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向家薄弱局面 燃旺村民希望“篝火”

2022-04-02邓全生刘志祥

老区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果业家村篝火

邓全生 刘志祥

走近进贤县池溪乡向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果树在争艳吐绿,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蔚为壮观,一条条水泥路铺到田间地头,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前行的路,一个个村民都上了好日子……向家村从曾经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富裕美丽新农村,是几任第一书记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的结果。

发展产业促增收

2017年10月起,南昌市科协选派陶武羊来到进贤县池溪乡向家村担任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这段时间,市统计局王辉华则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两年后,王辉华接任向家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们严格对照脱贫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脱贫攻坚“战斗员”、资金项目“监督员”、农民群众“服务员”和乡村治理“指导员”的标准,吃住在村里,将工作的“主阵地”放在田间地头、村民身边,说农家话、干农家活、明农家理,与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访民意,听民声,聚民智,掌握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配备“脱贫良藥”。通过精准帮扶,2018年底向家村顺利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底贫困户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帮扶路上,他们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春阳暖,播种忙。今年4月初,在进贤县池溪乡向家村果业基地,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栽种柚苗,有的在松土、除草、施肥、浇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村里安排我在果业基地干活,100块钱一天。”正在劳作的脱贫户焦天助告诉我们,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是先天性聋哑,全家的收入主要靠种几亩水田和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听说村里果业基地需要人手,他第一个报了名,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样样活儿抢着干。

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向家村以“协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运行模式,先后栽植春香柚2290棵。果业基地建成后,吸纳了7名贫困户参加劳动,每人每天有一百元钱收入。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直接参与基地春香柚种植,确保他们脱贫后不返贫,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陶武羊、王辉华定期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员前往果业基地,详细了解春香柚生产管理情况,并针对果树管理不到位、树型定干低、枝条无序生长等方面问题提出对策。

辣椒是进贤县池溪乡的特色产业,以富硒土壤种植出来的青辣椒最受好评。为借助当地产业优势推动脱贫攻坚,陶武羊、王辉华与村“两委”干部反复商议,决定引进江西映泉农副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辣椒,将辣椒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村里有了蔬菜基地,村民焦雪刚也安排参与育苗、下肥、浇灌等工作。今年36岁的焦雪刚患有精神疾病,又有生病的父亲需要照料,家里除了种田地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这些年,他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积攒了一些钱,家里建起了新房子。

按照公司与村里签订的协议,13户贫困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定期享受分红收益。除了务工收入,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也能在果业基地、蔬菜基地获得收益。作为“股东”的他们,每年可以得到大约2000元左右的分红资金。江西映泉农副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地方传统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业企业。随着互联网销路的增加,公司对新鲜辣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蔬菜基地做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靠着小辣椒在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祛除病因“拔穷根”

今年50多岁的王小平,是向家村一名普通村民,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长年独居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

南昌市集中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后,邻居反复劝说王小平申请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他对此并不理解,每次总是说:“我不需要帮扶。”对于贫困状况,王小平选择了麻木对待,习惯不务正业,长期通过酗酒逃避现实,性格变得孤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何让王小平脱贫,成为陶武羊和王辉华驻村后的心头大事。他们主动从“扶志”上突破,经常上门看望王小平,帮助、解决一些生活困难,找来“爱心人士”捐赠衣柜、煤气灶、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和物品,让他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逐步转变了思想,树立了坚定的脱贫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陶武羊和王辉华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王小平渐渐地敞开心扉,开始跟大家沟通交流,同时,激起了他的致富愿望。考虑到王小平有一定的劳动能力,陶武羊在村庄附近帮助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有2000元钱收入。

在陶武羊和王辉华的鼓励下,王小平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了蔬菜基地项目,加上光伏发电收益,现在的王小平,不仅实现了吃穿不愁,原先破旧的住房也修缮一新。“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不是第一书记的关心,让我看到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王小平激动地说。

村民王少青患有先天性白发病,视力二级残疾,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在陶武羊和王辉华的帮助下,王少青没有被生活的困境打垮,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现在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等靠要’,在家坐享其成,应该自力更生,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才踏实。”王少青告诉我们,他文化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在家种地,闲时会到村周边工地打零工增加收入。王少青的儿子王坚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汽车美容”技能培训,入职南昌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年收入达6万元。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吃穿不愁,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看病也有了保障。2018年10月,王少青主动提出了取消全家人享受“低保”生活的申请。

在向家村开展的“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中,王少青当起了脱贫政策宣传人,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脱贫经历告诉左邻右舍的村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王少青的话,对村民向正有的思想触动较大。2019年4月的一天,他主动向陶武羊、王辉华汇报了养殖鸡鸭的想法。“我们协助向正友申请小额信贷资金,搭建鸡鸭养殖大棚,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经验。”王辉华说。每天一大早,向正有都会提着一桶玉米走进鸡圈,熟练地向鸡群抛撒玉米粒,几百只鸡鸭迅速围拢过来。由于向正有的鸡鸭都是散养在田地里,生长周期长,除了吃谷物、玉米等,还吃虫子、青草,肉质鲜香、嫩滑,品质特别好,周边的村民都争相购买。

向正有的爱人万荣花患有肢体残疾,在饲养鸡鸭前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靠打零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未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现状,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那时,他很苦恼,也很迷茫。

凭借自己的辛勤劳作,向正有不但改变了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还赢得了邻里乡亲的称赞。“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以后还要多养一些鸡鸭,多赚一些钱,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说起未来的生活,向正有言语间充满力量,信心满满。

“配”个健康守护员

“最近血压比较稳定,要继续坚持吃药控制,吃东西也要注意一些。”在向家村卫生室,村医焦先保收拾好听诊器和血压仪,向前来看病的村民悉心嘱咐道。

焦先保的父亲患有慢性心肺病,母亲患有心脏病,需要长年在家里照顾父母亲。孩子的教育支出和父母亲的医疗费用,让家里一度入不敷出。2017年,焦先保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享受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等政策,生活逐渐好转。随着父母亲病情穩定,焦先保选择外出务工,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020年底,焦先保接到了王辉华的电话。这个电话,让焦先保直接从外地回到家乡。原来,向家村一直有个卫生室,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诊疗仪器、药物、病床等一应俱全。村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前来卫生室就诊。由于原来的医生身体不适,无法继续从事卫生室的工作,导致村民看病很不方便。王辉华得知焦先保拥有乡医资格证,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从医经验,便希望他回到村里。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脱了贫,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现在村里缺一名医生,我又学过医,非常愿意用一技之长服务村民。”焦先保在电话里这样说。

说做就做,焦先保辞去外面的工作,回到村里,在村卫生室扎下了根。每天,他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抓住一切闲暇时间利用网络、书本,学习、巩固医学理论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强化学习,焦先保熟练掌握和巩固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没有村民来问诊时,他便背着药箱主动上门给村民量血压,了解近况;对于老人和出行不便的患者,他主动上门看病诊疗;遇到有突发急重症的患者,他随叫随到;碰到困难群众看病,他经常免费治疗。

“加上产业分红和工资,我一年的收入有几万元,儿子也上高中了,成绩很好,生活没有多大负担。现在我就想好好履行好医生的职责,为保障村民的健康尽自己一份力。”谈到未来,焦先保信心十足。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刘志祥,长春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果业家村篝火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秋火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雨后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邮购光盘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