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荣臻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

2022-04-04吴跃农

文史春秋 2022年1期
关键词:聂荣臻知识分子科学技术

吴跃农

聂荣臻元帅是我军杰出的将帅,戎马一生,功勋卓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是国防工业和“两弹一星”的指挥者;是知识分子的贴心人,对知识分子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怀;是我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制定者之一,杰出的执行者之一。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20世纪50年代初期,聂荣臻因为身体患病,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主要任务就是养病,经过近3年的休养,至1956年10月,才大致康复。中共八大召开后,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路线得到全党的拥护,需要聂荣臻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出来主持工作。

中共八大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关心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告诉他,中共中央决定请他在身体恢复的情况下出来主持工作,并有3种方案由他自主选择,一是接替陈毅的工作,分工抓科学技术工作;二是担任北京市长;三是继续留在中共中央军委,分管国防工业和部队的装备工作。

聂荣臻与邓小平既是四川老乡,又是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同学,更是多年的革命战友,两人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中国有着同样迫切的心情,一致认为,当时中国的发展建设最需要的是组建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聂荣臻对邓小平说,他不想当市长,这个工作可以交给更年轻的同志来担任。他对科学技术感兴趣。我们国家太落后了,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国防工业和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他愿意抓科学技术工作,可能的话,也可兼抓国防工业。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还是请中央决定他的工作。

邓小平十分赞同聂荣臻的想法。不久,中共中央任命聂荣臻为国务院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党内职务为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

尽管在当时受“左”的影响,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属性判断,使党内一些同志认为抓科学技术工作、抓知识分子工作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聂荣臻没有犹豫。青年时代,他曾留学法国,十分清楚中国贫穷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他当年就企盼着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够在世界占重要一席,现在,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海晏河清,万象更新,正是实现自己青年时代梦想的极好时机,自己有决心参与并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科学事业,为中国的早日强大而努力。他对那些心存疑虑的同志说,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知识分子。过去,想用科学技术改变国家的贫穷面貌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为什么不抓?为了祖国的富强,我就是要抓科技工作,我不怕麻烦。

聂荣臻接受任命后,他清楚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挑战性。1949年之前,全国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仅有40个,研究人员只有65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在周恩来、陈毅等人的正确领导下,到1956年,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已经初具规模,研究机构有380多个,研究人员9000多人。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明确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民的知识分子,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专门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还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1956年,中国科学技术行业展现出一片蓬勃发展景象。

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聂荣臻看到了令人鼓舞的力量,对困难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虽然有了一个初稿,但规划中还有许多东西含糊不清,不明确,没落实;科研人员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奇缺;虽然我们党已经制定了一些知识分子政策,但落实还是一个问题;科研领导机构不健全,缺乏领导经验;科研机构的布局有缺陷,零星分散,很难形成攻关合力等。

组建队伍,重视人才

聂荣臻走马上任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科学技术的基础工作,优化知识分子工作的大环境。无论有多少困难摆在面前,他都坚信,只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将政策、规划执行到位,一定能够将科学技术工作做好,一定能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国。

聂荣臻每到一地视察,都尽自己所能,纠正一些不切实际的、不讲科学的做法,特别强调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执行的重要性,不可盲目超前,要求广泛吸纳知识分子以充实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在他的主持下,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都能尽量人尽其才,并在生活上得到照顾。聂荣臻特别重视动员海外学者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有一次,外交部召开大使工作会议,他得到消息后,特意赶去参加会议,作了主题鲜明的讲话,叮嘱使馆的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争取更多的爱国科学家回国工作。聂荣臻还要求起用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让他们不仅是科研人员,也是组织科研的领导者。在聂荣臻的领导下,一批科学家(其中很多是党外专家)成为科研机构的领导人,或者是某个课题的领导者。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心情舒畅地投身工作,积极发挥才智。

为了造就一支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聂荣臻根据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竭尽全力,采取了好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采取“师带徒”方式,选拔确定了1000名留苏和1949年前后大学毕业学有所成的高级知识分子,给他们每人配七八个助手,这样就可帶出8000名左右高级人才;二是向苏联和东欧国家选派研究生和留学生,选派的学生以学习工科为主,后期主要派研究生,这样,一批年富力强、基础扎实、在科研工作中顶上去就能用的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三是在国内的高校中调整学科,特别是开设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专业,如无线电专业、计算机专业、空气动力学专业,还成立了军事工程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专业科技院校,特别扩大了中等技术学校的规模,为科学实验提供人才梯队力量。gzslib202204041054

1952年,毛泽东审阅聂荣臻提交的《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后,亲点陈赓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聂荣臻还支持、帮助郭沫若筹办中国科技大学。由于缺少师资,聂荣臻亲自找科学家谈心,请他们兼课,吴有训、华罗庚、钱学森、贝时璋、严济慈等都欣然前往授课,中国科学院各科研所的专家亦络绎不绝前往科研院校进行知识分享。经过努力,我国的科研人员队伍得到壮大,至1962年,已经拥有科研人员9万多人,而且是老中青结合,高精尖人才门类齐全。对待从旧社会过来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聂荣臻亦给予尊重和重视,要求各级领导要大胆信任和一如既往地重用他们。聂荣臻认为,这批知识分子是开展新中国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他们当中许多人尽管出身于非无产阶级,但他们愿意为新中国献智出力,经过学习,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他们要一视同仁,政治上信任,工作中大胆启用。

