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服沙漠的也门萨荷公路

2022-03-31李强奋李南

华声文萃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使国际标准专家组

李强奋 李南

1959年援建也门的萨那—荷台达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非社会主义国家援建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

1956年9月24日,中国和也门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1958年元旦,也门王储、政府副首相巴德尔来华访问。也方提出希望我国援建一条铁路,我方认为这个要求脱离实际,建议探讨修建公路的可能,也方表示同意。很快,我国派出专家赴当地考察。

由我国援建的萨那—荷台达公路要经过50公里沙漠,100多公里山区,整个工程艰巨复杂,施工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也门曾向西方国家请求过援助,但被拒绝。西方的专家认为,没有七八年的时间无法完工,并且预言中国人修这条路需要10年以上。然而我国负责援建的交通部专家组领导贾炽民实地踏勘后认為,这条公路3年就可以完工。

1958年4月26日,中国驻埃及大使兼也门公使陈家康在萨那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援助也门建设公路的协议上签了字。1958年11月,我国首批专家抵达也门。经过全线的测量设计,新选的路线比原来的萨荷间土路缩短了100多公里。

修好路,工期和质量二者不可偏废。萨荷公路设计的是一条六米宽的沥青路。在讨论它的施工质量时,专家们提出,我们一定要达到“世界水平的国际标准”。但国际标准是什么?当时谁也提不出具体的数据。最后,还是红军出身的老干部、专家组组长王进前说:“我不是技术人员,当然拿不出具体数据。我认为如果能达到‘多快好省’就可以说是先进标准。拿它当作‘世界水平的国际标准’,大家看行不行?”从此,国内“多快好省”的口号也成了衡量援也公路的标准。

为了做到“多快好省”,专家们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科学加苦干,中国的“愚公”硬是征服了红海之滨的沙漠。1962年1月29日,萨荷公路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

(摘自《百年潮》)

猜你喜欢

公使国际标准专家组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中国电信4G与5G互操作项目获3GPP立项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
联合国制裁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对中国的启示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