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篁”之声 民乐之美

2022-03-30张竞文

学苑创造·C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芦笙三中大家庭

张竞文

2021年12月6日,在钦州举行的广西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中,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的新篁民乐团演奏的《桂风畅想》,以97.99分的高分夺得金奖第一名,并将作为唯一一支中学器乐团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中小学第七届艺术展演。丝竹儒雅,水墨丹青,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集团结与智慧于一体、感性与艺术相承的大家庭——新篁民乐团。

新生之竹

“新篁”二字受《南宁三中校歌》中“譬如新篁,箐茂匪穷”启发,意为“新生之竹”,寓意着三中学子在南宁三中学习的过程如同节节攀升的竹子,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断培养清雅脱俗的文艺素养,弹奏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鼓瑟齐鸣,挥洒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

2018年12月,南宁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区正式开设民乐课程,2019年5月,新篁民乐团正式成立。整个民乐团由弹拨组、弦乐组、胡琴组、打击组、吹奏组等五个声部组成,是一支全编制的中学生民乐团。乐团成立不到半年,就迎来了第一次正式演出——参加2019年南宁市中小学生民族器乐比赛暨南宁市学生民族乐团成立仪式。民乐团29名队员稳定发挥,为观众演奏了民族器乐作品《金蛇狂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肯定。首场正式演出的成功,令团员们士气大涨,倍感振奋。

每年新学期开学,民乐团就开始招新。民乐团的负责老师梁毅、王园、苏鹏珵先通过家长会宣导民乐团,介绍乐器,吸引家长鼓励孩子报名。乐团指挥王园老师介绍,“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乐团只有30多名成员,经过两年的入学招新,现在已发展到60人的规模,今年开学又有新成员加入。”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为了让全体成员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长,在团队中发挥最佳的状态,民乐团的指导老师会根据成员们的实际情况,定时定点进行分层分段式教学。民乐团组建至今,总共开展了六个学期的演奏课程。团员们在每周一节专业课的基础上,每周末还增设一节合奏课程,1+1的日常授课方式以及老师们的因材施教,大大提高了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

乐团成员并非职业乐手,所以在完成一个演奏作品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音准、节奏、音乐表情的不准确等。准确的音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定音要准,二是演奏中的音要准。民乐团的成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视唱练耳的训练,所以在每节训练课开始之前,老师都要教大家把每一件乐器的音校准,接着将练习曲模唱一遍。只有把音唱准,才能在演奏时找准音。准确的节奏是全体乐队演奏整齐的重要保证。针对成员们最容易出现的赶节奏、节奏不稳和音乐表情表达欠缺等问题,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大家:学会看指挥和听乐队。

1908班的雷棕茜是二胡组的,二胡零基础的她万万没想到选了一件最难找音准的拉弦乐器。为了能准确找到音阶,雷棕茜用了一个“傻办法”——在琴杆上标记音阶的位置。“音阶虽然找到了,但刚开始因为不熟练,拉出来的曲子特别难听,我们都觉得很搞笑。但老师鼓励我们‘凡事都有个过程’,经过半年的不断练习,我们终于可以拉出一首完整的曲子了。在合奏的时候,我们还要看指挥,‘靠’音准,这样才不会走偏。”

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1902班的赵思捷小学时期学过吉他、钢琴,有音乐基础的他选了唢呐。全团目前只有一把唢呐,赵思捷选择的理由是——挑战未知领域:“鋼琴属于弹奏类,吉他属于弹拨类,只有吹奏类的我没碰过,既然进来了就选个更难的学习,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赵思捷不但娴熟地掌握了唢呐的吹奏方法,还学会了作曲和编曲。他把团队的合奏曲目《桂风畅想》改编成了电音爵士版,展示出自己的音乐天赋。

乐团里还有一把芦笙,吹奏者是2124班的贾夏达吉。贾夏达吉来自苗族芦笙世家,是全团为数不多“傍技在身”入团的。为了凸显他的技艺,也为了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指导老师特地在《桂风畅想》中加了一段芦笙独奏。加入“新篁”这个大家庭,贾夏达吉非常高兴,表示今后要教同学们吹芦笙,继续做好芦笙传承。

“乐团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有学生报名,我们都吸纳,不管是零基础的、半基础的,还是演奏水平已达一定级别的,都能在乐团里找到合适的位置,成为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王园老师说,“学生们一步步走来,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去年12月的钦州之行,按计划第二天才是彩排过场,老师让团员们放松一晚,逛逛北部湾大学,但到了晚上,学生宿舍却传来乐器的演奏声,老师走过去看,发现所有的成员都自觉地分组练习,“叮叮咚咚”好不热闹。凭着这份认真的态度,在最后展演的比赛舞台上,新篁民乐团顺利演奏了具有苗族欢歌音乐元素的《桂风畅想》,用乐声诠释了乐团的宗旨“传承古典民乐之声,弘扬中华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芦笙三中大家庭
岜沙芦笙节
你好,你好!
你好,芦笙
开学啦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秀秀台
芦笙恋歌
根性文化的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