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模式“活起来”

2022-04-02

东方企业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旅游

每个工业遗产身上都背负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如何发掘、再现,并准确地表达出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是重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应是“福尔马林”式的被动的保护,而应遵循工业遗产保护的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换,进行适应性再利用。

宝钢 图/视觉中国

园区式

目前的工业遗产大多位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工业遗产地区的经济价值十分明显,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各种设施,挖掘其潜力,通过产业转型,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能够实现场地群体建筑和设施的最高效的利用,减少建设成本。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产业旅游研究分院院长于雨是国内工业旅游方面的资深学者,参与设计国内多个葡萄酒酒庄,在他看来,把以“黑色经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遗产打造成工业旅游的景区,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

而把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黑色指的是金属、制造等工业,它们所占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在以工业为重的时代,工厂往往依交通运输要道而建,如城市中心或江河边,以如今旅游资源的视角来看,一些工业遗址拥有十分优越的旅游条件。工业遗产并不是说这些工厂留下的空间对人们的生活没有用就要全部铲除,而是要保护性开发。”

利用原来的生产空间,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建筑垃圾,从而实现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而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空间和气氛的方式莫过于园区式的工业遗产保护。

北京首钢曾经是好几代人的工业记忆。北京首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代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首钢承担起多项科技创新任务。一代代首钢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國第一。进入21世纪,为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需要,首钢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工业园区保留了下来,经过修缮和再设计,电厂、制氧厂、炼钢炉等保留下来,向游客们叙述它们曾经的辉煌。

这次改造中,知名酒店集团香格里拉带着首钢香格里拉酒店和“香啤坊”入驻首钢园,成为新与旧的连接地,厂房结构、汽轮机组等工业设备被完全保留下来,几根混凝土本色的柱子,也只进行冲洗而不做翻新,尽可能展现百年首钢的历史感。但同时,酒店内部也应用了中式元素、现代化风格、绿色的可持续理念以及高科技设备设施,确保符合当代的舒适体验。

相似的钢铁记忆也存在于上海的宝钢园区。原料码头、三座世界级高炉、热轧厂、冷轧厂等设备完美地留存下来,让人们一窥曾经世界顶级的工业设施。四座巍峨的高炉是宝钢标志性的设备,在这里冶炼的铁水,将通过鱼雷罐车运往炼钢转炉。第一座高炉是一期建设的时候全套从日本引进,其余三座高炉基本上由国人自己建设;热轧车间门口摆放着具有历史意义的热轧“第一卷”,纪念1989年8月3日2050mm热轧第一卷由上海宝钢冶野金建设公司设计室出品,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

“钢铁森林”见证了中国人在工业化道路上走过的艰辛足迹。“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换的重大的转化时期。”于雨表示,“任何一个开始发展工业旅游的国家都处于相对富有的阶段。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是不能谈工业旅游的,那时候还指着工厂赚钱,而现在我们要抛弃‘黑色经济,选择拥抱‘绿色经济,正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势必的转型方向。”

宝钢 图/ 视觉中国

“老的工业厂房在最初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它是为机器而建造的空间,而现在的空间主体是以人为主,它的场所精神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非常好奇父辈当年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老式的工厂渐渐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即使现在年轻人在工厂里工作,很多人也是身处现代智能化的工厂。年轻人的好奇,上年纪的人的怀旧,他们会有意愿来到这些老的工业遗存的地方,进而产生体验消费的需求。我觉得是因为这一种新的需求,才让工业遗产旅游大量发展起来。”于雨这样说道。

博物馆式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现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经谈过他的工业遗产保护观:“对于保护工业遗产,很多人会有一些看法和误解,首先觉得它已经老旧了,已经不生产了、退出历史舞台了,没必要保护;第二觉得从景观来说,工业遗产不像古建筑,修缮起来那么漂亮;再有,毕竟已经生产过的,会有污染的痕迹在。这些都是人们的认知问题。但工业遗迹是为我们如今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载体,我们保护那些历史悠久的古代遗产,这个链条不能到我们这个时代断裂了,我们的后人会说为什么你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没留下,那个时代的贡献不能被抹杀,建立博物馆是要维持它的延续性,让它依旧能活在社会生活中,赋予它活化的能力。”

