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

2022-03-30宋磊

种子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

宋磊

摘    要: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我国农业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国民对玉米的需求,我国应积极研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与普及,以提高国内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农业技术推广概念,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健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制度等具体方式,为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方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国内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广泛。日常生活中,国民将玉米视为粗粮食用。玉米还可用作饲料、发酵加工以及制糖等,应用广泛,所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1]。相比小麦以及水稻等粮食作物,玉米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以及运输便捷等优势,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因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以及推广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以及整体农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推广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实现技术的高效推广成为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农业技术推广指应用基地试验、模式讨论、技术培养以及服务保障方法,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介绍新型生产技术,同时为其生产以及经营全流程予以指导。不仅如此,农业技术推广还需要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介绍我国颁布的农业扶持政策、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先进生产经营经验,以此推动农业生产新型技术潜藏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与推广,促使我国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农业技术科学研究部门、农业理论知识传授部门、群众自发建立的科技组织以及技术推广负责组织。上述體系的构建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是单位建立的,需要依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众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通力合作,方可推动农业推广技术体系的日渐发展与完善。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品类选用与加工

农作物对气候环境都有一定依赖性。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种植户必须结合本地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所选择的种子必须具备较高的纯度,同时筛除种子内杂质或是感染病虫害的种子[2]。

此外,种植户在播种之前,需要先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利用暴晒的方法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浸泡种子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温水浸泡与冷水浸泡。种植户需要结合种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浸泡,以此加快玉米种子发芽速度。但是,玉米种子浸泡之后,不可长期堆放在阳光之下,也不可暴晒,需要置于通风良好而且空气干燥的环境中,以免产生发霉的状况,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式予以处理。种植户要保证玉米种子发芽率、纯度以及净度理想,生长期间籽粒均匀可使玉米质量更为理想。

2.2 选地与平整

种植户在播种之前,需要先结合玉米种子种类以及特征,选用适宜的种植土壤,并开展整地作业。尽管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在贫瘠的土地还是营养丰富的土地,均可顺利生长[3]。但是,种植户选择肥沃且排灌便捷的地块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完成土地选择之后,种植户需要深耕土壤,为种子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起垄,以保证玉米在进入生长阶段后,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通风性。

2.3 播种

一般情况下,地块深度5 cm内温度均在10 ℃之上,便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期间,种植户应该科学设计种植密度。在通常情况下,紧凑型玉米品类种植密度设定为4 800株/667 m2左右;平展型玉米品类设定为4 200株/667 m2左右。科学的种植密可以使玉米个体发育更为健康,群体生长关系得到协调,使得土地养分以及光照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以增加玉米产量。

另外,种植户需要合理管理行距以及株距,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播种深度。例如,局部地块墒情理想,则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5 cm,若是墒情不理想,则应进一步增加播种深度,控制在8~10 cm。在播种结束后,应该尽快予以镇压处理,放缓土壤内水分蒸发的速度。

2.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具体可分为如下流程。

第一,苗期管理。一般情况下,补苗工作多在玉米幼苗3叶期之前结束[4]。如果田间玉米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出现玉米之间抢夺水肥资源等问题。故而,在进入4叶期之后,种植人员必须及时清理部分弱苗或是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种植密度进行适当调节。

第二,穗期管理。穗期内,玉米茎秆底部容易产生大量分蘖,种植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分蘖,以免干扰主茎发育。玉米穗期需要大量营养,种植人员可及时开展叶面喷肥工作,增加叶片生长时长。若是外界环境较为干旱,则必须定期予以浇灌,以满足玉米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要。

第三,花粒期管理。为了尽可能减少玉米植株耗损的养分,应开展隔行去雄工作,种植人员在种植期间应降低对玉米植株顶端叶片的损伤,不然将影响玉米产量。在进入后期生长期间,可予以浅锄处理,以优化土地墒情,避免出现早衰问题,如果玉米盛花阶段为持续阴雨天气,可开展人工授粉,以满足玉米授粉需要。

2.5 病虫害防治措施

就目前国内玉米较为常见病虫害种类,种植户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防治方案。针对苗期存在的虫害问题,可尝试在苗根邻近区域撒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的毒性土,或是为玉米幼苗喷洒含浓度为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等药物。若诊断为黑穗病,需要改善田间管理方式,建立轮作倒茬制度,第一时间拔除田间出现的病株,置于田外统一销毁[5],或是利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处理,有效控制黑穗病的发生率。若是诊断为玉米蚜虫以及黏虫虫害病症,可在害虫高发时间段,在田间安设杀虫灯以及黑光灯等,将害虫成虫完全杀灭;或是向田间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以达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

3.1 推广力度不足

如今,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年龄整体偏高,缺少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在玉米种植以及保护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所应用的方法较为简单,缺少相应的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在学习新型技术时,速度缓慢,这就使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一定阻碍[6-7]。我国相关部门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推广与普及力度较差,致使许多种植户缺少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了解。

3.2 制度体系不完善

就制度体系方面而言,我国当前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宏观管控以及技术指导,无法实现全方位推广,在缺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制度的支持下,许多推广行为与宣传行为并不能完全落实。技术部门与各个地方乡镇政府之间缺少及时沟通,不能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由此可见,我国必须优先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以此顺利开展推广工作。

