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2-04-02陈万杰

新农民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栽培

陈万杰

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各类新技术和新方法被有效应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在农作物的种植阶段,各类病虫害是难以避免的不利条件,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升栽培水平成为确保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次研究先将从栽培阶段进行技术探索之后,然后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确定现有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体系构建要求,给我国的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0 引言

由于我国农作物病虫危害比较严重且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与农业经营规模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在建设环保型社会的现实要求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应提升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提升对于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促进农作物的稳定增产。

1 做好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1 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种植与生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温度、气候、灾害、光照等,导致产量下降。因此这些内容自然成为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研究重点。深入研究农作物种植于生长影响因素,深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措施,将有助于充分提升农作物产量,使质量得到保证,进而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提升种植物经济收益

农作物种植于生产不仅是我国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更是国家收入来源,也是人们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保障。从管理出发,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有效性,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1.3 保护生态友好型环境

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作物种植中所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性,其中,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使用大量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手段与农作物种植,将大幅度降低病虫害防治风险,避免农药过多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绿色种植与生产的实现。

1.4 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现阶段,依然由不少地区以化学防治作为主要病虫害防治手段,原因在于,化学防治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防治效果。但正如前面所讲,相比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手段的大量使用,将不利于健康农业生态环境营造,对作物种植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深入研究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问题,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工作的现实意义,更加能够给农业安全生产带来安全保证。

2 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2.1 农作物品种选择

在确定种植区域并选择栽培品种的阶段,专业人员需要考虑到种植时间和栽培品种成熟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质量优良的农作物栽培类型。例如对于某些早熟的农作物,可以选择抗霜冻能力强以及早播农作物;对于后續作物则需要结合区域内的自然气候条件,将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种植到该区域当中,使得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2.2 轮作促地处理

轮作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到作物的实际状态,让作物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水准,,在整个种植过程当中应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轮作方法,确保种子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良好的速率和稳定性。例如在半干旱地区要确保土质质量,在温度较低的地区要注重土壤温度控制等。后续的栽培阶段可以根据地形来控制灌溉要求和水处理要求,依据地形环境提升农作物生长优化作物出苗率。

2.3 播种管理

播种阶段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阶段,而幼苗作为影响农作物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农作物对幼苗与及播种环境有着对应的要求。例如玉米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应该在玉米的生长阶段使其提前进入灌浆期,此时就要尽早进行玉米播种减少低温危害。除去温度控制之外,水文控制,土壤控制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这些技术管理工作与病虫害的产生有着密切关联。原则上需要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类型判断最佳的种植时间,并根据播种计划调节种植方案,完成机械化种植。

2.4 水肥处理

农作物栽培阶段处理水肥意义突出,需根据具体的信息和种植要求确定施肥规划和教学规划,给农作物提供正常生产环境规避病虫害。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特殊,因此农作物应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在维持灌溉条件和灌溉强度之后,要减少田间积水减轻病虫害产生的概率。在施肥操作阶段,肥水比例按照严格的配置要求进行管控,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正常的营养均衡状态下。又例如在播种小麦时,可以使用适量的磷肥或氮肥水分限制水平和肥料管理,即根据具体的作物要求进行选择。

2.5 种植流程管理

种植流程管理指的是对土壤的疏松以及多个方面的对应技术要求,在合理应用种植技术的前提下,需根据区域内的实际自然状况完善种植流程化管理,合理把握每个种植环节工作的工作要求以减少病虫害问题的滋生与残留。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传统农业防治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问题,在整个农作物的栽培环节要建立提前预防机制,并维护管理流程,提升防治工作的实效性。病虫害控制本身也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控制方案确定病虫害农业管理体系。例如在选择作物品种时,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病虫害控制能力,采取预防和防治共同推进措施,确保农业防治手段的综合运用。例如在农作物的种植阶段经常出现的地下害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对此应该提前做好土壤的灭菌处理,减少污染源。

需注意的是,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比较特殊,具有跨区域特征和爆发性特征,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是确保稳定增产的核心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还能够转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总而言之,农业防治措施要做好选种处理、播种与轮作换茬等多个方面,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又例如在选种方面可以做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全面实行抗病品种的覆盖;在农业生产方面选择对不同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克服连作障碍。同时还可以选择水旱轮作耕作制度,调动耕地资源。在技术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培育推广无菌组培苗,减少农作物的基础发病率。例如在番茄的种植过程当中,可以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育苗土按照比例拌入3%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合其他广谱杀菌剂。之后在苗期使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雾,如果有植株感病需及时拔除病株,并在根部撒上生石灰,对应区域集中烧毁土壤等。

