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提升探究

2022-04-01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戴佳宇余少伟黄伟杰

广东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观察学习第二课堂个体

文/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戴佳宇 余少伟 黄伟杰

本文分析了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的行动逻辑,借助社会学习理论中交互决定论和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深入剖析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中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的现状。通过探讨不同类型素质拓展活动的实践情境助力学生的观察学习,以此提升学生自身职业核心能力,进而探索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提升的策略。

一、引言

(一)大学生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的巨大变化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变革迅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社会文化不断迸发,这给“00后”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变化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在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中显示:“00后”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了“懂即自我、现实、包容、适应、平等、关怀”等特点,且在成长环境的特点表现为:“阶层流动性降低、物质生活优越、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独享父母的爱、课业负担更重、家校管教更民主”。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巨变,也让大学生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产生较大变化,这给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工作机遇,特别是优化素质拓展活动的第二课堂工作路线,同时也让他们结合新变化推进素质拓展活动服务工作倍感压力。如何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的变化,优化素质拓展活动服务工作,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将成为负责高校学生工作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素质拓展活动助力大学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刚进入识别人才的第四个时代,潜力成为重中之重。如今的商业环境酷似战场——VUCA(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以能力来评估和任免人才显然已经不够。[1]剧烈发展的就业竞争环境,也让大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就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如何在校学习期间,让大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外,通过素质拓展活动更为全面成长自己、发展自己,以便能够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其他综合能力也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拥有更强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高校师生关注的焦点。另外,我们所讲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除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总称,其中基础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管理情绪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职业核心能力,部分能够在第一课堂上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还有大部分需要在第二课堂中借助多样化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训练和培养。

(三)素质拓展活动评价制度亟需校企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衔接

在素质拓展活动的评价制度方面,笔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时时通过自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或者通过传统素质拓展手册汇总统计的方式,进行素质拓展工作的管理与学生素质拓展实践的评价。同时,学生素质拓展实践的评价结果只是将最终成绩统计到学业成绩单上,或者仅仅只是存档作为毕业资格审核的佐证材料。这样的素质拓展活动评价制度,根本无法与用人单位人才评价机制进行有效衔接,用人单位看到的仅仅只是一个学生在校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分数,而无法看到学生在校期间具体参与不同素质拓展活动的情况。针对这样的困境,在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并且形成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有效提升了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活动信息化水平和贯通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通道。并且通过共青团力推的具有社会认可凭证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用人单位能够从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得到人才评价的参考信息,进一步实现素质拓展实践育人成效的延续。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

(一)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简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早期的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出版的一些专著论述过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内容。随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其出版的Social Learning Theory一书中系统提出,该理论主要包含了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等理论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特别是刺激——反应的接近性原理和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理论。社会学习是信息加工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综合交互作用的过程,不仅分析了人的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内部认知活动,也进一步分析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自身的行为习得,这种替代性的学习强化模式是人的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且这种学习方式是具有认知性的。

这一理论将人的认知和行为联合起来、交互分析人的社会学习行为,为人的社会学习行为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二)交互决定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心理机能是人、行为以及环境三种决定因素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机制。班杜拉在详细地分析研究了人与环境影响的相互依赖性、交互影响与自我定向的执行等人的行为形成路径和不同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交互决定论”的理论构想。他认为,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必须精确地识别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行为变化的中介机制,从而表现出预测与设计的能力。

(三)观察学习

人类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人们从观察别人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的信息在以后的场合中就作为一个行动的向导。示范过程产生的学习效用,主要是个体在观察原型显示过程中获得其他个体示范活动的主要符号表象,并且这些符合表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导着主体的行动。这一观察学习活动,可以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观察者个体通过观察注意,习得示范过程中的行为原型,进而整合进个体认知信息系统之中,并且将这些行为原型嫁接于个体过往或将来经历的事件之中进行复盘或推演。而在运动再现过程,个体将观察过程中形成的符号表象进行加工,转换成为自己的合适行动。由于大量的因素影响观察学习,因而即使提供突出的原型,也不能保证在别人身上自动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一个原型反复显示所期望的反应,教导人们去再现这一行为,当他们失败时从客观上给予指点,当他们成功时就给予奖励,这个原型就能最终在大多数人身上引起匹配反应。

另外,学者赖昌贵(1995)认为:班杜拉把人类的学习只归为两类:通过反应结果即借助于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和通过示范即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这是不够的。我们知道,人的学习主要是个体主动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则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记载和传播的。当然,人的高级认知是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主动掌握和概括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但是这样的高级认知需要在一定的观察学习和不断实践试错的基础,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这种人的高级认知,这也便是素质拓展活动存在的应有价值。

三、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提升的交互决定因素分析

(一)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育人简述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4号)等文件,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汕职院)自2006年9月起,完善出台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和《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手册》等配套文件。并且形成了“思想品德测评”“学业成绩测评”“能力表现测评”三大模块的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整合了第一、二课堂的教学、实训、素质拓展活动等资源,以此推进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育人工作,助力学生在扎实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他各类职业核心能力。

