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血清指标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2022-03-29李伊莎毕晓英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心肌心肌梗死

李伊莎,毕晓英

(大连市友谊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多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休克等,患者若未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尽早的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是一种心肌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其水平可有效反映心肌损伤情况,B 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是诊断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指标,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一种分布于心肌及横纹肌内的小分子色素蛋白,其水平变化情况可反映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2]。结合cTnⅠ、BNP、MYO 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特点,推测其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但目前临床上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cTnⅠ、BNP、MYO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后续临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早期治疗方案指导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 例,女36 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6.78±4.39)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17~25.07 kg/m2,平均BMI(21.62±1.28)kg/m2;合并症:高血压47例,糖尿病34例,高脂血症29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精神、智力发育正常;②突发性胸痛且持续时间≥3 h;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重度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风湿性或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急性心肌梗死的判定方法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新处县Q 波及ST 段抬高、ST-T 动态演变)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升高等变化,即可诊断。

1.3.2 资料收集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DX测定血清BNP、MYO、cTnⅠ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影响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验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价值,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AUC≤0.50:无预测价值,0.50<AUC≤0.70:预测价值较低,0.70<AUC≤0.90:预测价值中等,AUC>0.90:预测价值较高,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 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52 例,发生率为52.00%(52/100)。

2.2 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BNP、MYO水平比较(±s)

表1 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BNP、MYO水平比较(±s)

注:cTnⅠ,血清肌钙蛋白Ⅰ;BNP,B型尿钠肽;MYO,肌红蛋白

组别发生急性心肌梗死(n=52)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n=48)t值P值cTnⅠ(μg/L)5.98±0.29 2.43±0.21 69.610 0.000 BNP(ng/L)198.63±2.47 68.74±2.35 268.909 0.000 MYO(μg/L)235.47±3.46 123.09±3.45 162.494 0.000

2.3 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分析结果 将急性胸痛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因变量(1=是,0=否),将血清cTnⅠ、BNP、MYO水平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nⅠ、BNP、MYO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血清cTnⅠ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血清cTnⅠ、BNP、MY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分析结果

2.4 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将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作为检验变量,急性心肌梗死作为状态变量(1=是,0=否),绘制ROC 曲线,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均>0.70,预测价值相对理想,其中以联合预测效能最好,见图1。各指标对应的最佳阈值、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等相关参数,见表3。

图1 血清cTnⅠ、BNP、MYO水平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表3 血清cTnⅠ、BNP、MYO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基础,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较多且杂,其发病多与患者过劳、激动、暴饮暴食、便秘等因素有关,且上述因素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促使血小板在斑块破裂表面的聚集,形成血栓,而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管腔,致使心肌细胞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约有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2 d或1~2周存在前驱症状,表现为原有的心绞痛加重且发作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治疗效果变差,或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未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将显著增加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甚至病死的风险,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如何尽早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患者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 例急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 例,发生率为52.0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cTnⅠ、BNP、MYO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nⅠ、BNP、MYO水平过高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影响因素,其中血清cTnⅠ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 曲线,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均>0.70,预测价值相对理想,其中以联合预测效能最好。表明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肌坏死,而血清cTnⅠ水平是临床上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标志物。正常情况下,cTn 是以cTnI-C-T复合物和游离cTnI 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中约有3%的cTnⅠ分布在心肌细胞胞浆内,其他97%的cTnⅠ会与心肌结构蛋白产生结合,故血清中的cTnⅠ水平含量极低,当心肌细胞因缺氧、缺血等因素发生损伤时,游离型的cTnⅠ会迅速从心肌细胞内释放至血液中,随后与心肌结构蛋白结合的cTnI会逐渐分解,缓慢释放入循环血中,致使血液中cTnⅠ浓度迅速升高,且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水平[5]。此外,cTnⅠ具有独特的抗原性,当心肌以外的肌肉组织出现损伤或其他类型疾病时,血清cTnⅠ浓度并不会超过其正常临界值,其可鉴别CK-MB难以检测的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BNP 是一种有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其主要在心室内表达,对心脏功能调节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临床上常用BNP 评估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情况。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水平是以108个氨基酸组织的前体形式存在,故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极低,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或破损时,BNP会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被裂解为由76 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然后被释放至血液循环中,致使血清BNP浓度持续升高[6]。同时,血清BNP水平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其水平持续升高,通常提示患者病情未得到良好控制或正进一步加重,故血清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BNP在脑组织中也有表达,当脑组织存在缺血缺氧性坏死时,也会导致血清BN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而MYO是由珠蛋白与正铁血红素结合形成的一种小分子色素蛋白,其可与氧(Oxygen,O)进行可逆性结合,形成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MbO2)。MYO 多分布于心肌及骨骼肌组织中,其在肌细胞内具有转运和贮存的作用[7]。正常情况下,血清MYO水平较低,当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发生损伤时,其可从肌肉组织渗漏至血液循环中,进而提高血清MYO 水平;同时MYO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出现在尿液中,故血清MYO 和尿MYO 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8]。有研究表明,血清MYO在早期心肌梗死中呈明显升高状态,且高于血清CK-MB 升高的灵敏度[9]。然而,MYO 在心肌及骨骼肌中均有表达,致使MYO 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不能区分血清中MYO的来源是心肌细胞还是骨骼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10]。因此,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弥补不足,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故临床上可通过持续监测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清cTnⅠ、BNP、MYO 水平变化情况,预测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性,为后续治疗方案指导、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以有效控制或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心肌心肌梗死
CircRNA-32011调控三氧化二砷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circPRKCI靶向miR-217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心肌桥是什么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