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绝代风流绝代痴

2022-03-31黄子云

华声文萃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公报郭沫若日本

黄子云

“绝代风流绝代痴,不痴哪得情如斯。”这是著名文学家夏衍于20世纪30年代,对正在和于立群恋爱的郭沫若吟出的两句诗。郭沫若是我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其感情生活历经磨难,他和于立群及其胞姐于立忱,既感受了时代的沧桑,也品尝到甜蜜诗意的生活。

断线风筝

于立忱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她从小就爱读郭沫若的著作,曾亲往请教诗文。

当时,于立忱曾因参加政治活动入狱,获释后为《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所聘在该报工作。《大公报》有人追求于立忱,但于立忱独身不嫁,原因就在于她钟情于郭沫若。

1934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着《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了两年病。她住在东京郊区,与当时正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住地相距不远。于立忱以异国同乡关系常去访问郭沫若,郭沫若当然热情接待,两人逐渐情意笃厚。于立忱性格外向,敏感多情,郭沫若颇为欣赏。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紧,中国在东京的留日爱国学生和进步人士当然不能坐视,于立忱也参加了一些爱国活动。这时,张季鸾让于立忱马上回国,否则报社就要停止津贴。于立忱被迫无奈,只好于1937年3月返回上海。于是,一个受制于人的女子,一躯尚未痊愈的病体,一颗受伤的心灵,又添了精神忧郁症。不久,她听到谣传郭沫若在日本当了“汉奸”,五内俱焚。弄得这个爱国多情的女子柔肠寸断,忧郁加重,竟于当年5月间自缢身亡。郭沫若在日本得悉后极其悲痛,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凭吊文《断线风筝》,发表在《妇女生活》月刊,以寄自己的哀思。

情意绵绵

卢沟桥事变后,侨居日本的郭沫若决定回国,投身抗战洪流。回到上海不久,由人介绍,郭沫若与于立忱之妹于立群相识。

这时,上海即将沦陷,中日战争越演越烈。郭沫若的老友杜国庠见他孤身一人,情感无靠,便劝他不如再安一个家。郭沫若从于立群的身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影子,好像断了线的风筝又飞回了身边。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郭沫若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胞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他十分敬重与爱戴;而在郭沫若眼中,于立群内向文静,沉毅中透出非凡的才气。两人相互吸引,开始恋爱。

1938年,郭沫若携于立群来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要委任他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持抗战时的宣传工作,但郭沫若认为自己担任此职,无异于给国民党政府装点门面,因而不愿屈就。在周恩来等人的劝说下,郭沫若终于同意出任三厅厅长。

这年年底,郭沫若与于立群辗转来到重庆,不久后便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1945年6月9日,郭沫若应邀赴莫斯科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20周年的纪念会。在莫斯科繁忙的参观访问和各种会议的活动中,郭沫若过得很充实。6月30日,他接到于立群6月12日从重庆寄来的信,其中写道:“你安心地去完成你那伟大的使命吧。家中一切都平安,只是寂寞得难受……”

于立群此时已是三子一女的母亲了,可她给丈夫的信还是写得情意绵绵。

在异国他乡,亲人的来信让郭沫若感到了最大的快乐。8月7日,郭沫若在参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故居后,假籍于立群的口吻在火车上写了一首别有情趣的诗:送郎送到九龙坡,郎将飞往莫斯科,我欲拥抱奈人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郭沫若便乘飞机离开苏联回国。

夫唱妇和

新中国诞生后,郭沫若担任了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作为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经常陪同丈夫出席各种社会活动。闲暇之余,她开始学习书法。

1961年,已满45岁的于立群在书法方面日渐精进,已经颇有成就。为了祝贺于立群的生日,郭沫若于7月7日特地为她赋诗一首:有笔在手,有话在口。以手写口,龙蛇乱走。心无汉唐,目无钟王。老当益壮,兴到如狂。

1963年春季的一天,于立群在书房里默诵毛泽东的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深有感悟,就对郭沫若说:“我特别喜欢‘万方乐奏有于阗’这句。”说罢,立即展纸挥毫。此時于立群已是国内有名的女书法家了,可仔细一看,才发现把开头的“万方乐”写成了“万方春”,错了一个字。“糟糕!”于立群嘴里嘟囔了一声,便要把这张纸扔掉。“慢来,我看一看!”郭沫若一边说一边走过去,从于立群手中接过笔来,略加思索,就用隶书在“万方春”三个字下边加了几个字,然后对着于立群说:“这样一来,不就变废为宝了么?”于立群一看,原来郭沫若凑成了一副四言联:万方春色,千顷湖光。

于立群开心地笑了。本来是一张废纸,经郭沫若稍为加工,就点石成金。夫妻两人经常这样“合作”,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温馨的爱意和文人的雅趣。

在特殊年代,郭沫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身心受到极大伤害。1978年6月12日,他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

郭沫若去世后,于立群抱病着手整理其遗稿。郭沫若著作涉及文学、历史、考古等诸多领域,1978年10月下旬,“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于立群作为委员会的成员,为“郭沫若全集”题字。不久后,1979年3月,于立群追随郭沫若而去,终年64岁。

(摘自《文史春秋》)

猜你喜欢

大公报郭沫若日本
“希望大家向张季直先生学习”
探寻日本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天上的街市
山茶花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记《大公报》研究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日本神社
郭沫若向老师请罪
郭沫若与两个被遗弃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