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模式的变迁

2022-03-30李玉周田金凯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张 戈 ,李玉周,田金凯

(1.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3. 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北京 100194)

作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自1985年伊始,每5年公布一次调查结果,截至2021年,已经完成8次全国性调研。根据各阶段的调查结果,政府及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政策法规,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学生体质测评、阳光体育运动、体育中考、足球进校园等具体规定,对有效遏制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也逐步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鉴于此,本文认为全面梳理和深入探查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政策变迁过程及其存在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学生体质测试科学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变迁

197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首次制定了详细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相对于《劳卫制》而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删除了射击等军事项目元素,增加了计时仰卧起坐、往返跑、实心球等身体素质的测试内容,体现了跑、跳、投等运动能力,这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理念相一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强调了根据不同组别(年龄或性别)颁发银色绿叶、金色绿叶、金色金叶奖章,以期达到激励的效果。此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自主权,提高了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开创性建立了由学校主导参与的测评模式。《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历经1982年、1988年、1990年3次修订,并应用于1991年、1988年、200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在具体测试中,取消了对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工作人员条件要求较高的项目,针对儿童组实际情况还增加了难度系数更小的项目,如立定跳远、50m跑等,扩大了测试项目可供选择的范围,此外根据地域特点还增加了游泳、滑冰等替代项目,更有利于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展开。此阶段,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衡量标尺,“达标化”是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也逐步增加了许多新规定、新做法,如将评分标准细化为优秀、良好、及格3个等级;以评分法代替达标法的评价方式,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遵照不同的评分标准。这些修订措施,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另一方面评分标准予以量化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除了对达标学生表扬并颁发奖章和证书外,还可以将体质测试分数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

学生体质动态变化是学生体质测试政策制定、变迁的根源和内在逻辑。1988年,国家学生体质数据库建立,形成常态化保障机制。1990—1992年,覆盖大中小学的《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学生体质达标,以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有效改善了学生锻炼不足、运动能力降低的状况。从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全国学生体育锻炼组织开展的情况来看,学生体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如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减小等。但农村学生近视率上升、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学生的耐力素质、心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等均有明显下降。1990年、1995年、2000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后增加了皮褶厚度、月经初潮、首次遗精等反映青少年肥胖、性发育的指标;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1985年增加了800m跑、1 000m跑的耐力测试项目,体前屈的柔韧性项目,引体向上、握力的力量素质项目等;此外,还新增加了医学检查项目。从中可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运动素质测试项目占比较大,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凸显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以提高学生体质和其运动技术水平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2002年,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出台,在测试年龄、测试内容、评价体系、评分标准、奖励机制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加大了区分学生年龄与身体发育情况的作用,以小学一年级为起点,将测试内容细化为3个年龄阶段,增加了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相关测试内容,提高了不同年龄段的区分度;在评分标准方面,降低了整体难度。以男生1 000m跑为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满分标准为3min29s,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满分标准为3min15s;《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及格成绩为5min04s,《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及格成绩为4min25s。标准的降低使学生更容易达到及格成绩,满分也相对容易一些;对于达不到及格成绩的学生则以鼓励完成全部测试过程为目的,激励其坚持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文件还增加了参加运动会及获奖、学生干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等特殊加分,且加分可累计,旨在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并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运动成绩异常优异的学生,鼓励其向更高层次的运动和竞技体育方向发展。

表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及分值(2002年)

2002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并于同年完成学生体质监测网络全国性覆盖,形成了每2年1次的全国7~22岁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2004年,教育部建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实现了测试数据的网络化。2000—2005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一步提高,但视力不良率和肥胖检出率却进一步上升,城乡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耐力、心肺功能等指标进一步下降。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至此学生体质测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变更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完善。

如表2所示,其具体指标体系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4个部分,不同年龄测试标准不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占比做出了大幅调整,将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等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分值降低,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指标占比提高;此外,对于能够通过科学锻炼明显改善提升的项目,特别是1 000m跑、800m跑等下降最明显的指标,予以较大的分数权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对评分表的等级划分做出较大调整,下调优秀等级比例,上调良好等级比例和不及格等级比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为达到标准要求而更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表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新增指标及指标类型(2007年)

2014年开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新一轮修订(测试指标见表3),将所有组别测试项目统一设定为必测项目。此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体质普遍薄弱项目的分值比例,对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增加附加分,且加分项均为学生薄弱的测试项目;并且规定了测试成绩未达到50分的学生,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表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2014年)

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至今,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政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虽然不断修改和调整,但是始终突出“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持续完善体质测试的组织和制度,增进了体质测试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以期学生体质测试的修订升级能够在促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发挥更多积极影响。

2 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监督政策和体系的变迁

1999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网络”,至2002年形成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心、省级学生体质监测站和校级监测点的三级网络,为更好地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强化学生体质测试的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7年起,教育部启动学生体测结果面向全社会公布并将其制度化。此外,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动态监督情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开展督导检查,每2年进行1次,督导检查结果也向全社会公开。

2001年,为进一步推进学生体测工作,教育部细化测试数据、达标率等具体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体育专项督导和学校自查内容,纳入了学校重点工作成效评估体系,并于2007年进一步确立了学校体育专项督导与结果公告制度。2008年,教育部提出研究建立学校体育多项督导评估体系。2012年,教育部提出定期督导评估制度,至少每5年进行2次综合性的中小学学生体质督导评估,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常态化。2017年,《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颁布。办法要求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启动体测成绩的抽查复核制度,分析发布趋势报告;此外,还要实现专项督导评估新常态,每2~3年审查1次,形成省级评估报告,最终上报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3 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执行与评估模式的变迁