3.2 物理防治机制

物理防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并控制病虫害的产生,保护作物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防止各类毒副作用。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农场配备了专业的智能化设备从而减少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例如温汤浸种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原因在于温度可以杀死种子当中的害虫;又例如利用激光对种子进行照射,也能达到种子消毒和灭菌的作用,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预防功能。当病虫害正式产生之后,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或其他趋向性进行综合处理,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电学和力学手段。除去物理防治机制外还应该使用覆膜种植处理技术等措施,对土壤的温度和环境进行改良,可避免病虫害的产生。近代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农业有害生活物习性研究工作的深入,使得物理防控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3.3 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是当前病虫害非常常见的预防与管理方法,提升农业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准,必要时选择某些低毒和低副作用的药品,提升安全水平。例如某些广谱杀虫剂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当中可以缩短分解周期,降低毒性。在后续的化学措施推广应用当中,应选择高效率且低毒性的环保农药产品,对于常发、多发的病不同病虫害可展开田间药效试验。

3.4 生物防治

某些情况下化学措施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环境污染,如果处理不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于病虫害控制区域而言,为了避免二次循环问题的产生,可考虑采用昆虫或蠕虫方法来对害虫的疾病天敌进行研究,结合生物防治技术来增强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污染,保障作物产量。

3.5 农作物检疫

在农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全方位提升农业发展的实效性,需要积极建立病虫害处理机制和检疫机制,强化农作物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物种,要全方位做好安全检疫工作,建立病虫害监管体系。例如,各地的检疫机构应该集中开展对于种子的生产经营问题,加强产地检疫,规范种子的检疫申报制度和产地合格证管理等。

3.6 综合技术措施

综合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确保各类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利用先进的防治器械和技术手段加大对于农作物的管理力度,构建专业化防治体系。植物保护部门和其他服务机构应该联动建立病虫害防治预案,集中资源重点扶持专项防治措施,展开统防统治,争取在各项作物的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避免人为操作对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考虑到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出现多发或重发现象,全国各地的保护机构虽然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各类科学用药措施,但管理压力仍然巨大。对此可以考虑采用统防统治方案来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效果。例如农药的使用使得很多害虫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且农药残留本身对非靶标生物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防治措施选择上,可以考虑选择单项病虫承包防治与规模化机械防治等扩大统防统治面积,一方面结合某些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的变化规律来提取管理信息,另一方面对防治技术手段进行革新,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我国最为普遍种植的水稻为例,在水稻的孕穗期抽芽期和乳熟期都要进行调查,计算病株情况以及病情等级等。

4 常见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

4.1 水稻

水稻常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而常见的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由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且種植制度比较复杂,早稻,中稻,晚稻多类型并存,所以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应该坚持以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为要求,通过生态调控技术措施做好对于病虫害的普查和监测,结合水稻的种植结构,气候条件和历史数据等因素及时发布情报。另外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所以化学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主要技术手段,如使用20%蚜螨灵乳油、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4.2 小麦

小麦的常见病害包括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虫害包括麦蚜、麦蜘蛛等。小麦同样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时间较短,但近年来小麦锈病等疾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小麦的主要化学防治手段,包括咪鲜胺复配等,而小穗期还可以配合应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以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所以,即便对于同一种农作物,在相关病虫害的防止方面依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置,即科学防病防虫。

4.3 棉花

棉花的主要病害包括枯萎病、苗期病害、铃期病害等,害虫包括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等。我国很多地区都是棉花种植大市,且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很多地区的棉花花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为了预防苗期病害或铃期病害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该倾向于选择种植抗性品种,以生态管理为核心,以化学管理为辅,在对病虫害进行精准评估的前提下,控制主要病虫,兼治其他病虫,选择统防统治与科学用药策略。由于棉铃虫、盲蝽蟓等主要害虫可以进行定点化的系统监测,因此科学防治措施能够提前进行。化学防治方面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功能,在每年的4月份苗床期和5、6月份生长期进行应用。

5 结语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在各类农作物的种植方面投入了大量工作,而农作物的种植本身都会伴随着病虫害的产生,对此我们需要从农业种植结构的角度入手,结合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展开综合改进,建立新时期的防控体系。未来的工作当中还应该考虑到气候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防控措施选择,凭借良好的技术手段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农业作物产量,提前进行动态预测以减少流行性病害的大规模突然爆发,为防控做好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刘静.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84-185.

[2] 米热古力·吐米尔,魏彦宏,吐尔洪·玉山.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新疆农业科技,2020(6):39-40.

[3] 孙伟,张媛,殷新娟,等.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武汉市为例[J].乡村科技,2021(5):68-69.

[4] 贾瑞金,高增法.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111-112.

[5] 黄乐红.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1):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栽培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草莓的立体栽培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棉花田间管理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趣味象声词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