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研究

2022-04-02曾丹崔爽

新农民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研究培养模式

曾丹 崔爽

摘要:在步入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建设水平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升级,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又一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战略落地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如何引导农民适应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怎样让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些是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当下,我国社会更要聚焦于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工作人员在落实这一战略思想的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新型农民?以及怎样帮助农民适应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将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因,来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职业农民的策略与创新方法。

1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

在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城市有着完备的民生保障体系和全面的生活服务设施。对于谋求发展的青年来讲,城市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择业环境。近年来,人力物力资源不断向乡村教育倾斜,农村中的青少年普遍有了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机会,这些青少年在读书时会将求学视为离开乡村的唯一道路,在取得一定的文凭和技能的时候也会选择在城市里发展。而在当前,真正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大多以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为主,这使得农业发展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依靠青壮年劳动力来保证发展产量。

2.2 传统作业方法不再符合要求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家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自身所具有的以邻为壑、分散种植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民生生活和经济发展在农业产品方面的需求。另外,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无法通过精细化种植和科学化养殖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的现状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去从事别的职业。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因

3.1 宏观层面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保证稳定的粮食供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中的青壮年勞动力大量外流,空心村的现象不断出现。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存在着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且大多以妇女老人为主,这样的现状使得广大农村地区既无法维持以前通过劳力来保障粮食数量的生产模式,又无法通过借助机械化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帮助农民更高效率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会让农村继续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粮食供给源头。

3.2 微观层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和精细化作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很难学会使用机械化的作业设备,同时也无法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掌握新兴的农业种植方法。这必然会使得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从而帮助农民拓宽收入渠道,使得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策略

4.1 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工作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提升农业作业效率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生产与科学作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加上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流,农民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大都还是依靠传统方法,这使得农村农业的工作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从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工作效率入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不是一个村落或一个单位的工作,而是需要与农业相关的各个单位与县政府和村委会联合发力,共同为帮助农民适应乡村发展新业态做出贡献。

例如:与农业相关的各个单位可以派出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农业顾问小组下沉到各个村落中,给农民普及与实际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以周为单位,每周固定三次举行农业科学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应包括:新型农机的使用及维护方法、牲畜养殖及日常防疫措施、种植养殖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以及提高产量的科学方法。各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讲座时,既要确保所讲内容的实用性,同时也要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农民能够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另外,农业顾问小组的成员也要定期到农民家里,实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农民知识水平与机械生产和科学作业这一农业发展趋势不匹配的现实,并通过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来提高农民工作效率,从而使得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4.2 加强政企合作,着力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年四季附着在土地上。许多农民为拓宽经济来源,会选择在农闲之时进城务工,甚至会选择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常年在外务工。但从现阶段各个企业的招工要求可以看出,学历成为衡量人才和录用员工的重要指标,这使得许多身怀技能的农民工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称心的工作。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政企合作,着力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

在通过加强政企合作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过程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工作。从政府方面来说,首先,政府要引导企业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要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解决农民工就业的积极性。其次,政府也要组织一些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桥梁。而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要认识到农民工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生产力价值。在认真审视自身发展过程中各项业务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岗位的招聘标准,给农民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另外,企业也要针对农民工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工顺利走上新的岗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的是这一政策的提出背景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有一部分农民会选择进城务工。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要注意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帮助农民畅通城市就业渠道的同时引导农民掌握一些新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进城务工的这部分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里的工作和生活,尽早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4.3 完善融资体系,为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集约化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具有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优点。这一发展模式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当前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闲散土地。留在农村的农民有了集约化发展的客观条件。而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农民在走这一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无论是购置设备还是聘请专业人员,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完善融资体系,为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通过完善融资体系来为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过程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应该要和银行等金融单位进行沟通,简化农民申请贷款时所需要提供的证明及办理手续。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低息贷款。在此基础上,银行等金融单位也要定时下沉到基础农村,向农民宣传贷款优惠政策以及贷款办理手续。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工作人员也要帮助农民提高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引导农民从正规渠道活的资金支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通过完善融资体系来为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工作,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同时也需要各个金融单位的全力配合。农民能够获得可靠的资金支持,就不會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束手束脚。在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也会逐渐将农业变成有希望的产业。

4.4 强化技术指导,实现农民转型创新突破

正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可以直接促进各类新兴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转换农民的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使他们在思想认识的高度上完成自身经济和社会定位的彻底转型。在这里需要格外强调的一点是,对农民新兴农业产业生产的技术指导要和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知识普及策略区分开来:后者侧重的是知识成果的共享,是一种结果式的给予;而前者则更多的是一种过程性的培养,是对农民多方面生产思路和方式的立体优化。这种区别的存在就意味着技术指导的强化工作务必要以相应的人力投入为主要支撑。

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应当以下列几点作为主要抓手:首先,体现并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主管部门职能,结合农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向广大农民宣传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和转型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显著作用;其次,取得当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周边专业院校支持,选聘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一定实操经验的技术顾问,实行“指导包干”和“产业负责”制度;第三,鼓励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特别是鼓励他们参与到本地新兴农业产业的建设中来,为产业生产的技术引入和有效推广注入新鲜血液;第四,完善农村地区网络环境建设,为农民接受远程技术宣传和教育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创新模式之外,地方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对本地新兴农业产业技术自主革新的催化和奖励力度,在专利申请、技术发明奖励和科技成果的市场生产投入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优待和扶持,从而让农民在多元技术指导的作用下表现出更为饱满的应用和创新热情。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新时期,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成了制约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引导农民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具体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可以通过加强政企合作,来着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再次,要不断完善融资体系,为农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在帮助农民完成职业转型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生活服务,解决农民在就业时的困扰。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农民适应新的职业身份与发展模式,同时也会使得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严蓉,杨洁.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实践 --以成都模式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5):12-15.

[2] 康静萍,汪阳.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短缺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安徽省寿县的调查[J].当代经济研究,2015(4):73-81.

[3] 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6.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研究培养模式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