有学者提出,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消极,测试结果信息反馈不畅、不及时。学生有较强的查询个人体测结果的意愿,并期望获得一些相关指导信息,以达到提高自身测试成绩和进一步增强体质的目的。但学生不了解体质测试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愿参与,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体质测试感到枯燥厌烦。2009年,余卫平通过对广东地区学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60%以上的学生对体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不理解并存在抵触情绪;80%左右的学生不会在测试前进行练习,甚至有50%以上的学生没有着运动装、运动鞋参加测试。此外,学生普遍对测试具体过程、评价标准不清楚。

高校体质测试方式可以概括为2种:一是学生自主安排测试时间,这种方式往往占用大量的测试人力资源,导致学校工作负担较重;二是学校组织集中测试,该种测试方法多占用体育课课内时间开展,影响正常体育教学进度。还有不少学校将体测工作放在课外实践部分进行,但这给体育教师增加了大量额外的工作量。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体育教师严格测试过程和标准,就会造成不及格率飙升,从而引发学生和学校的不满。此外,在实际测试中,测试仪器的规范使用及其本身的精密度、老旧折损等情况,也使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容易令人质疑。测试结果涉及大量信息的记录、输入与上报,难免造成漏报、修改和乱报等各种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政策涵盖标准制定、测试执行、结果监督等各个环节,促成了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的多方联动,在测试目标、测试项目、测试标准、操作办法、奖惩机制、督导评估等方面也取得了不断的改进升级。但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体测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仍有不足,多以完成要求和任务为目的,其主观认知和实际参与的程度并未随政策发展而发生实质性改变,体质测试、反馈、健康促进建议或健康处方的闭环尚未形成;上级监督评价多以结果作为参照,忽视过程性监督评估,且监测人数少、比例低;在当前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共同负责的框架下,还存在责任主体不明、问责主体单一、问责范围较窄、承担责任方式单一等问题;也有研究者对评价指标体系质疑,认为其主要集中在健康相关的项目和数据,运动能力没有得到凸显,占比较弱;进一步反思后认为,测试数据不理想等表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并不能起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提升的作用,而这也很可能是我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中学生几类运动素质均呈下降态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体质测试结果看,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重新审视。

鉴于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执行和评估层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第三方监测机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7年试行以来,经过2次修订完善,其内容覆盖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多个方面,且目前均为必测项目,体现了与国际接轨和强制化的特点,对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其实施过程中存在数据失真等诸多问题,从而引起学界的深度探讨,主要观点有以下4条:(1)在制度执行机制上,该项工作由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各级学校负责完成,再由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复核抽检,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和受测学生群体属于具有密切控制/影响关系的关联方,因此这一机制的质量控制属于“关联方”监控,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应开展第三方监控。(2)在设计环节上,重视测试与评价环节,没有体现反馈与提高环节,有学者提出测试应包括反馈与提高环节的“闭环机制”。(3)在具体实施条件方面,存在经费缺乏导致体育场地器材不足、难以购买测试仪器和支付工作报酬,测试和数据上报技术跟不上、测试安全顾虑等现实问题 。(4)复核抽检的环节仍属于教育系统体制内部的质量监控,应积极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中立身份来实施学生体质测试及信息的收集与评价。上述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在宏观制度设计和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制度性问题,由此提出了引入第三方进行测试的观点,但基本仍是理论分析,有待深化到具体可操作层面。事实上,学生体质测试第三方实施在实践中已见萌芽,如深圳龙岗区小学由专业公司进行体测,避免了学校的仪器和人力投入,设备和技术有保障,且数据反馈及时。徐荥等对广东省的调查报道显示,有2所学校采用外包服务的方式完成《标准》测试数据的采集与上报。这些案例可以成为学生体质测试第三方实施的制度设计、效果验证与经验总结的实际素材。

学生体质第三方监测机制的构建,目的是有效改善当前监测机制的弊端,最大程度上解决学校不重视、监测目的不明确、监测数据不真实等方面问题。第三方评估还能提高监测效率、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同时也能减轻各学校负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质监测的主动性,促使社会、学校实现资源互补,有效发挥家庭监督作用。

4 结 语

学生体质健康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经多年深化和发展,已建立起一系列政策标准、监督机制和执行体系。政策以学生体质监测结果为导向,体现出正面和负面2种政策效果方向,结合了教育部门的教育监督机制和体育系统的运动指导机制。为有效促进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高度重视,将学校的办学评价与学生体质测试挂钩,以测试结果导向激励学生完成体质测试并自主参与运动、寻求教师指导,以期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当前建立的体制机制及政策能较好地将系统的各层面、各角色串联起来,赋予我国学生体质测试良好的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相关先进经验。未来仍需持续开展学生体质监测,进一步分析趋势和现行政策效果,并针对性地调整评价体系、评价类目、评价指标,更进一步、更具体地展开调查和研究。此外,我国现行学生体质测试政策标准体系、监督机制和执行体系较多考虑到学校和学生2个方面,然而学生体质监测不能简单地依靠学校,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监测体系的顶层设计应将社会力量纳入考虑范围,对社会力量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引导。另外,在体质测试执行层面,应敦促各地推进保障教师或工作人员权益,激发教师积极性,保障测试有效执行。

鉴于我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在其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方面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现实需求,在公共服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国外学校体育服务外包的实践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都表明,引入学生体质第三方监测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可行之路,但当前研究仅限于理论分析层面,对于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实施路径缺少系统的理论总结和实际调查,因而无法为相关改革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未来可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第三方实施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