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022-03-30候雅东陈庚德陈亮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桩垫层岩土

候雅东 陈庚德 陈亮

0 引言

作为基于土木工程实践总结建立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涵盖基础、边坡等各部分结构施工内容,面向地下和水中的岩石、土壤开展作业,要求达到较高地基处理质量,确保工程整体安全性。在岩土工程施工实践中,遭遇各种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影响,需采用多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做到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安全,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岩土工程地基加固技术要点

在岩土工程地基加固过程中,应结合施工区土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固方法,按照科学工序进行施工作业。为此,需要对地基稳定性进行检测,掌握工地地层结构、土壤性质、地下水分布等相关信息,通过布置多个采集点获得全面、完整的信息,对土层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填土层、冲积层等各层情况制定处理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应遵循地基压缩性、抗剪性、抗震性和透水性提升原则选择具体处理方法,有效提高地基土压缩模量,规避土壤液化现象,有效规避不均匀沉降、剪切破坏等风险,确保地基结构不受地下水侵蚀。为此,需要做好土层结构夯实技术、排水固结等技术的运用,通过合理施加压力保证地基结构稳定性。

2 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1 垫层置换法

在地基加固方面,垫层置换为常见方法,可以结合土层情况将软土去除,通过填垫透水性佳、硬度大和稳定性高的材料增强地基稳固度。该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含软土层或较浅地基,施工时先以人工方式去除软土层,直至露出坚硬土层后,可以填垫砾石、卵石等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在施工实践中,可以选用的垫层材料较多,包括碎石、素土、粉煤灰等等,极限承载力接近,上层建筑沉降规律类似,可统一按照砂垫层处理,完成一定级配砂石置换,提高承载力的同时,增强地基疏水性,避免受地下水侵蚀。针对膨胀土、冻土等特殊土层,置换垫层要求消除膨胀性、冻胀性等特性,做好土层间隔设计。针对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地基,通常存在地下水位高的问题,应进行降水处理,避免使用素土等吸水性材料。如遇坑壁放坡占地大等情况,应加强基坑支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施工成本问题,通常换填深度在2~5m 之间。针对大体量、体型复杂的建筑结构,由于地基对差异沉降敏感,应进行深层换填。而地基受震动荷载影响较大,应避免使用砂垫层。在材料换填前,要求将基坑内杂物清理干净,发现积水应彻底排出。在填垫作业期间,应按规定均匀搅拌材料,逐层进行材料填垫和及时开展压实作业,各层厚度一般为200~300mm。通过做好各层间隔处理,确保地基受力均匀,能够有效预防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根据换填材料差异,应选择适配的夯实机械,如粉土、素土等运用振动碾、平碾等设备,薄垫层可以选用蛙夯、平板夯等机械。垫层地面标高应保持一致,如厚度、高度不同,应将底面挖成斜坡、阶梯等状态,由深入浅铺设,增加搭接位置夯实力度。

2.2 机械强夯法

采用机械强夯法能够为施工作业提供便利,使用各种土质地基,可以取得较好加固效果,同时具有作业效率高、成本低、节约材料等优点。但强夯法需要依靠夯锤强大冲击力对地面进行反复夯击,如图1 所示,期间产生的振动波、噪声等较大,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在现场40m 施工范围内,需挖设宽减振沟防止施工给周围建筑带来的损害,要求沟宽1m,深度达到建筑物地基深度。强夯机械较为笨重,如常用夯锤重在8~30t范围内,现场需要依靠起重机抬升6~30m,并利用大型拖车辅助转运。在强大冲击力作用下,土壤颗粒将重新排列,多余水分和空气将被去除,使地基压缩在1/2~1/10,承载力提高2~5 倍。应用该方法施工,应提前进行试夯,合理确定单点夯击次数、夯击能、各点距离等参数,确保地基经夯实后能够达到承载力要求。结合建筑结构布置点位,多布置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施工范围在地基边缘3m 以上,确保形成完整地面。针对含水量大的情况,应提前利用10~20cm 厚随时铺垫。夯击期间,应加强夯击次数把控,保证最后2 次夯沉量平均数达到设计要求,通常数值不超50mm。总夯沉量应控制在试验数值的9/10 以内,并确认周围不存在大隆起问题。

