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2-04-02师永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高质量

师永伟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文化支撑。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要以黄河文化为抓手,做好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态两篇大文章,用实际行动实现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共赢的生动局面,大力建设以黄河文化为内在支撑的融合发展帶。

一、黄河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源泉

长期以来,桀骜不驯的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犹如一条黄龙在今天津至江淮这一广大区域内摆动,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直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才改走现行河道。建设生态黄河,在黄河流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刻不容缓,事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1.黄河文化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

老子《道德经》中强调道法自然,《黄帝内经》在述及病因时也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庄子》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等,都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协调发展关系,这种思想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朴素的生态观。另外,从中国古代重要的成文法典《秦律》中也可以窥见古人尊重自然的深刻思想,“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强调节用,“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强调人类开发要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内,“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强调自然规律的作用等。

黄河文化是人水和谐、崇尚自然思想的宝库,可以说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把握自然规律,逐渐形成了天、地、人和谐的思想,按照自然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并把这种观念用于指导治水上。大禹治水就是“因水以为师”,根据实际情况而治理水患。西汉贾让提出“治河三策”,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多穿漕渠”“分杀水怒”,下策是修缮堤防,总的来说是不与水争地。元朝时,贾鲁提出了疏、浚、塞并举的治河方法,解决了黄河决口问题。到了明代,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的办法,注重利用自然规律解决泥沙问题。清代靳辅、陈潢进一步阐明潘季驯的治水理论。近代时期,李仪祉等水利科学家对黄河治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制订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治黄取得了辉煌成就,黄河安澜得以实现。

2.大力发挥黄河文化在生态黄河建设中的作用

正如西方学者指出的那样:“西方人也许应该到东方去寻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历史上,黄河孕育了人类重要的古文明、塑造了勇于抗争的民族品格,这些成为治理黄河和建设生态黄河的基础和动力。

生态黄河建设,就是要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维护黄河健康生命,遵循黄河生态哲学的内在理路。一是弘扬黄河精神,从共工氏治水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一环,从而形成了以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追求科学为核心的黄河精神。在毛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之后,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黄河实现岁岁安澜。二是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在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思路下,把与黄河有密切关系的治水名人、治黄建筑、治黄典籍、黄河号子等自然景观、文化、水体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活”起来,为生态黄河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设生态景观,突出黄河工程文化的历史地位,并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文化信息挖掘出来,这些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充分融入黄河文化要素。

3.黄河生态与黄河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方面,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有黄河文化的参与,这就需要以独特的文化方式激活生态文明,如可以设立“黄河日”、促进黄河“申遗”、开展“同饮黄河水”活动等,切实增强民众对黄河生态的关注。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决定着黄河文化的复兴与繁荣,没有充足的水源、没有足够的水量、没有清洁的水质,黄河文化就如同无本之木,文化大厦也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走生态文明之路是黄河文明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提出了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

1.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参与要素的历史演变来看,工业、生态、文化的嬗变无疑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从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各地都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倚重工业原料、能源、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一方面带来了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后果。

如果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标志,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受到了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那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则更具国家意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是为了解决“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问题,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极力调和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纳入其中,这标志着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文化+生态”复合发展理念显现,这与传统的单纯依靠文化或生态的认知模式有重要变化,文化和生态耦合的模式是一条迥异于以往发展模式的道路。

黄河文化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提供了发展契机。黄河文化是流域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黄河文化不属于纯粹的文化范畴,更是一种生产力。首先,就黄河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而言,黄河文化的产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其时区域发展的标志。使用工具上,从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文字上,从结绳记事、刻画符号,到甲骨文、铭文,再到大篆、小篆等字体;书写材料上,从兽骨,到竹简、帛,再到纸张,可以明显看出黄河文化的壮大是与生产力的提升相一致的。其次,就当代使命而言,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也必须从生产力视角发力。黄河文化从保护到传承,再到弘扬,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就要与新时代的生产力相吻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推动黄河文化的发扬光大。再次,就流域发展的动力而言,黄河文化在促使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为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上提供了强大动力。最后,就流域经济社会的整体性繁荣而言,黄河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把黄河文化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与社会和谐结合起来、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兴城、以文兴业,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把黄河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切实增强流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E85B7C94-6317-4903-BD2E-2EAFB6888C19

2.生态是根基,文化是根脉,经济是根本,三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

生态、经济和文化建设应是一盘棋,应具有全局观念。否则,文化的发展就会缺乏韧性与持久性,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中被中断的三大文明,其中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生态与经济遭到破坏,因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建设皆离不开黄河文化的支撑,要善于聚黄河文化之力,推动经济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建设也为新时期黄河文化内涵的充实、价值的挖掘、持久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基于黄河流域的历史和现实特征以及需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要推进沿黄地区打造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带。在三江源、黄河第一湾、河套平原、壶口瀑布、汾渭平原、河洛匯流处、桃花峪、花园口、黄河入海口等典型地区,建设融合发展试点,总结值得推广的经验,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找到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的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中央及沿黄地区要向这方面倾斜,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一领域;此外,还要按照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目标,进一步优化发展生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拓宽实践渠道,创新载体平台,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形成“大保护、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大发展”的新发展格局,使黄河生态环境绿起来、文化产业活起来、人民生活甜起来、国家民族强起来。

三、满足了增进人民福祉的客观要求

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但这一区域富集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其一大优势,文化在增进人民福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黄河文化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动力和依托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从黄河文化特质来看,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是黄河流域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的重要精神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文化依托和文化动力。

同时,黄河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在强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黄河岁岁安澜、提升流域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生态是宝藏、是资源、是民生,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引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城市是人们集中聚居地,黄河文化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区,黄河流域分布着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以及中原城市群等,它们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重需要把黄河文化贯穿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中。此外,乡村也是黄河文化大展拳脚之地,集中表现在实现乡村振兴上。

2.文旅融合发展是黄河流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旅游就会成为人们的更高基本需求,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也是人们的重要选择。而黄河流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高山峡谷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游牧到农耕,从远古传说到历代王朝,黄河流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另外,从文化旅游产业来看,文化旅游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且具有产业链长的特性,衍生出的产品不断增加,与相关行业的关联度高,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旅游就是以黄河文化为文化根基,吸引更多的人感悟黄河流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可以说是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文明溯源之旅、姓氏寻根之旅、大河观光之旅、美食体验之旅等文化旅游精品,把那些“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推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赓续精神图谱,这其中就包括农耕文化中的育种、秋收、冬藏、食用,游牧文化中的放牧迁徙、食品制作,都城文化中的择中观念,制度文化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科技文明中的“四大发明”,民间文化中的非遗、风俗习惯,红色文化中的爱国、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开放、创新、包容观念等。

3.黄河文化在与国家战略对接中增进人民福祉

黄河流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需要制度、生态、党建、人才、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参与。没有文化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文化元素参与的乡村振兴是不完整的。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的主导文化,其中蕴含的伟大时代精神,正是贫困地区的人民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同时,黄河文化也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基础,实行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政策关注这一地域,为增加当地人们的福祉提供了便利条件。

黄河文化与城市群发展。沿黄地区依次分布着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七大城市群,这也是黄河文化大显身手之地。把黄河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文脉,尤其是兰州这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要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特色,如冯骥才所说的城市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在纵横之间交织出城市独有的个性”,同时还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沿黄观光长廊,不断扩大城市的吸引半径和辐射半径,取得旅游经济增长和市民幸福指数上升的双丰收。E85B7C94-6317-4903-BD2E-2EAFB6888C19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高质量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