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探究

2022-04-02潘伟

关键词:时代新人效能立德树人

潘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直接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准,深刻影响着办学质量与人才培育,提升效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然之举。高校要树立整体观,围绕师生实际需求,从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方法上探寻优化空间,以学生获得感、教职工幸福感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工作进路,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广大师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切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立德树人;时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培育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时代的推进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变迁,对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产生影响,高校要提升工作效能就要找准发力点,打破思维局限,创新工作思路。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和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的具体层面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进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的基本遵循。

一、深入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而汇聚合力,共同完成好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光荣事业。本世纪初,学术界开始对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概念以及如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率、成效、效益等相关问题域的研究得以深化。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语境中,效能通常指正向效能,指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工作对象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各环节综合运用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效率,达成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活动的结果在价值上趋向预设目标。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在实际中,高校更多关注于学生群体的工作,对教职工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度不足,没有形成育人合力,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佳,“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忽视甚至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体制机制不顺、方式方法简单、基层基础薄弱、力量保障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1]《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特点,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工作质量,实现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步发展,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为培育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持续努力。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有待优化的空间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体验感亟待提升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做青年学生和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学生和教职工为本,聚焦于他们的实际发展需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还是以学生工作为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化来达成教育目标。现在的在校学生大多是互联网原住民,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思考方式与语言习惯深深打下了互联网的烙印。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用户体验,通过追求一种专注与极致的状态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视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不能把握住学生的需求,就无法增进工作的时代感,就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倦怠感、疏离感,导致工作效能降低。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就不能停留在只关注成绩和就业率的老路上,而是要把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思想政治水准提高相结合,以终身发展为向路,改进工作思路,实现工作从“接地气”到“聚人气”向“立志气”的正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因此,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关键之所在,是有效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的稳定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很多高校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到校工作,但人才到校后,在资金、团队、住房、仪器设备、子女就学等方面问题没能够及时解决好,特别是一些非优势学科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个人发展上遭遇瓶颈,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員的待遇不高,造成了部分教职工思想上的波动,甚至导致相关人才流失,“物质力量的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是融合一起的,不可能像化学方法分析合金那样把它们区分”。[5]近些年来,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到重视,部分院校由原先的宣传、人事、工会、教务和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多头管理,逐步过渡到党委教师工作部和二级学院齐抓共管,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还有待提升,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机制上还相对简单、机械、生硬,造成实际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能力亟待加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师生发展全过程,深化“三全育人”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与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进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屏障,形塑扎实的学术底蕴、宽广的国际视野与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思想政治素养。从具体工作来看,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了快速发展,但在授课内容编排、教学情景的设置上还存在灌输为主的取向,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课堂设计、话语体系的升级与改进上缓慢,未形成全时空教学育人的新格局,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激发起学生的自觉认同机制。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压力叠加,学校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功利性思想,以追求更好的成绩为目标,使得本具有丰富隐性教育作用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师生群体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思想疏导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应抓住一些重大活动节点,将其与现实结合起来,用好社会生活的动态课堂,如“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活动,思考如何在“大思政课”的动态课堂中激活师生红色记忆、建构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工作抓手,把工作做进师生心坎间,实现以“知”促“行”,从“行”增“知”。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体系亟待完善

伴随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已可以互联互通,全球的数据总量每两年翻一番,与人类生产发展相关的要素高度数字化。在数字时代,场景的虚拟化、信息的碎片化、价值的多元化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就会被时代发展远远甩在身后,脱离工作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6]这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增进管理水平,重视好大数据,善用小数据,形成可靠的信息数据保障。要切实强化“大思政”工作理念,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引,紧扣学校特色,精准选取素材,确保工作接地气、引领力强、说服力足。针对网络这一变量,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软指标”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硬约束”结合起来,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名片,用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借鉴了多个学科的管理经验,在实际运行中又融入了许多自身特色,但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系统、易操作的衡量指标,没有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评价体系,就无法及时有效评估工作实效,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工作仅停留在宏观感知层面,缺乏微观的量化分析与改进,进而导致工作的创新度不足。因此,要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完善,细化工作台账,确立严格按照关键指标执行、评估、反馈、改进的工作制度,实施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的进路

(一)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这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增强学生获得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与适应社会发展,引领其把自身发展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获得能力提升。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有效载体,借助技术手段,把积极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一些倾听、多一点疏导,“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9]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在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引领其高尚人生价值取向的确立。运用好教育方法,用同理心和赏识教育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学生的行为,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抓住教育时机,将重要事件与日常教育有机融合,如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重要纪念活动等。利用其蕴含的重大意义、丰富的教育元素与庄严的仪式感来开展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内容、形式与目标的有机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由多个因素与环节相连的有机整体,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形式的有序衔接,要树立整体观,科学谋划,因势利导。充分发掘和调动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正向因素,并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和规避影响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整合校内外的有益资源,加强与周边社区、文化纪念场馆、德育实践基地的教育衔接;兼顾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参与者的差异、兼顾各年级学生的切实需要、兼顾教育活动预期目标与执行程度之间的平衡,把学生获得感的提升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二)教职工的幸福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破局点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其中,高校教师增加5.34%,有力支撑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10]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作为学校教育的保障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深远、持续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校园文化阵地的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切实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对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文化路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量显著增加,收入、醫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压力深刻影响着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物质利益,遵循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提升教职工精神境界的同时,要实实在在解决好关乎教职工发展的切身利益问题,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工作幸福指数。从细微处着眼,从校园环境、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满意度着眼,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供贴心优质的后勤保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服务出满意度、服务出幸福感、服务出高绩效。把解决教职工难题作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解教职工之所难,使他们的建议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把他们的想法作为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开展工作的重要考量,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各项工作都要公开化、透明化。教职工幸福感的提升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夯实了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1]高校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完善师德师风的考评机制,发挥好教工党支部和教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职工的组织归属感,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工作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构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教职工政治素质、学术品格、精神风貌与行为规范。

(三)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与《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拓新了工作视角。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优质人才,要把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促进德育和智育相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知识教育、时代主题教育、学科群建设中,要重视工作机制的系统效应,在耦合性、承继性、持续性上下功夫,进而实现内在逻辑的相统一,实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经验上升为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把制度内容转化为自发自觉的常态行为。在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和小数据思维,“所谓大数据思维,是指一种意识,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千百万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12]大数据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教育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厘清头绪,进行研判,使决策更加具有宏观性、科学性和宜操作性;“小数据类型明晰、来源准确、形态多样的数据特性,准确刻画了用户的实际与潜在偏好、显性与隐性需求、主观与客观意愿”,[13]从而为工作方法创新、教育环境优化、个体精准辅导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新时代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落脚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稳讲台主阵地,用好社会大课堂,把握历史大趋势,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思维、深厚家国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佘双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变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4):16-19.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5](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杨南芳,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63.

[6]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001).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

[10]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001).

[1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12](英)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7.

[13]宫长瑞,轩宣.从大数据到小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展的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26-31.

责任编辑  宋  猛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效能立德树人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