我国当时经济还很困难,聂荣臻除了号召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共渡时艰,还积极地为知识分子排忧解难。他要求各级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和行政工作人员当好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尽一切可能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在一次有数百名科学技术专家和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上说:“我是个老兵。科研工作好比打仗,后勤工作一定要跟上。我就是科技战线的一个后勤部长。”三年困难时期,聂荣臻专门从海军调拨了鱼,从北京、广州、新疆军区调拨了肉,还从有关方面调拨了黄豆、食油,分给科学家。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院初期,住房比较紧张,许多人只能住帐篷。冬季临近时,聂荣臻亲自去视察,检查每个帐篷里的取暖是否充足。聂荣臻对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也相当重视,有一次,他到一个科研单位视察,发现该单位旁边是一个水泥厂,整天浓烟滚滚,环境恶劣,便通知有关部门把水泥厂搬走。

聂荣臻多次向中共中央提出要适当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并为此设计了具体操作方案,毛泽东主席表示完全赞成,还对聂荣臻说,高级知识分子的工资可以超过我的工资,可以突破国家最高工资标准的限制。

聂荣臻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专业对口问题,不允许出现荒废人才的情况。他交代下属:如果有科技人员来信反映工作安排不合适,经了解属实,你们可以以我办公室名义直接写信给他们所在单位,要求解决;如遇到解决不了的,再报告给我。对于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聂荣臻总是要求事先作好调查,安排对口的工作,如有不合适,还要作进一步的调整。曾有一位科学家从法国归来,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工作,专业不对口,聂荣臻知道他的情况后,又派他到法国原来的实验室学习,待这位科学家再次回来,建立了水声学研究机构。这位科学家感激聂荣臻的知人善任,说:“中国水声学的发展是同聂帅分不开的。”

提交建议,保护人才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聂荣臻没有彷徨,没有犹豫,认定一条路: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知识分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

经过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聂荣臻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这个报告是对他主持的国家科委党组、中国科学院党组提出的《关于自然科学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学十四条》)的说明,《科学十四条》旨在克服“大躍进”和反“右”扩大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索总结科学领域工作的成功经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聂荣臻不同意当时要求科研人员每周一半时间用于政治学习和与科研无关的体力劳动的相关做法和规定。他认为这样做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工作,挫伤了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浪费科研资源,不利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建议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通知,规定科研人员每周能够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与此同时,聂荣臻在上海和北京多次召集知识分子开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经过座谈,聂荣臻发现,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并不明朗,他们还是心存疑虑,有必要搞一个科学工作条例作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政策。

《科学十四条》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科研单位和高校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科学十四条》提出研究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对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科研队伍要稳定,要保证科研时间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科学十四条》的会议上,邓小平说:“我看是个好文件,可以试行,很有必要。试行后在实践中加以修改补充,使其成为科学工作中的宪法。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科学家交朋友,关心帮助他们。这个报告,相当部分的内容,可以向党外作口头报告,索性把政策讲清楚。”周恩来同意邓小平的意见,补充说:“这个文件,财经、文教等系统也都可以发。要向我们的干部讲清楚,我们为科学家服务好了,科学家就为社会主义服务得好。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社会主义。”

《科学十四条》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欢迎,党外的知识分子从这个条例的出台,感受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越来越明朗,中共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是坦诚的。

领导有方,尊重人才

在聂荣臻的领导下,知识分子干劲倍增,许多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挑灯夜战,虽然当时生活较困难,但广大知识分子不计较个人得失,想的是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打好我国科学技术的胜仗。

《科学十四条》制定后,聂荣臻亲自选定了一批科技干部,其中许多是党外同志,报中共中央批准后,选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聂荣臻提出要建立技术指挥线,要求各级党委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有职有权。这批干部上任后,聂荣臻总是鼓励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领导工作。gzslib202204041054

对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要求,聂荣臻认为主要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他们的精力用在科研上,不能要求他们同政工干部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专家。聂荣臻明确指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听科技人员的”。当时,“白专道路”的帽子横飞,给知识分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聂荣臻严肃地指出,“有些单位对科学技术人员红的要求,确有一些不切实际、不加区别、要求偏急等毛病,有时甚至主次不分,求全责备,乱戴白专帽子。”“白专这个提法是不确切的。”聂荣臻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公开疾呼:不准提“白专道路”!专和白没有关系!我们要提倡学习知识,要为专家创造条件,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对确实有专业知识、有培养前途的尖子,要给予特殊照顾,创造特殊条件,让他们很快地成长起来,要让尖子当长,让专家当指挥员。

由于“左”的错误影响,造成对知识分子政治上的不信任。有一些保密规定不合理,有的项目外国专家能够接触,而国内的知识分子却被隔离在外。聂荣臻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说,要人家做事,就要信任人家,尊重人家。难道中国专家还不如外国专家可靠吗?他们既不是外人,也不是客人,是自己人,是我们自己的同志!

1982年8月28日,他专门与《光明日报》记者谈话,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看法。聂荣臻语重心长地说:“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不论革命和建设事业都离不开知识分子。什么时候,我们重视了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有一个正确的政策,我们的事业就前进了,就发展了;什么時候歧视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采取了错误的政策,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这样。”“实现四个现代化要靠科学技术。中国知识分子担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聂荣臻的话,对进一步推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极“左”的人对聂荣臻的讲话很不以为然,并针锋相对地说,“现在对知识分子评价太高了”,知识分子“又翘尾巴了”。聂荣臻对此态度坚决,毫不退让,说:“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上,我们的报刊,我们的舆论机关还要大声疾呼。光是一般地说说不行,必须进行公开的批评。轻批评也不行,要尖锐一点。有时甚至要进行必要的斗争。”“我们一定要在整个社会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的新道德、新风尚,充分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能够施展远大的抱负。”

猜你喜欢

聂荣臻知识分子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