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刍议

2022-04-02周建强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中小学生融媒体

周建强

摘   要: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培养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乃至家长们都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升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需着力建构、创设研究性和项目式学习的融合课程,在创建绿色校园与家校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的同时,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中小学校需要建设师生智能化与高效能的学习成长发展共同体,最终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成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和学习型社会共同体的创建。

关键词:融媒体;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融合课程;共同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6-0053-04

互联网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信息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政治民主和思想开放的现代化进程。当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和拥有智能手机数量最多的国家,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比如随之产生的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等。因此,我们需要从中小学阶段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具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它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不少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越来越迷恋,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中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个被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反复热议的社会教育问题。“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用眼的卫生习惯。因此,从国家层面对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立法已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当然禁止中小学生使用的智能化电子产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而应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强对各类智能电子产品的监控。

一、国外关于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相关立法

为减少智能化电子产品对学生成长的干扰,国际上不少国家采取了限制其使用的措施。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校方可视情节轻重,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英国明确,除紧急情况,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希腊教育部宣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禁令中除了有以上相似的规定外,还标注了只有征得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同意,才允许存储、处理和发布跟学生有关的图片、视频及其他数字资料的弹性规定。2018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同时除了禁止使用手机的相关条款外,也有一些出于教学目的,或是残疾儿童特别需要的柔性规定,高中学校可自愿全部或部分执行此手机禁令。

二、我国中小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相关思考

(一)着力提升师生媒介素养与凸显智能化技术的人本化回归

在中国正处于AI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新时代的重要节点上,培养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千万家长面前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应该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乃至家长们必须要研究的重要社会教育课题。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为我国新时代新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与此同时,无论是国家领导层面和社会治理层面,还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园信息融媒体文化建设,以及家庭媒介文化的营造都必须正本清源,需以中小学生为本,以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为价值旨归,进一步加大智能化技术的人本化与人文性回归教育力度,强化现代科学文化的正向人文与人本引导,加强对中小学生文明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除此之外,需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人文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控。

(二)建构创设研究性和项目式学习的融合课程

中小学教育阶段要建构和创设一定比重的融合课程内容,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愿景设计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以不断提升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媒介素养及其能力。一方面要“围堵”,即在国家法律制度管理上不断加强规约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及其智能电子产品的时长。另一方面要“疏导”,即积极建构中小学校园文化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创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活动档案袋”評价体系,并以学生的媒介素养发展为素养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因势利导,不断提升每一位师生的校园生活品质。

此外,中小学校为进一步发展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需培养每一位中小学生网络交流的伦理道德、法制观念和技术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创建中小学校园文化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让每一位中小学生成为媒介素养发展的主体,让每一位中小学生家长成为管控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建设的参与者、陪伴者、促进者,让每一位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成为新时代新媒体多元发展中的正能量、好声音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一起建构和规范融媒体信息网络行为范式。

(三)创建绿色校园与家校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

有计算机或信息工程方面师资优势的中小学校,应集体规划中小学校融媒体信息设计愿景,指导建设与更新维护学校官网。同时,学校可以鼓励让中小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学校媒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不仅能让中小学校官网平台成为有特色、自主、开放、和谐、优质、建设绿色校园与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还能成为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家园与交流对话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寄宿制中小学校校园区域网的信息管控,需过滤和屏蔽一些不宜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站、网址及其内容,可引进一些类似于游戏通关奖励方式设计的百词斩、Duolingo的学习软件,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此外,学校可积极建设智慧课堂、创建班级电子周报和年度多媒体融合活动成长月报,积极建设立徳树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的新媒体融合校园文化,建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表现档案袋,树立参与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思想。同时,没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师资的中小学校可以使用钉钉APP、睿教育APP等学校管理和家校沟通方面的教育科技软件,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高效绿色、公开透明的教育管理成效。

在中小学校建设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不仅有利于每一位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利于师生归属感、幸福感的建立,同时也是每一位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档案室、精神思想的“驿站港湾”、师生情智活动的“百草园”、学校高效智能化管理的“空间站”。此外,中小学校园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建设也是家长参与学生成长与自身成长的“家长学堂”与“智慧加油站”。

(四)增强学生作业的原创性意识与知识创新意识

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作业大量源于网络资源抄袭和剽窃出现了一些担忧。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把“百度”奉为“圣经”,视为学习与完成作业的“金科玉律”,这是中小学生缺乏良好媒介素养的突出表现。虽然互联网信息时代使知识信息的查阅与检索变得高效便捷,甚至电子书阅读群体已经超越了纸质书的阅读群体,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网络信息数据,都应该让中小学生学会“批判性”反思、“查证式”比较、“思辨性”对话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引用取舍。否则,这将既不利于知识创新、文化更新,也不利于思想创新与科技创新。

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文化的传声筒,而应该且必须成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与创造者,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智能化时代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应制止或防止人类的懒惰思想与知识产权的行为失范。现在国外已经发明并使用了一些防止学生作业(或论文)抄袭剽窃的类似ManageBac的智能化软件系统,这种防止学生作业抄袭剽窃的“防火墙”软件,可以对上交的电子文本或手写作业文本进行扫描与自动检索。这一软件通过连接网络资源大数据和进行云计算,能够发现与识别相似率比较高的作业文本,在此情况下,学生作业会被自动退回,视为作业未完成。

(五)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

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淡化了中小学校的边际并且出现了一大批“智能化虚拟学校”。目前,全息投影+VR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教师的“分身”,许多中小学校也在朝着“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方向逐步迈进。除此之外,一些教育科技公司正在使用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学计算、语文文本阅读、试卷分析、测评分析等系统软件,不仅减轻了教师批阅大量作业的工作负担,而且大大缩减了学生完成作业与教师批阅作业的耗能周期,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当下的教育教学设计和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学习软件在中小学校的推广使用,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能的提升和学生课外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六)创建师生智能化与高效能的学习成长发展共同体

创建“让学生自主成长、健康全面发展,让家长放心满意、共同陪伴成长,让社会安全和谐、关注参与成长”的智能化与高效能的学习成长发展共同体,将是各个中小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此,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化时代创建的新媒体融合平台,成立中小学校学习型师生与家长共同成长的网络社区。目前,中小学校融媒体信息平台建设和智慧校园创建应该顺势而为,积极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媒介素养。与此同时,要实现中小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须先行提升和发展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理念的现代化与媒介素养的智能信息化。此外,中小学校现代新媒体融合、多元智能融合的师生教学共同体和学校社区互鉴学习的共同体建设,可以有效协调、调动和促进家校融媒体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成员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共同体。因此,中小学校不仅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还应该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和网络生态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   帆,张舒予.读图时代的大众素养:媒介素养或视觉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2]冯伯君.创建融媒体工作新机制 整体打造学校宣传新格局[J].中小学管理,2021,(7).

[3]管志涛.思政教育融入影视教育的探索——评《融媒体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与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21,(1).

[4]厉佳旭.中小学德育突围的五个现实问题[J].人民教育,2018,(18).

[5]杨   蓉,李丹琳,萬宇辉.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中小学生融媒体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