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混合 激趣促学
——例谈小学新入学学生队列队形之有效性教学

2022-03-30吴丽群

体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队形队列郊游

文/吴丽群

队列队形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基本体操类的内容之一,也是体育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教师的“必教课”,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良好的秩序感,以及教师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轻松、愉悦、快速地排好队列队形,笔者尝试运用“加减法”激趣促学,产生了“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良好效果。

一、策略与释义

加法和减法是基本的算术运算,这里将其引入低年级队列队形教学中,是指对教学技术要求及其重难点的处理策略。所谓“减法”是指根据学情,将教材整体的技术要求切分成若干个小要求,加以简化,使人人易学、会学,达到循序渐进助学习。所谓“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将主教材中切分出来的小碎段技术要点层层递进、叠加,达到按需选材,“短平快”地穿插学习。二是指将若干个在主教材基本技术要点以外的元素或教材外部元素(如儿歌、游戏、室外空间等)融入到学生的技能学习中,做到以儿歌游戏,深入浅出乐学习,因地制宜,巧设参照物促学习。

二、案例与运用

(一)集合(表1)

表1 集合的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空间定位感较差,离开了教室的门窗桌椅等参照物,经常连自己的班级都找不到,更何况与很多不认识的新朋友排队。因此,如果第一节室外课就急于重新排队,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尝试以“加法”(儿歌唱游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以“减法”简化排队要求,让学生按照室内课的座位顺序排好队形队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教师一进教室就播放《去郊游》的儿歌,吸引孩子们愉快地跟唱。这时,教师问学生:“喜不喜欢去郊游?”在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喜欢”后,教师告诉学生:“去郊游要遵守纪律不能迷路,后座的小朋友双手要搭在前座同学的肩膀上,不能掉队。教室里和谁在一起,郊游搭火车还要和他在一起,可以做到吗?”在学生回答“可以”并按要求搭起“小火车”后,教师见机唱起《去郊游》,让孩子们边唱边行动起来。当教师在唱到“汽车汽车快快跑,路边小狗”时,噤声停下来单手放在耳边,学生就会大声高兴地回应:“汪汪汪!”然后,教师继续唱“去郊游去郊游”时,孩子们会紧接着应道:“我们出发了!”如此,师生便在这一唱一和中,活泼又欢快地“开火车”离开教室,来到了操场。

在室外,运用“减法”,按照教室里面座位的位置排成八路纵队(该纵队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将同桌前后(现行教室座位往往是男女生同桌搭配,这种异质分组法不仅有利于男女同学之间学习互补,更能改善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果)站立合并成四路纵队开始学习。

最后,在简单排好队伍后通过《快快躲藏》的游戏改变集合方向,培养学生快速排队的意识,进一步巩固自己集合的站位。在带领学生玩这个游戏时,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小动物遇到危险,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教师的对面找到自己之前的位置,没找到的将视为被抓。”游戏开始时,教师带领学生边唱“一条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边模仿鱼儿四散游动,并寻找学生临时搭建变换的“渔网”去“钻”。当学生活动开后,教师可以大喊道:“渔夫来了!”这时,学生立刻会条件反射地大叫并急忙在教师的对面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在欢快的气氛中巩固站位,学习队列队形。

可以适当采用“加减法”,如将男、女生的前后两排位置互换,或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站在最靠近教师的位置,或采用男女学生交错(男生第一、三排,女生第二、四排)的排队方式,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立正、原地踏步走(表2)

表2 立正、原地踏步走的问题及对策

初入小学,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学期,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他们喜欢儿歌、游戏,这也是一年级的新生在幼儿园阶段最熟悉、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立正”前,笔者先以“加法”《看谁反应快》的游戏导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认识本课的知识点:四指空拳、挺胸、收腹、立腰。随后以“减法”的形式将学习要点简化为口诀,再与口令相融合,以儿歌的形式做“加法”,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提示要点,要求学生边模仿、边复述教师教授的儿歌,逐步让学生达到规范要求。在完全掌握立正技能之后,再将学生喜欢又耳熟能详的《木头人》的儿歌,改编为“我们都是解放军,立正站好最威武”,以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产生良的教学效果。

至于“原地踏步走”教学,笔者则用儿歌口诀(“①1—2—1,左脚先走,1是左脚!②1—2—1,四指空拳,前后摆动!③1—2—1,抬头挺胸,眼视前方!④1—2—1,挺胸收腹,立腰踏步!……”)进行教学,同时边示范、边提示大部分学生做得不好的身体部位,在学生达到第一句口诀的要求之后,再将口诀改为下一句,让他们将自己的动作依次与教师的示范动作及口诀相比对,自主学习、纠错,从而逐渐达到规范要求。

(三)原地转法(表3)

表3 原地转法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曾听过一节题为《左右》的数学课,设计了很简单的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模仿下楼梯,体验用右手扶楼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教师问学生下楼梯靠哪边走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靠左边。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肢体协调性较差,空间知觉的能力也比较差,方向感不强,对于非对称结构的动作和左右方位的掌握感到吃力,普遍存在思维指向不稳定的现象。

为此,笔者对原地转法教学做了如下改进:首先,运用“加法”,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将儿歌《小手拍拍》的歌词改为:“左(右)手在哪里?左(右)边在哪里?用手指出来……”以唱游的方式辨清方向,并在同一个方向转一周。其次,运用“减法”,不要求学生以脚跟为轴转动,而改为以指定方向的脚先踏步的转法练习原地转法,直至在第二课时才让学生体验以脚尖及脚跟为轴的方法练习。这种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易学乐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看齐(表4)

表4 看齐的问题及对策

在“看齐”教学时,笔者告诉学生,不管是排纵队还是横队,“看齐”都是一整组的小朋友以立正的姿势转头或伸臂(“减法”),这可以通过一起玩游戏《躲猫猫》来实现(“加法”)。游戏规则如下:由四个“抓猫猫者”(裁判)与每组的排头学生对齐,若“抓猫猫者”(裁判)看到排头以外的其他同学,这一组就是躲猫猫失败,比比哪一个小组会获得“躲猫猫”游戏的冠军。如此一来,当教师一下“看齐”的口令,学生就精神抖擞地把自己绷得紧紧的以对齐,生怕自己的组因对不齐而被“抓”,从而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良好效果。

三、小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一年级新生的队列队形教学,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注重以儿歌、游戏,创设活泼、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适当采用室内外结合的形式,减少干扰,因地制宜,设置参照物,同时关注学情,适时分解重难点,降低难度,抓住课堂时机,穿插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要求学生练习正确、熟练、规范,最后再强调练习的精和严。唯有如此,才能减少队列队形学习的枯燥味,改变一年级新入学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最终达成扎实有效实施队列队形教学,提高课堂学习的组织纪律性,构建良好体育课堂环境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队形队列郊游
智能网联车辆队列紧急工况控制策略设计*
快乐郊游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青春的头屑
快乐的郊游
走,一起去郊游
队列操练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