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方言土家语借词探究

2022-04-03杨基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期

【摘要】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凤凰方言;土家语借词;借入方式;词义变化

【中图分类号】H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127-03

【本文著录格式】 杨基军.凤凰方言土家语借词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127-129.

基金项目:2021年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湘赣方言语音与词汇研究”(项目编号:YCX21034)。

引言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汉族人称谓“土家人”。土家族人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份的交界处。凤凰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阿拉营镇与贵州省铜仁市交界为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大普查(2020年11月)统计结果,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3466人,占23.74%;少数民族人口为268153人,占76.26%。其中,土家族人口为69055人,占19.64%。凤凰土家族虽然不会说土家语,但是所操凤凰方言零星地散落着土家语词。据1988年《凤凰县志》记载:“凤凰木江坪乡、桥溪口乡部分村寨群众所说的汉语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土家人与汉人长期交往,互相接触,互相影响,客观地促进了凤凰县汉语发展与变化,也形成了凤凰方言独特的词汇特征。

本文的材料是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并参考杨再彪《湖南西部四种濒危语言调查》及田德生、何天贞等编《土家语简志》等其他著作附录的土家语词汇综合所得。文中例词及土家语的音标全部来自参考文献附录的土家语词汇,方言音标参考李启群《湖南凤凰方言同音字汇》。文章判断是不是土家语借词的标准有三:第一,基本词义方面,凤凰土家语借词基本词义与湘西州境内和周边贵州土家语的基本词义相同或趋同。第二,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参考凤凰本地方言,酌情考虑湘西州境内及周边贵州土家语的语音相似度及由于凤凰土语语音的影响呈现有规律性变化借入。第三,声调参考凤凰方言的声调升降变化。土家人发音合作人田茂云,男,65岁,木江坪镇桥溪口村人,小学文化,基本生活在凤凰县木江坪镇。林永茂,男,48岁,木江坪镇萝卜溪村人,大专文化,基本生活在凤凰县。

一、凤凰方言中土家语借词的借入方式及其语义变化

词汇在语言接触中变化最快,它是最容易反映民族语言文化交融的晴雨表。凤凰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土家语和汉语提供了有利的接触场所,催化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词汇的相互借用。土家语借入汉语唯一的方式就是借音,进入汉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全借的借词

全借是指凤凰方言借土家语时,连同土家语语音和语义同时借入。这类借词有单音节、多音节,例举如表1所示。

本次表1中考察土家語借词,从词性角度分析,大部分是实词,动词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形容词,最后是数词、量词及其他。在田野调查记录词汇过程中,笔者发现发音合作人对动词总是脱口而出,而对于别的词则要思考片刻,甚至考虑很久才能说出。为什么动词能很好地被凤凰方言吸纳?因为动词与人们的劳作有关,最能真实刻画土家先辈认识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艰辛历程。凤凰方言全借土家语,说明这些词能客观、生动、全面地描述适合本土事物,弥补凤凰汉语方言词的缺失。

(二)半借

半借就是音译+注的形式,即土家语素音译和汉语方言语素注释。半借的重要形式是音译+注的形式,即一部分是凤凰土语,一部分是土家语。在结构形式上有两类,“汉语语素+土家语语素”“土家语语素+汉语语素”,由两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具体例举分析如下。

1.汉语语素+土家语语素

在“汉语语素+土家语语素”组合借词结构中“ka55”“ka55la55” 是一个土家词缀,作用是强调汉语词的意义。这类词的土家语素除了注释补充之外,还有分别词类别的作用。例如,“ka55”多粘附在名词、形容词后。

2.土家语语素+汉语语素

(四)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凤凰汉语借入土家语之后,有些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扩大或缩小是最突出的特点。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以上土家语通过三种借入方式进入凤凰汉语方言词汇中,在一定程度打破了凤凰汉语方言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因为土家语和凤凰汉语是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语音、语义、构词及造句等方面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规律。但土家语借入的凤凰方言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的完全遵从输入语的语音形态。构词上“音节的变换”(上文有例词)就是为适应方言表达习惯而改变的。同时,凤凰土家借词词义的扩大或缩小体现了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对事物认知特点的不同。

二、结语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县志[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李如龙.汉语方言研究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田德生,何天贞等编.土家语简志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4]杨再彪.湖南西部四种濒危语言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5]邓佑玲.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土家语濒危现象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邓庆夏,田静.仙仁土家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7]李启群.湘西州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相互影响[J].方言,2002(1):71-81.

[8]李启群.湖南凤凰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11(4):341-353.

[9]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作者简介:杨基军(1983-),男,湖南凤凰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