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塘江海塘竹筋混凝土桩工艺史探究

2022-04-02朱娟丽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桐油竹片麻绳

陈 诺,朱娟丽,陈 伟

(1.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2.杭州元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3.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浙江 杭州 310017)

1 问题的提出

海宁杨家庄“而益”字号石塘于1952年10月被潮浪袭击底部条石发生位移,同年11月坍毁,1953年3月开始修复施工。施工顺序是先行拆除旧石塘,打桩加固临时柴塘护岸。在确定中线及地面高程后,施打基桩,浇筑混凝土塘基,其后进行塘身砌筑、浇筑塘顶混凝土。在不妨碍工程施工的条件下,跟进坦水工程及塘背填土工程。文章介绍该段海塘工程中竹筋混凝土桩的试制工艺。竹筋混凝土桩的设计理论与钢筋混凝土桩相同,用竹筋代替主钢筋。竹筋必须经防腐剂和硬化药料等的处理,并应先进行浇打试验。

2 基桩设计

基桩断面的宽为35 cm,长为960 cm(除桩帽铁头15 cm外),桩身体积为1.125 m3。竹筋骨架的被覆厚为5 cm,桩帽采用铸段铁重约4 kg,桩分甲乙两型。甲型木桩桩尖及尖顶有补钢筋,乙型全部为竹筋构架,每支桩总重约为2.5 kg。桩顶部分长68 cm采用C35混凝土,其余部分为C25混凝土,竹筋构架重约100 kg。桩的悬吊采用2点悬吊法,各点间距见图1。

图1 竹筋桩2点悬吊示意图 单位:mm

竹筋构架由主竹筋及竹箍组成,主竹筋由割竹片叠合扎成。主竹筋有效断面2.0 cm×4.0 cm为8道,分列4边;有效断面2.0 cm×3.2 cm的4支,分列4角。竹箍密布桩身间距10,15,20 cm,竹筋接头处密,其余较稀。辅助钢筋采用16#竹节钢,环箍采用10#圆钢,间距15 cm。

3 试制步骤

3.1 选竹与割竹

宜选用生长4~6 a的竹子,采伐季节以10—11月最佳。割下来的竹子经过约2星期的风干,达到干燥状态。运到加工场地后,雇佣本地竹匠先将符合规定的整支毛竹竹梢锯去,按毛竹围径大小劈成2.0 cm宽的竹条。劈竹条时应根据竹梢的围径,避免因竹梢直径过小,出现竹片不足2.0 cm的现象。竹片内层竹隔予以削平,竹青部分保留原状。因竹径有大小差异,每支毛竹能劈成的竹条数目不等,最少可劈6片,最多可劈10片,竹片长度约4 m。竹片劈好后尚不能完全合乎规格,须加以整修使宽度一致;内层竹膜在整修时予以刮除。

3.2 组配与割口

主竹筋由竹片叠合扎结而成,竹片上割口不能一片一片的割。先进行组配,即根据主竹筋的有效厚度(32 mm及40 mm),将竹片叠合起来。配厚度40 mm者用5片竹片,3片竹青朝上,2片竹青朝下;配厚度32 mm者用6片竹片,4片竹青朝上,2片竹青朝下,竹节错开。因竹节部分的抗拉强度为节间部分的1/2,故竹节不能削损。竹片叠合时,片与片之间存有空隙,有效厚度40 mm的主竹筋,叠合厚度达50 mm;有效厚度32 mm的主竹筋,叠合厚度有40 mm。同时因竹片长度不满足规定要求,主竹筋数目容易产生混乱。在组配工作中需接长并编号,按竹片长短统一接成8.9 m;竹片接头间距至少1.0 cm,多数接在中部。竹片短者接在中间和两端规定的接头范围内。

在组配好的主竹筋上画出割口位置印记。割口宽5 mm,长50 mm,两端距竹节3 cm,5片或4片一把锯割。割口需采用2种方式,宽度5 mm处可用细锯锯割,长50 mm处用錾子錾去。割口需要熟练的技工,细锯应拉平,否则有过浅过深的可能。

图2 竹片组配示意图

3.3 竹片编排

接竹不能顺一边往下排接(见图3),因为如此排接扎好后,将主竹筋两端提起时,接头部分容易发生移动现象,接缝变大可达0.5 cm,欲排紧和加塞小竹片嵌紧都困难,应按图4的方法交错排接,在竹筋上编号,以免编扎时错乱。

图3 竹片交错排接图(甲型)

图4 竹片交错排接图(乙型)

3.4 竹筋防腐与硬化处理

竹材风干后浸于防腐剂和硬化剂的混合液中,竹质细胞经过充分吸收凝结硬化,变成硬化竹筋。特制的防腐液剂和硬化剂成份见表1和表2。

表1 防腐剂成份表 %

表2 硬化成份表 %

竹材浸泡后后需经过6~12 h,竹筋即可结成极坚硬的物体。针对具体工程表1、表2仅供参考,详细配方经多次试配后得出。

如无防腐剂或硬化剂材料,也可用熟桐油处理。具体是生桐油掺加五明子后,煮2 h后可成熟桐油,涂于竹料上,使其阴干,共涂3道熟桐油。

3.5 竹材的防水处理

竹子吸水性强,在吸收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水分时发生膨胀现象;待混凝土凝固后,竹筋因水分减少而收缩,致使发生脱裂现象,必须予以防水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3.5.1 麻绳处理

