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

2022-04-04徐思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设置区域游戏

徐思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方式和材料,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探究环境,提供适宜幼兒发展水平的操作材料,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注重自主探究与适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究、亲历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区域活动中的空间设置及环境创设

科学规划区域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自由活动空间。科学合理设置区域,使各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育人作用。

在空间设置中,区域的空间有封闭式、开放式、半封闭式、组合式。封闭式区域一般适用于探究性较强的活动,利用家具、柜子、隔断等将某一活动区域空间包围起来,与其他区域形成一定的视觉和听觉上的隔断,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易于培养幼儿专注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区域通透敞亮、易于调整,便于幼儿在游戏中交流、协作,也便于教师全方位观察区角中幼儿的活动情况。半封闭式一般适用于游戏玩法相对开放、易组合的游戏,在设置时应综合考虑情境、特色等。组合式一般是将几个区域设置在相邻位置,既便于材料资源和游戏成果的共享,也方便区域的流通和组合。

幼儿年龄和空间格局都是影响区域空间设置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能力、情感、思维方式等都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区域设置中应关注幼儿年龄要素,为幼儿创设合适的区域格局。在固定及有限的空间呈现生动多样的活动场景,由比较单一的桌椅平面摆放的格局到灵活地将桌椅、柜子等设置成立体的格局,呈现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的游戏场景,提升环境的魅力。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设计与投放

材料的设计要符合安全性、生活性、适时性的原则。选择材料时回避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物品,材料设计上也要排除可能给幼儿带来的伤害。在设计材料时,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尽可能选择幼儿平时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如:益智区材料“穿穿、系系、扣扣”,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又增强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幼儿个体的需要,一旦发现材料无法支持个别幼儿发展或者无法引起幼儿兴趣,就要根据个体的需求重新投放材料。生活中许多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品都可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幼儿与低结构材料互动,实现自主独立探索。

材料的投放要符合操作性、功能性、层次性的原则。小班幼儿更需要操作物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经过反复摆弄和探索,将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使问题一一解决。例如:在美工区中玩泥,幼儿在捏、搓、团、压中大胆想象,制作出各色点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教师提供的材料应尽可能有多种功能,材料种类之间应没有固定搭配,材料的投放应不局限在某个区域使用,也不应设定统一玩法。将活动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配备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材料投放的策略及调整方法。适量的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每个区域投放的材料应该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首先,材料要超过幼儿人数,让每个幼儿都有物可玩。其次,材料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在区域中可平行投放同类材料,中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经验能力不断提高,数量较少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有效的互动。材料投放的时机主要是开学阶段,根据学期目标及幼儿年龄特点,集中投放材料,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在主题更换阶段,根据主题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材料跳转,将主题活动延伸到区域中。材料的调整主要是材料的添加及删减。应多站在儿童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投放的这些材料,及时调整材料投放,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动态地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方法

教师介入时机应是幼儿缺乏兴趣时、遇到困难时、期望认同时。在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从指导依据、指导时机等多方面开展反思研究,寻找最佳的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和教师零距离对话的平台。幼儿缺乏兴趣时,教师巧妙引导,当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应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大班“小小奥运会”的区域游戏,这个游戏区的幼儿越来越少,于是教师重新布置了该区域:设置了冠军、亚军、季军三个领奖台,准备了简易升旗杆和旗帜,还备有音乐。获胜的幼儿可以在此区域中进行升旗授奖仪式,品尝成功的喜悦。改造后,这个区域一下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完成,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适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调动幼儿开展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巧用同伴暗示、角色引领、直接干预等指导方法。教师指导应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仔细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为帮助幼儿,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介入。同伴暗示法。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角色引领法。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直接干预法。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主操作、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养成优良学习品质。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设置区域游戏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爆笑游戏
分区域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