图1 机械强夯施工

2.3 水泥土桩法

在地基加固施工中,运用水泥土桩法需要在地基上打孔,分层填入混凝土,形成质地均匀的水泥土桩。而桩、桩间土和褥垫可以共同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等地基,也能用于地下水位地基加固。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深度不超10m。对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进行加固,应确认黏性土渗透系数不超5~10cm/s范围,仅桩端0.5~1.0cm 以上位置有水。针对地基深处,可以通过高压装置进行灌浆成桩施工,期间应注意防止孔底出现沉渣问题,以免给周边土层稳定性带来影响。桩本身可以达到中等强度,硬度较大,成桩时能够提高桩间土强度。在水泥土桩施工阶段,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打孔,选用的成桩机械种类多样,如洛阳铲、螺旋钻孔机、夯扩机等等,搭配使用人工夯锤、夹板式夯实机等多种机械作业。选用的成桩材料主要为土和水泥,水泥用量为土的1/8~1/4,无需添加钢筋、砂等材料,可以通过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成桩期间不会产生大量废物和噪声污染,同时形成的土桩拥有较强的抗冻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地区,常用于加固公路工程、民用建筑等地基。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减小地基变形量。

2.4 CFG 桩法

采用CFG 桩法同样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如表1 所示为常用的成桩技术指标。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来看,通常桩径不超400mm,桩长在8~15m 范围内,施工工艺与沉管碎石桩接近,要求加强混合料配比控制。根据设计坍落度确定水量,应按照固定比例在沉管内添加水泥、粉煤灰、石屑,最后注水搅拌均匀,充分发挥材料胶凝作用,使桩身强度达标。实际采用沉管灌注方法,可以将坍落度控制在4cm左右,结束时应严控拔管速度,确保达到1.2m/min。此外,可以采用长螺旋钻孔方式,可以进行混合料灌注,坍落度通常在20cm。根据地基深度合理设计钻孔道,并加强钻进速度、时间等参数控制,要求提钻速度与送料速度保持一致,有效保证灌注质量。成桩后进行养护,确认强度达到设计值70%时进行抽检,确认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高出至少0.5cm,抗压强度等参数符合规定。在基坑开挖阶段,应保留人工开挖厚度。使用机械开挖,破桩头时一旦出现断桩情况,要求标高比设计值高。针对局部断桩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进行接桩处理,选用强度等级高于桩身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成桩直径比原直径大200mm,保证地基承载性能良好。

表1 CFG 桩技术指标

2.5 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作为先进的地基加固手段,需要提前制定加固计划,做好钻机设备准备。完成打孔作业后,应确认钻孔质量合格,洞内不存在堆积碎土,然后进行注浆管道处理,确保管道输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运用该方法,能够对淤泥质土层进行加固处理,通常治理层位于中砂层下部。在规定地基位置布置注浆管,使用高压装置注浆,要求加强喷浆压力把控,至少达到2MPa,确保浆料能够达到对应位置,做到均匀覆盖地层,发挥水泥固结作用。通过使土层较好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固结体稳定性。在工程对地基稳固度提出较高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对淤泥土层进行加筋处理,进一步提升土体稳定性。具体来讲,就是将塑料、化纤等材料合成处理,以聚合物形式埋入到淤泥层中。此外,也可以直接在土层中打入钢筋,使土钉与周围土体接触,在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促进土层和周围土体深入融合,构成复合土体结构。受注浆、插筋的共同作用,能够完成土层的斜向加固和水平加固,使淤泥土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避免地基发生侧向位移、沉降等问题。

3 结论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应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等情况选用适当处理方法,落实提高地基稳定性的根本原则。在应用垫层置换法、机械强夯法等不同方法施工时,应把握不同方法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有效提高地基处理水平,确保岩土工程建设取得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成桩垫层岩土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应用研究
面板堆石坝垫层施工及坡面防护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