单霁翔提到的博物馆模式是工业遗产利用的最常见做法,一般利用建筑和设施的内部空间永久性展示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产品、工业文化、工人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博物馆模式能够表现工业遗产的真实性,更生动地展示工业遗产物,保存原有的工作环境,甚至能够为参观者提供过程体验,使参与者亲身感受工业生产的快乐,增加了博物馆的活动性和趣味性。

国外比较出名的改造案例是德国鲁尔区的关税同盟工业旅游区。它曾经的工业遗产和首钢类似,关税煤矿曾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炉。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煤炭运输系统。如今这里成为现代工业建筑的标签区,是整个鲁尔区的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工业区的红点艺术设计中心,是红点设计奖主办机构所在地,也是北威州的设计中心。其举办的红点设计大奖,素有全球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gzslib202204021506

青岛啤酒博物馆 图/视觉中国

在这方面,青岛啤酒建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是比较好的国内实践。它是中国第一家以啤酒为主题的博物馆,同时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啤酒博物馆共分为三个参观展览区域,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其中,最具有核心价值的区域是青啤百年历史和文化展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和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参观来访的情况,展现了许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以及青岛啤酒各个阶段的实物。从了解历史到观看生产流程再到品尝实物,青岛啤酒通过故事线增加了整个游览活动的趣味性,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游客感受青岛啤酒的魅力。

艺术文创模式

另一方面,工业建筑具有大方简洁的特点,有很强的现代艺术气息。工业建筑空间既可以作为创意产业和设计产业产品的展示中心,还可以作为创意产业和设计产业的办公场所。将商业引入工业遗产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建设成为集画廊、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大名鼎鼎的798艺术区,堪称国内工业遗产向艺术文创模式发展的一个典范,也是探讨国内工业旅游发展不可能绕过的话题。798位于CBD和远郊之间过渡地带,之所以被人们看作工业遗产,不只是因为它的巨大包豪斯厂房,也不只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成功艺术群落的声名。

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2000年12月,该厂区多家分厂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资产重组,大量厂房被闲置。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用了一处12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并将其改造成为前店后公司的模式。他的艺术家朋友们在参观罗伯特的公司时纷纷看中这里的宽敞空间和低廉租金,于是陆续有艺术家租下了厂房作为工作室、画室、展示间、陈列室。

最终这里发展成为北京市地标类文化产业园区,酒吧、餐厅、咖啡店、书店、画廊等经营场所点缀其中,这种模式也带动了国内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文化创意园区”。而后期随着园区的名声鹊起,大量资本进入了园区,短时间内就炒起了园区地价,并拉高了园区内的消费。同时经过多次整改修缮,目前的798厂区一片簇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古朴沧桑气息和创意感,在本来的主要游客群体、主要消费者群体——本地附近居民和在京大专院校师生中,798园区的美誉度开始下降。

798 给老厂区的艺术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样本 图/ 视觉中国

作为艺术群落生机勃勃后逐渐被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地产所包围。有人质疑它渐渐流于尘俗,但无论如何,798给老厂区的艺术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样本,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引进资金促进发展的同时,尽量让创意工业园区保持原有风貌和品牌形象,成为真正的艺术嘉年华。

