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2-03-30刘晓

种子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

刘晓

摘    要:文章从分析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现阶段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小麦病虫害种类,并分析了如何科学地進行小麦病虫害防治,为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在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小麦种植过程也受到了环境影响,出现了病虫害发生概率不断提升的现象。不仅使小麦种植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最终的产量,使农民的经济效益遭受损失[1]。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保证农民在种植农作物当中获取到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就要对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1 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病虫害影响严重

现阶段,我国市面上推广的大部分小麦种植产品虽然产量非常高,但其本身抗病性较差,尤其是可以抵抗常见的纹枯病、小麦根腐蚀病、小麦全腐蚀病的品种非常少见。此外,虽然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均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大,小麦产量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产生的病虫害问题愈发严重,使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同的病虫害对不同的小麦品种带来的影响有所差异,由于人们对这些病虫害认识不够深入,因此无法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质情况及时防治,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并且使小麦种子质量不高。

1.2 病虫害防治方式不当

许多农民按照传统的种植观念来种植小麦,他们认为小麦病虫害属于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对病虫害给小麦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深入了解发病原因,无法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对于发生病虫害具体的种类分辨不清,无法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正确控制,即使有些农民能分辨出病虫害的种类,在防治方法上大多采用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这虽然在短期内抑制了病虫害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但农药对小麦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同时农药残留不仅会极大地污染周边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对于农药种类混淆不清,不能对症下药,导致小麦受到病虫害和农药的双重影响。

1.3 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

种植户对于小麦的种植最好采用集约化的大面积种植方式,但当前更多的是发展传统小农经济。种植户会零散化种植田地,但是现在许多农村劳动力都涌入了大城市,造成小麦种植过程中劳动力匮乏。加上农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针对小麦病虫害所采取的防治方法较落后,而且大多数农民在发现病虫害后常常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向当地农业种植部门反馈种植情况,使病虫害防治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最后酿成小麦减产减量的严重后果。

1.4 科学综合防治技术缺乏推广

许多农民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化学防治,高度依赖农药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化学防治技术实施简单并且农药起效快,防治效果能够立竿见影。然而对于一些其他更加科学的农业防治技术,如小麦种植过程中合理轮作、小麦种子选择方面的品质把控,在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播种器并合理灌溉浇水,注意田间卫生等生物性的防治技术并没有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目前一些生物型农药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正在被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但由于这些药品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防治效果不稳定,农民对于这些药品的接受程度不高[2]。

2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2.1 种植前期的技术要点

1) 小麦种植前全面进行化学除草。在传统的种植技术中,田间除草一般在春季开展,但春季进行化学除草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是春季草木生长旺盛,并且杂草生命力极其顽强,减少了有效的除草时间段。其次如果在春季进行化学除草,刚播种的麦苗与杂草相互掺杂,有效药用面积较少,不能很好地根除杂草。再次春季小麦幼苗较脆弱,在田间除草的过程中容易使其受到损伤且药物喷洒效率较低。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应该在小麦尚未播种前进行全面彻底的化学除草,从根部清除多年生长的杂草,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良好。

2) 不同小麦品种选择不同的播种期。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种植小麦的传统经验,小麦从种植特性方面可以分为冬性、弱冬性、春性品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民需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土壤的酸碱性、季节的变换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保证小麦的产量。此外,在选择合适的品种后,要根据小麦种子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综合大量的农业调查数据显示,冬性品种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初期,但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播种时期应提前,反之要推后一些。

3) 科学合理预估小麦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在小麦播种初期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质地、土地的大小等情况,充分做到“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种”。并且结合每块地的水肥条件以及农民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每块田地产量指标作出评估,然后再根据估计好的产量计算需要用到的麦苗数量,进而根据麦苗数量和播种后种子的发芽率计算出具体播种量,后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评估出需要播种的深度。

2.2 种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 及时检查和保证全苗。在播种之后要注意检查麦苗生长情况和出苗率,并且及时补栽和集中浇水,尽量做到麦苗在生长初期一直保持全苗。

2) 把控灌溉和追肥过程。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每次灌溉的时间,做好灌溉后田间的管理工作。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适度把控的原则。

3) 小麦种植中的季节管理。随着季节更替,小麦生长也进入了不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情况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科学合理地管理麦田。例如要利用季节特性,采取相应方式,提高小麦产量。严格管理小麦拔苗期,科学有序地灌溉与施肥,提升小麦的高产性能与千粒重。此外,春季小麦在孕穗期要着重注意灌溉次数,这一时期合理灌溉能增加小麦的颗粒数,并且保证土壤的有效蓄水能力。

4) 小麦种植后期的田间管理。从小麦孕穗期到小麦成熟期,小麦的麦穗及颗粒数逐渐变多,是决定后期小麦质量与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该时期要加大田间管理力度,避免小麦倒伏,影响小麦生长。另外,小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需水量较多,在這一阶段要注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采取在小麦扬花后的10~15 d集中对小麦进行灌溉和施肥,从而有效缓解小麦根系衰老,促进小麦穗粒增多。

3 小麦病虫害的种类

3.1 小麦病害种类

1)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现阶段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发生率最高并且对小麦为害最大的病害种类。小麦的锈病主要有条锈、叶锈、秆锈3种,在病害表现方面常呈现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的特点[3]。小麦锈病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形成了夏孢子世代侵染小麦的恶性循环,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远程传染病害。小麦锈病发病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或秋季,发病的严重程度根据雨水量的多少而变化,雨水量越充沛感染的品种和面积越大。