4月21日下午,水利部部长、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陈雷主持召开水利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有关会议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讲话精神,对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部署。

其中,思想品德测评模块包括各类评奖评优、所在集体和寝室荣誉、参加公益性活动、义务献血等测评内容;学业成绩测评模块包括各种等级评定成绩的学科(如实习、实训、论文、考察课等)、通过国家相应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测评内容;能力表现测评模块包括在国家级刊物发展作品或在国家级活动中获奖、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获奖、汕尾市内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及西部各类比赛获奖、参加院校大型活动、担任各级学生干部等测评内容。随着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深化,以上的测评模块的内容将不断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内外的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和项目,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显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的工作成效。

(二)素质拓展活动交互决定因素的实践育人分析

1.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个体决定因素

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涉及的个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是素质拓展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另外,个体的内部因素也是可以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而起作用,这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强烈意愿主动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样。有些学生更热衷于参加“能力表现测评模块”的素质拓展活动,而不愿意参加“思想品德测评模块”的素质拓展活动。同时,教师基于个人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设计的素质拓展活动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并且有的教师从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进行了全程指导,这些都是在整个素质拓展活动的形成情境中,个体决定因素在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社会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行为决定因素

社会情境中,潜在环境对于每个个体都是一样的,但是实际环境的情况却依赖于个体的具体行为,这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展现出来的重要社会特征。教师团队集体设计出高质量的素质拓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营造更具实践育人成效的实际环境。并且素质拓展活动规定学生的必修学分、辅修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奖赏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让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不断获得正向的行为强化。同时,这也让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的集体行动中有更多的自我效能感,助力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各类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拓展活动中的环境决定因素

班杜拉认为,行为能够创造社会环境条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它们的影响。社会环境能够为创造交互影响个体行为的条件提供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这在个体的社会交互作用中,个体参与的行为决定了个体潜能的发挥,特别是优秀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的实践场域中表现出来的示范原型,为其他学生的观察学习创造了重要条件。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点评,也为学生个体创设示范的重要实际环境,有效地影响学生的积极行为。另外,学生的积极行为,也为自身的成长发展创造了相应的实际环境。这一双向互构的过程,让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的工作成效得以更好发挥。

4.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不同决定因素的交互决定情况

图1 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行动的交互决定图

(三)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存在问题反思

在汕职院的素质拓展活动中,综合素质测评中的“思想品德测评”和“能力表现测评”模块构成了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模块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的素质拓展活动,但是由于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常规化的素质拓展活动,阻碍了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只有形成素质拓展活动师资队伍,通过优化“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运行,突破传统、零散化的素质拓展活动工作困局,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实践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参加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中有更多的成就动机,愿意主动为自身创造更有利的成长发展环境。

四、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实践育人成效提升策略

(一)素质拓展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丰富化

依托各二级系部的专业师资队伍开发、设计适合不同专业学生成长的素质拓展活动,为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设实践训练环境,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同时,优化素质拓展活动具体模块的内容,将原来的“思想品德、能力表现”模块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为“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五个模块的内容,形成体系更为完善的素质拓展活动体系(见图2)。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以此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更好的环境,拓宽学生观察学习的实践领域。

图2 素质拓展活动具体模块的优化

(二)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制度设计

素质拓展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团队、明确的工作制度、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有相对完善的项目化工作体系,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创设成长环境,以此提升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因此,只有将素质拓展活动进行项目化设计,自上而下地形成工作制度,由学校形成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联动各部门的工作支持,为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二级系部素质拓展活动工作小组,根据系部的实际情况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推进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丰富“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不同模块的细化活动内容。另外,整合学生社团资源,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社团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以此进一步丰富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末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总结实施情况,提升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的成效和工作延续性。

(三)依托网络平台实现校企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连接

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为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在一定程度上为校企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连接创造了条件,助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更精准地获得企业认可。要依托网络平台,学校必须先进行网络平台的搭建,有的学校是通过自建素质拓展活动网络平台,也有的学校是结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使用“到梦空间”系统(即“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从长远发展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成绩能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角度出发,依托“到梦空间”系统,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校企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连接,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挑选人才、评价人才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同时也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拓展活动成绩提供具有共青团力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社会认可凭证,实现素质素质拓展活动实践育人成效的持续性。

(四)加强教师指导和学生同辈群体传帮带培养机制

自上而下地形成素质拓展活动工作小组,同时将学校教师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纳入基本工作内容中,发挥素质拓展活动作为第二课堂重要载体的功能。通过加强教师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的观察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进而增强学生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在素质拓展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这些学生组织积极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发、设计和运营,发挥学生同辈群体的示范作用和高、低年级学生传帮带的功能。通过教师指导和同辈群体传帮带,推动素质拓展活动常规化项目的持续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中,自觉提升自身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自我成长的效能感,以更强的职业核心能力适应未来的职业社会。

猜你喜欢

观察学习第二课堂个体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和孩子相处最没用的三件事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观察学习
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不同年龄者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