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信息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22-04-01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于传媒学院袁宏吕菲

区域治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技能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于传媒学院 袁宏,吕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类产业在全世界形成聚集化、集群化发展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安徽省为例,正形成新的经济体系,产业集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逐步形成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等,产业群发展前景广阔,这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对人才类别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又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化,作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如何调整人才布局,以适应市场经济信息类产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能力,提升全国人才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转型对技术技能型信息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不同类别的人才在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下对学校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视域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重要基础环节。

(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渐复合化、合理化,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1],新工艺、新技术在行业产业的全面渗透、升级,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实践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填灌式教学模式和面向生产、面向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是有极大区别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实习实训基地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

(三)信息类专业群建设的需求

产业集群化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布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高职院校的专业呈现出集群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在国家“双高计划”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实施后,院校的专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但是专业在长期的传统发展中,形成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屏障仍然需要破除,专业实训室在不同专业以不同名称出现,但其功能类似,导致教学资源无法共享,形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专业之间无法得到有效沟通和发展,这对实训环节提出了功能复合、专业覆盖面广的新要求,面向服务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方面又面临了新挑战。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产业的不断调整升级,一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岗位群,另一方面旧岗位的技能结构发展演变,岗位技能结构的多样化和高质量化发展,引发了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基础的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稳固区域产业结构、人才输出的重任,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又是最高层次的供给侧改革,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生产的标准,将严重制约国家供给测改革的全局,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国家长期的支持和发展下,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体系,但是在实践教学实训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文中以信息类专业群为例。

(一)实习实训内容脱离生产实际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面向产业生产和技术升级,尤其是信息类专业群,广泛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培养中应该注重生产技能培训,依托产品完整的生产周期设计开展技术技能实训。但是现在的职业教育中,大多还是以独立的、陈旧的单项机械化技能培养为主,比如简单的电子工艺焊接、单片机功能模块独立工作、万用表等基础组装、软件开发等,不具有服务产业的能力,学生掌握的技能也没有系统性。

(二)专业群资源重复建设

信息类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岗位群,岗位群面向各种信息类专业,为了满足岗位群技能培养需求,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各自建设实验室、实训中心,但是作为服务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训场所,如电工电子、电子设计、单片机开发与应用、嵌入式设计等,在不同学院以不同的命名重复建设,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得到整合,造成了实训资源的极大浪费,优秀的实训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汇总,也限制了实训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学实训平台设备的二次开发。

(三)课程资源和课程思政建设不到位

实训基地的建设包含基础硬件设备和配套教学资源、专兼职教师和管理团队等建设,但是目前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轻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二次开发。实训基地以设备和操作环节建设为主,缺乏教学视频、生产实际项目课程,学生不能实训到真实的生产环节,或者缺乏开源式项目资源,教师只能针对现有课程开展教学,教师对于产品开发和升级的作用受到限制。二是以技能操作为主,缺乏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的融合,信息类产业的发展与困难、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团队合作等精神的渗透在实训教学中尤为缺失,培养不具有系统性[2]。

(四)教学手段单一,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

传统的信息类专业实训教学没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以理论传授和基础实训为主,缺乏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所以在教学中以PPT授课和知识点实训为主,信息化教学能力低,缺乏虚拟仿真、网络平台的教学手段,无法深刻感受到综合系统的生产环节训练[3]。

(五)人才创新意识培养不足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中指出:“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4]。传统教学中,以工艺流程操作为主,教学环节中缺乏意识的培养,另外独立的技能训练不具有系统性,学生对于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工作原理等知识储存匮乏,加上面向生产的综合实训环节的缺失,学生在没有掌握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素的情况下,难以开展创新创意设计,无法实现培养学生提升产品和工艺升级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校企合作共建信息类实训基地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普遍存在的不足和新时代信息类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能力需求变革,结合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域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一)校企合作,共建功能复合的实训基地

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综合考虑企业分布地理位置、技能人才需求量和学院现有的专业结构选择合适的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复合功能型信息类实训基地。所谓的复合型含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能为信息类专业群内各个专业中相同或者类似课程同时提供实训平台,实训基地具有为各专业复用的特性,另一方面,围绕产品生产全生产周期,构建“1个核心专业技能+N个关联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复合型技能。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为例,该基地面向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专业学生提供电工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通识等基础课程实训,同时集理论课程、项目素养、生产技能、创新创意能力培养为一体,为学校信息类专业提供校内实训基地。

(二)项目教学,对接产业岗位群技能需求

创新实训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技能培养需求,将基础技能培训、团队协作、企业文化、生产流程技能培训贯穿在学生三年学习生涯。其中,大一、大二在校教学实训阶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进行梳理,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实训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融会贯通。课程中按“理论基础、实验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将每部分的教学内容联系生产实际,配合以项目的形式讲授和实训,提高课程实效性。大三顶岗实习阶段,深入企业开展生产实训,由合作企业工程师完成技能培训,以此习得企业文化和生产技能,完成岗前培训工作。

(三)产教融合,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

实训基地在对产业、企业和岗位群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对接信息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专业群课堂教学过程与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类产业岗位群生产过程有效整合。学校、企业、专业学会团队共同开发基于工作流程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以人才培养标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活页式、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手段,开发出新型的配套教学资源,包含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实训平台开发,线上资源以教学视频和资源下载为主,开发配套实训平台包括实训平台开发、配套实验指导手册和职业技能考证等,资源开发设计理念如图1。

图1 资源开发设计理念

(四)双元育人,打造校企互派的师资团队

信息类专业群实训基地通过校企互派、企业实践等模式打造校企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双方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师主要是理论知识、专业实训、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企业导师主要是生产实训和团队协作等项目化生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师资互派培训,针对学校教师生产经验不足和企业导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老师定期深入企业学习新的生产工艺,紧贴生产实际,将生产实际转换成教学内容,企业工程师参加校内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掌握生产和教学两大技能,更好地将生产实际应用于教学。

(五)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转化科研成果

针对信息类专业群内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征,实施产业内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型实训项目,根据信息类产业群覆盖的专业和学科,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安全等热门技术广泛贯穿于学生实训各环节,根据不同学生所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开展创新化、综合化、集成化、项目化的实训,项目组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知识储备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创新思路,不断升级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将这些产学研成果,通过企业导师的集成运用于生产实际,转化成产学研成果,服务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同时企业导师将实际生产项目带到教学中,教学中以团队开发的形式开展实训,团队成员内部、不同团队之间协同创新,完成项目实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六)赛证结合,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充分运用信息类学科竞赛和“1+X”(1个学历证书+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人才培养平台。广泛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根据不同竞赛的技能要求和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选择不同种类的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实践、项目设计、工程管理、团队合作、心理抗压等能力,培养具有工程实施能力的项目技术人才。同时将课程对标职业技能,以基地中的物联网“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证书为例,将“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传感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融入实训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内容趋向实际应用,通过课、岗、赛、证四项结合,以课程任务模块化、教学内容流程化的设计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架构和技术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七)创新方法,提高教学手段信息化水平

基地实行“线上+线下”“实际操作+虚拟现实”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和基地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理论教学和重难点解疑,通过VR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交互式应用,模拟现实生产环节,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生产、了解流程、掌握技能,教与学双方在信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后再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考核和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案,不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为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信息类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构建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使命。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技能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劳动技能up up!
我的基地我的连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