将需要的麻绳浸在生桐油中约12 h取出,挂在竹竿上阴干,需要7 d。根据统计22 kg麻绳耗用10 kg生桐油。

3.5.2 竹片处理

竹片、竹箍每天涂1次生桐油,须涂2次。经统计4支骨架用桐油10.0 kg,平均每支耗用桐油2.5 kg。涂油用废布作工具比用排笔效果好。

3.6 竹片间空隙处理

竹片间空隙处理有2种方法。

(1)经防腐剂和硬化剂处理后的竹片,如欲叠合时,将欲叠合的二面涂刷防腐剂,即液化剂和黄砂调成的砂浆,使其未凝固前即将竹片叠合紧密,并用铅丝扎紧。

(2)防腐处理时如没有防腐剂和硬化剂时,则采用熟桐油涂刷。经涂刷熟桐油的竹片,在未叠合前将竹片欲叠合的面涂刷1道纯水泥浆,未凝固前即将竹片叠合紧密,并用铅丝扎紧。

3.7 抗碱性处理

竹材仅涂刷熟桐油的,应注意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碱性侵蚀,拟在竹筋外涂刷1层纯水泥浆。能否有效减少碱性侵蚀,要看水泥浆凝固后能否与竹料粘附牢固。可用小锤敲击已凝固在竹材上的水泥浆,检查是否有剥落现象,如有剥落则竹筋外侧均不应再涂水泥浆。

3.8 弯制竹箍

根据规定竹箍的弯制只能在沸水中进行。开始弯制时竹箍只能弯制成圆形,经过多次改进才能弯制成具有弧角的方形箍,其步骤如下:

将1.3 m长削好的竹片画出边长标记,画线位置见图5。

图5 竹箍弯制画线示意图 单位:mm

将竹片插入弯箍木架一端孔内,到弯箍木架另一端孔为止,放入沸水锅内徐徐弯转,不可操之过急。再将压板竖起紧压弯转的竹片,并用绳或铅丝扎于木架上从沸水中取出放入冷水桶中冷却。

弯箍所用的竹片以有青皮无伤痕、节距较长者为佳。经试验有青皮者弯时有水珠冒出,竹节少的基本不会断,如选择不慎常常造成浪费。

3.9 扎主竹箍

将组配好已割口的竹片用浸油麻绳捆扎。因竹片非绝对笔直且有弹性故不易紧扎。经过多次研究后采用“木契挤紧捆紧法”,即先在预制好的长凳上钉上2行木条,距离约7 cm,将组配好的竹片置于木条中间,沿木条用三角契木塞入敲紧,再用80 cm长的浸油麻绳在割口处依照要求捆扎。

3.10 扎竹筋骨架

扎竹筋骨架与扎钢筋桩骨架相同。搭好工作台,架空捆扎。竹箍间距大多根据规定仅因有时竹片接头部分超出接头范围而多加2~4个竹箍。

4 竹筋混凝土桩试制

4.1 溶槽浇筑混凝土

因是首次制作,在正式试制之前,先利用工地现存的旧竹,从3月1日开始至3月7日完成。在试制过程中发现原设计主竹筋排列过密(原设计用竹筋12支),不仅混凝土灌不进去,且捣插不易。故在3月8日正式试制时减少4道(即每边少1道)。至3月27日完成4支竹筋构架(甲型3支,乙型1支)。

将扎好的骨架加上桩头,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木模内浇筑混凝土,浇筑从桩顶到桩尖。混凝土的捣固除用人工扦插外,同时用小木锤在模板外轻击协助捣实,混凝土浇完后盖上湿麻袋,并每日浇水养护28 d。竹筋混凝土桩于4月17日落槽浇灌混凝土,4月20日拆去侧板,5月15日移去底板。

4.2 打桩过程

竹筋桩于5月15日移去底板。根据规定位置以2支点搁置,5月17日起吊施打。吊第1支桩(甲型)使用夹板夹持,第2支桩用钢丝绳束扎,第1支桩在施打前发现有纵向裂纹,宽若发丝。吊入龙门架时又发现3道横向裂缝,但仍顺利打下。打第2支桩时未遇到阻碍。次日第2支桩及第4支桩即不用夹板夹持,也不用钢丝绳束捆扎,也未遇阻碍顺利入土,其中有1支乙型桩(无辅助钢筋全为竹筋骨架)。竹筋混凝土桩浇制期间的养护工作与钢筋混凝土桩相同。

5 竹筋桩的改进意见

(1)捆扎竹筋及接连主竹筋与竹箍的浸油麻绳可改用20#铁丝。因麻绳不易扎紧容易滑动,捆扎速度较慢,耗费人工较多,每支竹筋桩耗用麻绳5.5 kg,生桐油5.0 kg,成本高于铅丝。

(2)竹筋骨架较轻且排列较密。人工捣插混凝土时容易使骨架变位且操作不易,故捣实混凝土时可改用外部震动器。

(3)采用的毛竹最好能在秋末冬初的时候直接向山场采购,以便掌握毛竹质量,减少浪费。

(4)竹箍弯扎时费工,且不能形成方形,故可改变竹筋桩的式样。

(5)大量制扎竹筋骨架时应有严密的分工和配合,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6 结 语

竹筋混凝土桩应用情况良好,造价比钢筋混凝土桩低廉。钢筋混凝土与竹筋混凝土看似不同,但破坏机理是相似的,竹筋混凝土在强度上完全可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在海宁九里桥“户封”字号拆建石塘段也有应用。

猜你喜欢

桐油竹片麻绳
新年麻绳
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矩形竹片剖分模型在竹筒开片中的应用1)
漂亮的“小草帽”
少年的羽毛
一根麻绳 ,打造逆天美物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