2)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小麦种植地,这种病会严重损害小麦的产量。如果人们误食患此病的小麦会出现头痛、呕吐等急性食物中毒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察觉并长期食用甚至会导致器官病变。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于小麦孕穗期,遇到雨水小麦赤霉病会加重,反之则较轻。并且对于同一小麦品种,种植在低洼、湿度较大的田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较高,种植在较为干燥的环境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较低。

3) 小麦花叶病。小麦花叶病是一种土传性病毒,患病的小麦呈现出麦秸秆黄色斑驳,麦苗中上部叶片会变成紫红色,麦苗的中心叶片呈现淡黄色,严重的麦苗会呈现出扭曲褶皱状枯死现象。如果小麦花叶病大面积传播,整片麦田会显著变矮,叶片呈现出松散匍匐的姿态。

3.2 小麦虫害种类

1) 麦蚜。麦蚜虫又叫蜜虫,这类害虫会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吮吸小麦汁液使小麦枯黄,造成小麦生长速度缓慢,使叶面卷曲,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污病。

2) 黏虫。黏虫是一种常见的迁徙性大害虫,其飞翔能力特别强,每年大约有4次迁徙性虫害活动。春、夏两季节从南方飞向北方,秋季再从北方飞回南方,对各地区的小麦种植为害极大。而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品种是东方黏虫,该类害虫喜欢在小麦的嫩叶端产卵,繁衍能力极强,一旦感染会导致大面积小麦减产。

4 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精心选择优质麦种,提高抗病能力

以小麦锈病为例,由于小麦锈病的危害性极大,会对小麦的整个种植和生长生产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种植前选择小麦品种时,就要着重选择一些抗病率较高、品质优良的小麦种类,以降低在种植过程中小麦锈病发生的概率。首先,要根据小麦种植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种类选择与划分,调查人员应该考察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选取优良小麦品种后,在播种区域提前施加一定量的菌性肥料。其次,同一区域每一块田地间的种植种类也应不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某一种类感染病害后迅速扩散。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也要及时收集天气信息,合理控制每个品种种植的时间,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轮播种植。为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可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采取喷洒药物的方式预防病虫害。例如使用氮化氢和粉锈宁,按照合适的比例调和并大面积喷洒,及时观察小麦在喷洒药物后的具体反应并记录相应数值[4]。在喷洒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配比浓度,避免药物过浓,无法达到预防效果,导致小麦苗发生烧根现象。在小麦感染病虫害后,也可以采取结合机械化设备喷洒药物。

4.2 区域化科学管理,营造安全生长环境

以小麦纹枯病为例,该病害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在防治技术方面也应该进行特殊管理。首先,针对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分类整治,采取区域格式化管理,隔离已经感染的小麦和未感染的小麦,为小麦生长营造更加安全的生长环境。其次,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农业防治的手段是指在小麦种植的生长初期就提前根据小麦的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种植的不同地点进行区域化管理,种植在潮湿地区的小麦着重防治。药物防治的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物的调配来灭杀小麦中的有害微生物,可以通过提取立克锈和纹霉清,再加入2%的氢化物,按照1∶3的比例灭杀微生物,实现有效预防纹枯病的目标。再次,组织相关的农业考察队调查不同地区病虫害的发病种类、发病情况与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制订相关防治措施。

4.3 定期翻耕田地,实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

首先,相关技术部门要加大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力度,将农业防治与各种药物防治相结合。与此同时,也要对已经种植过的土地进行翻耕,保证土壤的肥力,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害虫。其次,要做好土地类型的规划,给种植土地设置标志,定期利用阳光照射给土地进行灭菌处理,把小麦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遏制在萌芽期间。再次,通过在前期种植阶段施加一定量的吡茨灵,进行搅拌后用试管装满碱性粉融合吡茨灵滴剂,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溶液,均匀地撒入土壤中,有效减少害虫数量。在小麦成熟收割前也要定时喷洒抗蚜威,也可施加氮氢肥充分提升防治效果[5]。

此外,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还需要加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力度,降低防治成本,提升防治效率,有效减少农药污染,确保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并且现阶段集约化小麦种植模式越来越多,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小麦病虫害也相对集中,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器械选择种类更加丰富,比较适合开展集中性的专业化防治,以及对麦蚜、条锈病等暴发性的病虫害防治。例如现阶段有些地区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研发了集约化、大规模的化学除草以及“一喷三防”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虫害带来的损失[6]。

4.4 增强病虫害认知水平,建立完善综合的防治体系

当某一地区发生病虫害之后,应加强相关人员的组织与引导,积极动员种植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当地相关农业部门协同作战。首先,对于该地区的小麦种植要派遣专业人员,加强种植过程中的实时督导,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出台病虫害紧急防控相关措施,在发现病虫害之后有条不紊地部署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病源。其次,要根据当地小麦种植的不同品种与不同地区种植技术先进程度、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重视程度来制订综合防治体系,合理设置一些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典型示范区。再次,要做好对病虫害科学的防治技术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对小麦种植的影响,普及科学的病虫害辨别及防治技术,派遣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实地指导小麦种植过程。

5 结束语

为了提升我国小麦种植的整体产业,提高我国粮食质量,保证国民粮食安全,必须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种植前期做好完善的预防措施,在种植过程中做好田间地头的病虫害管控工作,在小麦成熟后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及时管理。并且我国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小麦种植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成.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分析与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9(8):168.

[2]曲丑元.关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1(2):50.

[3]魏训培,卢红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30):111-113.

[4]刘艳.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8):34-35.

[5]阿不都许库尔·赛买提.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践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1(5):47.

[6]赵小华.新探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21(24):104-105.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滨海盐渍化土壤对冬小麦种植影响及对策措施
临沂市小麦种植优势及技术探析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