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域办学学校试点运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策略

2022-03-31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负责制党政党总支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首批试点区之一,试点运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并承担了“跨区域办学学校试点运行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针对跨区域办学中的学校管理、党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对照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3+1+5”的运行机制,着重解决跨区域办学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等关键问题,逐步形成了以下经验和策略。

1.依据学校特点,建立多层次沟通协商机制

这是跨区域办学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机制保障。党政“一肩挑”跨区域学校首先应建立集团党委和属地党组织的沟通协商机制。例如,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形成属地党委管理为主,遵守集团党委统一要求,积极参与集团党委活动的沟通机制,即按区教工委党务工作安排,规范支部建设,完成相应工作,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参与集团的行政办公会;与本部党委的集团化工作部署保持一致,通州校区积极参与集团内重要活动,今后还将列席集团党委会;在集团党委会和行政办公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跨区域集团校议事内容。属地党委管理补齐了集团管理地域相隔远、议事周期长的短板,而集团党委管理缩小了集团校间的差距,使优质资源在集团校内流动起来。

党政分设的跨区域学校则应建立全过程沟通协商机制。沟通主体包括书记与校长的沟通、党政正职与副职的沟通、支委之间的沟通、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内与党外同志的沟通等。沟通内容包括本部管理经验借鉴沟通、日常工作开展与重要信息经常沟通、重要问题与重要事项决策前充分沟通、重大活动与紧急事项及时沟通、重点工作及重要决策事项执行要协同推进。沟通形式包括重要议题党政正职会前沟通,党政领导班子联席务虚会、党总支委员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前的沟通,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谈心,党政联席日常工作汇报以及紧急事项及时沟通。

2.建立共融共生、共享共建机制

首先,在共融共生中生成属地校文化,形成内循环,激发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例如,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精彩党建”和“精致教育”实现内部党政融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基于属地校在长期的共融中生成独特的“爱与尊重”文化理念,努力寻求学校和师生共同的发展空间,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其次,在共享共建中基于属地校的需求用好集团校的优势,做好外循环。在文化理念、培养目标、办学标准、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等方面基于属地校需求,共享共建。具体策略有:共同创建党建品牌、党政融合共同商议学校发展、共同组织学校活动和党员活动、共同培养干部教师、建立学生留学机制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完善内控监督机制,发挥保障监督评价作用

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特别是涉及学校发展、教师利益的重大问题,反复通过教代会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绩效工作改革为例,结合校本部工资方案,各部门联动,摸查教师工作量,再根据下拨资金额度,测算金额,制定方案,然后再征集意见、修改,教代会投票后,再调整、再审议,最终通过率达到98%。此外,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监督评价作用,通过网上评价,用大数据的形式清晰展示各项评价结果,让教职工明确自己的优长与短板,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提效,同时将评价作为各项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4.跨区域统筹资源,将党组织建设与教师培养相融合,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为例,学校一方面借助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管理经验,培育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贯通领导,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学校党总支的支委担任分支书记,分支支委担任党小组组长,实现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贯通领导。在学校的组织体系管理方面,健全党总支对团委、工会、少先队、群众领导的同时,加强党对行政、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生的政治領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总结创新出“党政组教学”的管理模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形成从党组织到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统一领导、坚强有力的严密体系,将人才培养措施层层落实。学校采取年级组长负责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有利于人才培养决策部署的快速落地。

总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落地为跨区域办学学校破解学校管理、党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难题提供了契机。跨区域办学学校要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确保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工作中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负责制党政党总支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党总支能否接收新党员?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司法改革中合议庭负责制——走出“形合实独”的困境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