互动体验模式

近年来,增强旅游项目的互动性成了不少从业者绞尽脑汁的新方向,工业遗产游项目也不例外。因此,工业基地改造而成的影视基地也成了延续文化的一种方式。

此前大热的亲情电影《你好,李焕英》电影票房及口碑的持续走高,位于襄阳的电影拍摄地,原卫东机械厂成了热门打卡地。厂区内的食堂、饭店、理发店、幼儿园等成为人们取景拍照的地方。这里纵横的钢架、裸露的水管、掉色的门窗、红砖砌成的瓦房以及其他生活场景,散发着浓厚的怀旧气息,引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上海1933老场坊也是典型,它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而成。曾经的宰牲场,现如今已经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它还是上海经典的影视剧取景地之一,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电影《小时代》都在此地取景。

工业民宿、工业酒店也是一种新颖的工业遗产转型方式。传统民宿是利用农民空闲房屋进行改造的住宿服务设施,而工业民宿则是结合工业建筑空间很大、结构坚实、二次隔断和分层改造容易等特点,通过创意设计和文化赋能,将冰冷的工厂变成温馨的港湾。

杭州市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运河文化带建设之机,利用市区的老厂房和国家丝产品国家储备库等工业遗产,改造成特色酒店,衍生出祈利、祈悦、祈居三大酒店系列品牌,加强与运河沿线大兜历史文化街区的整合发展,成为利用工业遗产开发特色民宿酒店的成功案例。

上海世贸深坑洲际酒店项目也是这类实践的典型,深坑酒店前身是一个荒废的采石场,作为一处极为棘手的工业遗存,这片区域一直在无声中等待。2006年世茂集团决定利用深坑的自然环境,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废石坑里的五星级酒店,化城市“伤痕”为“瑰宝”。酒店耗时11年,打破了向上生长的传统酒店建造模式,实现工业遗迹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为可持续发展开拓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向自然借灵感,以“城市治愈自然”的理念,向世界输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案。

1933现状 图/全景网

  活着,才是最好的保护

除了已经“功成身退”的产业留下的工业遗产可以开发,现有老品牌、老产业也可以将自身拥有的仍然活着的工业遗产,如早期建筑和品牌开发、再利用。

“每个上海人都喝过”的光明乳业1951年在上海诞生后成为知名品牌。在2014年,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就已经开放了工业旅游的参观;2019年,光明乳业以“一滴牛奶的生命旅程”为活动主题,对原奶制作成不同品牌奶制品的流程进行展示。

“以酒莊为例,酒庄转型成工业旅游就是在葡萄酒生产的场所上增加了互动性很强的观光、品鉴和体验的部分。这时候你会发现工业旅游发生了一个巨大变化,它的核心产业已经不是工业本身了,而是以游客为中心,转而会让生产环节发生巨大变化。原本工厂做生产的时候,布置发酵罐,除酒罐、调配罐以及项目桶的储存区,都是按照生产的最高效的流程来布的。加入了强互动的旅游单元之后,酒庄或酒厂开始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不光是工人要使用这个厂房,游客也要使用,而游客必须要有自己的参观通道。原来工厂的设计原则是以酒厂高效的产能为优先。但葡萄酒酒庄有一个特点,每年的采摘季和生产期,也就是9月份到10月份这两个月比较忙,而游客则没有时间限制。长此以往,适合做文旅、适合对外开放的酒厂和酒庄慢慢地开始以游客的参观的舒适度来布置生产内容。”于雨介绍道。

工业遗产保护正在以多种形式推进中,目前已经颇具规模。那么以往留存下来的工业遗址都能成为被保护、被开发的工业遗迹吗?

于雨认为:“以上海为例子,作为曾经的工业城市,它的工业遗迹如宝钢、上海船厂等工业遗产保护和二次开发做得非常不错,现有的产业如光明乳业、清美也都能在自己产业基础上发展新文旅。但工业遗迹的转化成功率相对较低,很容易失败。从商业角度上,很多工业遗迹的产权拥有者并不会优先将手上的工业遗迹转型为承载文旅、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

除了只能“等待”被开发的工业遗迹,正在开发中的工业遗产是否能发挥其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也是一个难题。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王云教授表示:“工业遗产改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盲目开发、改造随意等令人担忧的问题。”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旅游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旅游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