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03-29金罗剑郑胜利汪燕云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血常规内科感染者

金罗剑,郑胜利,汪燕云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江西 鹰潭 334200)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自1985年于我国检出首例AIDS 后至今,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的比例呈快速增长趋势[2],感染及患病人群复杂多样。近年来,AIDS 危险因素和危害人群越来越广泛,增加临床AIDS 的防控和治疗难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84 例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84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经本院HIV 抗体检测最终确诊。184 例符合要求的患者中男143例,女41 例,见表1。<20 岁12 例,21~30 岁70例,31~40 岁52 例,41~50 岁25 例,51~60 岁14例,61~70岁7例,>71岁4例,见表2。

表1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性别分布[n(%)]

表2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年龄分布[n(%)]

2 结果

2.1 一般症状与体征 持续发热患者86 例;虚弱盗汗症状患者83例;淋巴结肿大症状患者66例;体质量下降,明显消瘦症状患者85 例;消化道症状患者106例;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患者32 例;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等患者56 例;皮肤和黏膜损害症状患者56 例。多数患者首诊的临床症状≥2种,且有可能并发其他指征。

2.2 首诊科室 于本院住院治疗的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共184例,其中首诊内科139例,主要包括呼吸内科、传染科、消化内科等;外科45 例,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妇产科,见表3。

表3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首诊科室分布

2.3 合并感染 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常与乙肝(HBV)、丙肝(HCV)、梅毒(TP)合并感染,研究显示,23.91%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合并一种感染,造成二重感染,8.15%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合并两种感染,约占总人数1/4左右,造成多重感染或多种HBV、HCV 和TP 混合感染占。需要特别关注的是,HIV+HCV的二重感染,在欧美与中国的比例有所不同,欧美二重感染(30%~33%)远大于本研究结果(4.89%),见表4。

表4 合并感染检查结果

2.4 实验室检查 184 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显示,>60%的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表现为血常规异常,主要包括轻中度贫血和不同程度的感染,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低钙(88.59%)及低钠血症(48.39%)是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疾病;此外,部分患者表现出肝肾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部分患者伴有低氧血症,见表5。

表5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实验检查

2.5 感染途径 性传播为AIDS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占比>70.00%,包括同性传播17.39%和异性传播55.98%及与毒品的合并传播,见表6。

表6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感染途径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HIV 引起的一类以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HIV 感染者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与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区分,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对艾滋病有足够的认识,否则易造成漏诊、误诊。虽然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和艾滋病专科医院的防治,但近年数据显示综合医院对艾滋病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3-5],因此,研究综合性医院的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对HIV 感染及AIDS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1 艾滋病发病的起因、年龄及性别比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近年来,在综合医院内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相较以往报道[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长;②HIV 感染和AIDS 多发于男性,本研究共184 例患者,其中男143 例,占比77.72%,女41 例,占比22.28%,于以往报道无明显差异[6-8]。③根据近5年的数据分析可得:<20岁12例,占比6.52%;21~30 岁70 例,占比38.04%;31~40 岁52 例,占比28.26%;41~50 岁25 例,占比13.59%;51~60岁14例,占比7.61%;61~70岁7例,占比3.80%;>71岁4例,占比2.17%;提示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高发年龄段为20~50 岁,与我国近期报道[9-10]一致。④已知HIV 感染的感染途径越来越广泛,通过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感染途径的研究发现,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性传播,184例患者中有136 例为性传播感染,占比73.91%;血液传播14 例,占比7.61%,相对较少;毒品和母婴传播较少见。

3.2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研究发现,综合性医院内绝大数临床科室均可以收治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但是内科系统收治患者数(占75.54%)明显大于外科(24.46%),且艾滋病患者多现于内科系统,而HIV感染者多现于外科系统。被检出的HIV 感染者中,单纯HIV 感染者约占67.93%;HIV+HBV、HIV+HCV、HIV+TP 二重感染约占23.91%;HIV+HBV+HCV、HIV+HBV+TP多重感染约占8.15%,因此,临床医生对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在确诊后应给予常规HIV抗体检测,以排除合并感染HIV的可能。

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发现,患者最常见的一般症状为持续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且原因不明;最常见的系统症状是呼吸系统的临床症状肺炎,与相关文献报道类似[11];因此,临床医生对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常规HIV 抗体检测排除合并感染HIV 的可能。此外,传染、血液、消化系统分别占14.13%、12.50%、10.33%;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的继发感染疾病亦要关注,避免由于误诊、漏诊造成自身宿主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而加重、延误病情。

3.3 临床常规检查实验数据 ①血常规。通过对18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研究发现,HIV感染引起的血常规异常主要包括轻中度贫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以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6]。②电解质和肝肾功能。>80.00%的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低钙血症,>45.00%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有低钠血症,表明HIV病毒的扩散与电解质代谢密切相关,电解质代谢的紊乱极有可能是艾滋病一个临床特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此外,部分患者表现出肝肾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部分患者伴有低氧血症,对后续的临床研究、临床的诊断和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12]。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传播途径、首诊科室及首诊一般症状、实验室诊断等临床特征的分析,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减少无艾滋病感染症状的漏诊和相似症状疾病错诊,提高综合医院对艾滋病治疗和预防的水平。

猜你喜欢

血常规内科感染者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