3.3 栽培技术科研效果不佳

我国在玉米生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资金以及人力,旨在开发高产优质的玉米农作物,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玉米栽培技术依旧需要进一步发展。总体而言,科研成果在运用率方面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不能充分展现科研技术的价值。就国内玉米目前需求现状而言,尽管当前国内玉米产量持续上升,依旧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满足需求量,我国每年依旧需要从国外引入大量玉米。故而,提高玉米产量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际应用期间,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增大宣传力度,使玉米种植户切实感受到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以转变农民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态度。例如,宣传人员可以结合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分析,假设引入技术之后,玉米产量在300~480 kg/667 m2,在市场价格不产生变化的基础上,则农民经济收入在636~1 165元/667 m2,同时扣除生产成本300元/667 m2,则农民的净收入在336~865元/667 m2。宣传人员将经济收入置于宣传工作的首位,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同时可以改变农民的思想与态度。在宣传方式方面,有关部门可丰富宣传方式。例如采用聘请专家开办讲座的方法,提高群众对技术推广与技术运用的基本了解,改善宣传效果,为民众提供直接接触高产栽培技术的渠道。同时,可以尝试应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向农民定期推送关于高产栽培技术的视频或是文章,加深农民对技术的了解,激发农民使用高产栽培技术的热情。

宣传期间,有关部门需要覆盖如下宣传要点,包括品类的选择、播种方法、种植密度、田地清洁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现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8]。在种植密度方面,种植玉米期间,通常一垄地可种植两排玉米,种植户需要合理控制株距,并在每个穴内播撒两粒玉米种,单株留苗,确保700~100株/667 m2。种植的密度可结合玉米品类以及植株种类确认,如果种植户种植类型为紧凑型早熟玉米,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若种植的是平展型中熟玉米,则应适当降低密度。不仅如此,种植户需要合理控制玉米各个种植阶段的水肥资源,例如玉米在穗期,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防治病虫害以及加强水肥的管理,穗期通常需要中耕1~2次,尤其是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时需要深入中耕,以推动根系进一步发展,同时于后期第一时间施肥,定期进行浇水与排涝,清除感染病虫害的植株,以此保证玉米种植效率以及质量。

4.2 健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制度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构建期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需要和目标地有关部门开展积极的交流,并利用高产创建示范制度,在当地创建示范试点,为推广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为例,如今较为常用的地膜有3种类型,包括高压低密度聚乙烯一般地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微膜以及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超微膜,3种类型必须结合玉米种植方法、土地环境以及地势予以选用。在地膜应用以及推广期间,应充分发挥示范与技术指导的服务型功能,为所有种植户开展田间检测,設计合理的土地覆盖率以及土壤相关信息,科学选用地膜类型,为种植户使用地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此外,推广部门需和乡镇政府进行联系,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激发种植户的参与热情,使其愿意主动学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建立推广体系之前需要先开展本地区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在构建高产示范田的同时,认真分析本地的土地环境,并构建对应的田间档案,通过土壤化验采集工作,记录全面的信息数据,为后续本地玉米种植技术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推广人员采集的信息数据可以为技术人员设计种植方案提供相应的参考,技术推广部门应抽调与聘用大量优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与种植户中,了解其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今,许多乡镇区域为了加快农业技术成果高效转变,开始加强农作物新品种以及耕作新技术的推广,以更为健全的综合性相关技术作为辅助,建立推广组织以及群众培训体系。借专题技术培训班向种植户详细普及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内容,切实保证全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使得种植户在种子品类挑选、地膜采购以及化肥采购方面更加科学,通过合理调查研究以及指导技术,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推广部门在构建推广体系期间,需要重视技术运用的全阶段性,从初期选种到种植方式的指导,直至末期玉米收成的检验,都必须强化管理,积极推广综合性技术,结合种植户种植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

4.3 积极推广无性系栽培技术

无性系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技术,若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该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较为特别,技术原理是针对单株植物开展科学方式处理,以达到无性繁殖培养目的。单株植物的根须以及吸收系统相对发达,种植户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管控灌溉量以及施肥量。该技术在处理技巧方面要求高,有关部门在推广过程中,应向种植户强调处理技术的细节与要点,特别是灌溉用水、肥料以及生长环境控制等相关内容。在确保灌溉用水以及肥料质量的情况下,选用高质量的土壤,通过沟渠法予以栽培。

栽培期间,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秧苗存活概率,玉米秧苗根部需要向下延伸,同时注意引用高科技技术,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强化玉米自身抵抗病菌的能力,确保秧苗健康生长。此外,有关部门在推广过程中,应指导种植户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以及不同类型农作物彼此搭配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5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作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关系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应明确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制度,积极推广无性系栽培技术,保证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质量,以此提高地区种植户玉米栽培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爱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评《玉米育种技术与实践》[J].食品科技,2021,

46(8):332-333.

[2]刘松涛,曹雯梅,郑贝贝.国审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玉农76的选育及轻简栽培技术[J].种子,2020,39(3):132-134.

[3]赵建选,李峰,靳荣线.平菇“新科108”配套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1(6):171-174.

[4]吕冬梅,赵春永.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推广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1(31):29-30.

[5]赵亚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31):57.

[6]王斌.浅析四川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3):9.

[7]李秀霞.基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188-189.

[8]林彦彬,刘效朋,张雷,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38):270.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