,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揭示穹庐的含义即蒙古人所住的毡帐。结合其形状,出示颜师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这就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穹庐”这一建筑。深入解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首诗里还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穹庐”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游牧民族在其游牧生涯中长期观察身边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體呈现无限延伸的蓝天以及蒙古人所住的毡帐的图景,让学生把讲台想象成蒙古辽阔的大漠草原,把自己扮演成随水草畜牧的游牧民族,站在大漠草原上,极目远望,天野相接,地面与天空的距离相对拉近,穹隆的形状便直观地显现出来。这样,学生便能感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壮阔。

汉字是远古先民生息图的生动再现,是透视与了解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重现生活图景,学生观察、体验、表达,充分感受这壮阔的景象,也对北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提升了汉字文化的认同感。

渗透历史故事,涵养道德素养。表层的教学所传递的仅仅是作为符号存在的东西,而深度教学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饱含智慧和德性意义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人之初》中的“迁”“义”两个字时,可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出发,讲李迁和王义的故事:从前,王家和李家,各有一个男孩,王义和李迁。王家把孩子送到私塾,跟着先生学文化,学礼仪。而李家呢?对孩子放任不管,李迁跟着不好的朋友学打架、骂人。后来,王义很有学问,走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而李迁性格暴躁,没有文化,不受欢迎。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苟不教,性乃迁”和“教之道,贵以专”分别送给李家、王家,并说明理由。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展开思辨,进行表达,并通过反复读,巩固读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也明白了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真正落实了识字这一目标。

从汉字出发,借助历史故事,丰富汉字内涵,传递做人的道理,充分体现了识字教学彰显的文化基因与文化涵养。这样的德育渗透自然而不刻意,学生也会在汉字与文化之美中涵养道德品质。

结合生活经验,实现自主建构

识字教学时,应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加深学生对汉字、词语以及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连接生活情境,实现意义建构。深度教学要求注重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言语作品本身具有字面意义,连接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影子》这首儿歌语言富有童真童趣,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借助影子视频导入,结合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所以当教学“影子常常陪着我,就像我的好朋友”中的“好朋友”一词时,可借助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三类光:太阳光、月光、灯光。依次出示这三类光的生活情境图:我们在阳光下快乐奔跑,我们在月光下散步,我们在灯光下写作业。学生分别想象画面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就像我的好朋友。”三种光出现的时间代表生活中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生活情境里都有影子的陪伴,这就勾起学生对相似经历的回忆,建立学生内心世界与文本的联结,学生便能深入理解“好朋友”即是关系比较亲密,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都能陪伴的伙伴,深刻感受到影子与人关系的亲密。

深度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本质的深度理解,基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连接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深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实现思想情感的共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合生活经验,促进自主识字。李松林在《深度教学的四个实践着力点》中将深度教学阐述为“旨在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的一种教学样态”。因此,识字教学不应局限于语文教材,还应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挖掘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识字资源,促使学生主动识字、自主学习。

首先,可以开展“猜字谜”活动,将具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汇聚在一起,根据字形的特点带领学生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也可以将书本上要求识记的汉字编成律动操,学生在欢快的律动中感受中国汉字的灵动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再次,还可以借助班级公众号开展“汉字解说小达人”活动,学生借助工具书、生活经验及感悟将自己对于一个汉字的字形、字理讲清楚,充分感受着古今文化的意蕴。还可以发动家长的力量,共同引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汉字,制作班级汉字故事手册,并在班级进行分享,以点燃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最后,还可以将汉字学习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例如进行象形文字画设计。加深学生对汉字的深度理解与感悟,实现汉字学习对个人的意义增值,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提升的过程。当学生借助已有认知经验,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识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触及知识本质,完整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思维锻炼、品格培育、精神成长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浸润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思维会得到生长,也对汉字产生浓浓情愫,自然而然激起学生自主识字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识字学习再深入,实现汉字的启智、养德和育美等多维育人功能。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