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遗产留住时代记忆

2022-04-02卢娜周一泽

东方企业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首钢遗产工业

卢娜 周一泽

北京冬奥会上最受摄影记者们欢迎的是什么?除了可爱的吉祥物、奋勇夺冠的运动员和热情周到的志愿者之外,或许还当数被外媒盛赞为“工业迪士尼”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这片“白天赛博朋克,晚上未来主义”的出色场馆,不仅见证了谷爱凌、苏翊鸣等中国代表队选手们凌空而起的优美身姿和来之不易的奖牌,更用四座出镜率极高的废弃冷却塔讲述着属于北京的城市工业记忆。

年长者,或被“工厂大院”“工厂子弟”这些已经略显遥远的词汇牵动,唤起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年轻者,或被满载赛博朋克元素和“废土风”的冷硬工业感所吸引,萌生前往游览体验的渴望。本期,我们就跟随心中那团被点燃的冶炼之火,一同来一场工业“赛博”之旅——

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不少项目中,运动员身后贴有2022北京冬奥会徽的废弃冷却塔成为标志性象征    图/视觉中国

首钢园里,历史“向未来”

“飞翔吧理想,就乘着那金色的翅膀。”

配着选手们飞越大跳台的照片,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张利在朋友圈晒出这样一行文字。他笔下的金色翅膀,掀起的不仅是送运动员们登上领奖台的好风,更是大跳台所在的首钢园从工业遗址向“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的新风。

首钢园西临永定河,背倚石景山,总面积约8.63平方公里,约有12个故宫那么大。它是“冬奥板块长安街金轴核心区”的西部起点,更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建厂的首钢,以发展钢铁业为主。最鼎盛时期,首钢的利税占到北京整座城市的四分之一。炼铁厂累计产铁达19795万吨,职工高峰时达到26万人。高炉里熔炼出来的铁水,映红过首钢人意气风发的面庞,也照亮过中国大工业时代的一段光辉岁月。

时移事易,在世纪之交,曾经荣耀的城市支柱陷入了成为首都头号污染源的尴尬境地。不论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市民生活、城市品位的提升,都在催促“首钢老大哥”做出抉择。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为了兑现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首钢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搬迁,成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心城市转移到沿海发展的钢铁企业。

热火朝天的场面归于寂静,留下高炉、烟囱、管道与一片工业园区,计划变身为由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区、总部经济区和综合配套区这五个主要功能区组成的“新首钢”(即首钢园)。

转型后的首钢园不仅是有高炉的老厂,更是一处古风与工业风结合、新貌与旧址融合的酷炫打卡地,一座美丽的生态公园。古色古香的牌楼、风光秀丽的群明湖、园内“古迹众多”的石景山,还有那秀池中成群畅游的锦鲤……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群畅游着锦鲤的秀池下,是3200平方米的下沉式环形水下展厅,以及能存放 800 多辆机动车的地下车库。

冬奥期间,曾用来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变作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曾经的精煤车间,变作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矗立在群明湖畔的原首钢冷却塔,见证世界首座被永久性保留使用的滑雪大跳台的诞生和精彩。

首钢园北区地图

首钢园现状 图/视觉中国

作为冬奥百年史中首座与工业遗产结合再利用的竞赛场馆,首钢大跳台见证了历史,也书写了历史。近日,完成冬奥使命的首钢园北区全面开放,迅速成为京城大热“打卡地”。游客既可与“大跳台”合照,也可在三高炉体验雕版印刷术,漫步于工业遗址公园、“不止·钢铁”工业空间,新首钢的生机活力感染着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正如北京冬奥会的口号一样,首钢园正把历史赋予它的厚重遗产,化作蜕变转型的充沛能量,与北京、与中国“一起向未来”。

中国工业遗产有哪些

无疑,首钢园是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复兴的成功实践。它的精彩转身,也激起了大众对工业遗产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

所谓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和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等物质遗存,以及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遗存。

轮船招商局 图/ 全景网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工业遗产都能如首钢一样浴火重生。国内很多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一度存在重视欠缺、家底不清、保护经验匮乏、措施不力等问题,使不少工业遗产成为当时城市建设发展的牺牲品,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工业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认定和保护工作先行,才能防止对其随意废弃和拆毁。因此,相关研究学者也围绕工业遗产这一特殊而亟需保护的對象,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目前,主流的工业遗产统计名录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工信部、中国科协调宣部、国家文物局,以及各地方政府的保护名单。gzslib202204021459

大庆油田第一口出油的松基三井 图/ 視觉中国

根据工信部数据,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截至目前,已有5批共197项工业遗产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这些工业遗迹主要涵盖了我国工业发展四个重要阶段,比如代表古代手工业时期酿酒工艺水平的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在民国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由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新中国成立至1960年代期间,见证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鞍山钢铁厂;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期,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三线建设留存下来的航空工业贵飞三线歼击机强度试验中心旧址等。

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以支撑科学决策、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为目的,目前已发布两批共200个项目,名录中既有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福州船政局;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如曾是亚洲最大抗生素生产厂的华北制药厂、我国早期六大航空企业之一的国营第331厂。

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工业遗产达到140余处。入选重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是由国家文物局在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后确定,大庆第一口油井、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等入选。

除此之外,各地亦有省级、市级工业遗迹的评定和保护方式,如设立博物馆、设为保护建筑等,用地方性法律法规留住城市的工业记忆。比如上海近日就宣布,将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认定,形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价值突出的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工业遗产内的建筑开展“建筑可阅读”。

而在上海过往的工业遗产保护经验中,上海滨江美术馆群最为出名。从2014年建成运营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到西岸艺术中心、艺仓美术馆、八万吨筒仓、直至杨浦滨江的一堵名为“边园”的望江长墙,这些由工业遗产改建而来的建筑,在留存城市遗迹的同时,也构成了滨江岸线上一道道特别的风景。

名录背后,保护仍待加强

当工业遗产“华丽转身” 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王云教授也提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哪些工业遗产应该保护,保护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一套明确的法规予以界定。工业遗产中的历史保护建筑出租给个人或公司后,任由其对内部自由装修,算不算破坏?”

由于我国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工业遗产研究也只是于21世纪初才发端。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及其产生的《无锡建议》被视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正式起步的主要标志。

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工业遗产认定和活化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研究人员与工业遗产所有方都将工业遗址公园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发展方向之一,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共同遵守的标准和准则。

诚然,入选重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其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其他的工业遗产是否需要按文物保护的方式进行?这些问题都摆在专业领域的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面前。

根据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形态”。从世界各地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遗址公园,既可以利用遗址景观建立文化场所和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工业遗产的活化平台。

猜你喜欢

首钢遗产工业
CBA第三阶段最强队!7胜1负的首钢回来了!雅尼斯功不可没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遗产怎么分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