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湖塘稻区2021年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2022-03-29吴张钢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发生特点

吴张钢

摘 要:该文分析了绍兴湖塘稻区2021年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特点,提出了晚稻播种前期、大田前期、中期和后期等主要环节的重大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

关键词:单季晚稻;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中圖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129-02

绍兴柯桥区湖塘街道地处绍兴市柯桥区南部,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单季晚稻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年粮食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农技部门和生产主体往往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实施高产栽培措施等手段来实现或达到高产长势和高产目标。然而,在单季晚稻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梅雨季节、盛夏高温高湿和秋季低温高湿等不利气候,为水稻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高产栽培手段和不利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水稻迁飞性害虫、钻蛀性害虫、流行性病害的重发情况屡见不鲜[1-5]。为此,在当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形势下,如何抓好单季晚稻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减轻为害损失,是摆在基层农技部门面前的重大任务。为此,本文现将2021年本地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阐述如下:

1 2021年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观察,本地单季晚稻上常见主要病虫害如下: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谷枯病、恶苗病等;主要害虫有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电光叶蝉、稻蓟马等。

1.1 二化螟 2021年在单季晚稻上共发生2代,第2代卵孵至1龄幼虫高峰期为7月15—20日,单季稻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第3代卵孵至1龄幼虫高峰期为8月30日至9月5日,单季稻处于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发生期提早,比常年偏早3~5d;二是发生期较长,田间7月8—10日开始发生第2代二化螟危害的变色叶鞘,在7月20—25日仍有1、2龄幼虫发生,低龄幼虫发生期长达15d左右;三是早插早播田重于迟插迟播田,籼粳杂交稻重于常规晚粳稻,特别是单、双季稻混栽区和茭白、玉米田相邻区等虫源较多区域,早插早播单季稻明显重于其他区域或类型;四是失治危害严重,据调查,在第2代防治适期时,早插单季杂交稻二化螟虫量达186条/100丛,在失治情况下,最终单季杂交稻株被害率达1/3,危害严重。

1.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2021年在单季稻上发生3代。在单季稻上既有从本地繁殖转化过来的近距离迁入虫源,也有从外地远距离迁入的虫源,发生期较长,虫情较复杂。主要发生特点表现为:苗期发生偏轻、中后期发生期长、程度重,失治田卷苞刮白严重。第四(2)代成虫主峰期为7月7—10日,主要发生在单季稻苗期,田间平均稻幼虫量仅5条/100丛左右,总体程度较轻,但区域间有一定差异。第五(3)代成虫主峰期7月26日前后,主要发生单季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总体发生程度重发,单季稻平均稻幼虫发生量高达349.8条/100丛,防治较差田块稻叶卷苞刮白率达20.14%,个别失治单季糯稻基本全田卷苞刮白。第六(4)代成虫主峰期为8月27日左右,主要发生在双季晚稻和迟播田嫩绿单季稻,稻幼虫发生量达550条/100丛,失治田稻叶卷苞刮白率达46.3%,但适期防治田稻叶卷苞刮白率3.89%,总体保叶效果达91.6%。

1.3 稻飞虱 据柯桥区植保站监测,2021年稻飞虱特点是迁入量少于常年,田间初见较早,整体虫量持续不高,褐飞虱比例低、短翅型成虫均有发生,后期天气晴热、晚秋不凉,局部出现褐飞虱危害窜顶。7月9日监测,单季稻平均稻飞虱虫量57头/100丛,最高田145头/100丛;8月10日监测,平均稻飞虱虫量68头/100丛,最高田130头/100丛,其中褐飞虱占7%,出现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总体虫量仍少于常年。但是,由于2021年9月份气温持续偏高的“晚秋不凉”天气,为晚稻后期褐飞虱繁殖提供了有利气候条件,部分防治技术到位率不高的田块在10月上中旬褐飞虱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并出现“黄塘”“冒穿”现象。但大多数晚稻通过有效防治后,并未出现晚稻后期褐飞虱重发成灾现象。

1.4 纹枯病 纹枯病是本地水稻上常发、普发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直播栽培通风透光度较差,加上高产栽培施肥量相对较多,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推广“防重于治”的纹枯病防控策略后,晚稻纹枯病早发、重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2021年晚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生期较迟,总体发病不重。单季晚稻6—7月份观察未见纹枯病发生,到8月10日左右开始发病,通过前期及早预防和发病后与其他病虫混配兼治,2021年晚稻纹枯病危害极轻。

1.5 稻瘟病 稻瘟病发生的轻重取决于感病品种与致病天气的吻合率高低。目前,本地已淘汰了绍粳18、浙粳88等稻瘟病高感病品种,加上2021年晚稻秧苗期梅季雨日少、出梅早,不利于苗瘟、叶瘟发生;9月份的穗期天气持续晴热,同样不利于穗颈瘟发生。所以2021年晚稻稻瘟病发生级轻,对晚稻基本没有损失。

1.6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其发生轻重与大风暴雨关系密切。该病害在绍兴市东部稻区2018年重新回升后,发病范围逐渐扩大,前2年在绍兴西部稻区白叶枯病也开始发生。2021年白叶枯病主要特点是:晚稻重于早稻,单季稻重于双季稻,籼粳杂交稻重于常规晚粳稻。2021年该病主要出现了2个发病时期,一是7月份由于受“烟花”台风影响后,在7月底8月初部分单季杂交稻出现白叶枯病发病始盛期,发病主要是多肥嫩绿的高感病品种;二是9月1—16日连续14d雨日、其中9月12—13日连续2d出现大雨和7~8级大风,且气温在23~29℃,为白叶枯病再侵染和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9月15日以后白叶枯病再次盛发,一些老病区预防措施不及时、不到位的田块出现全田性稻叶枯白,晚稻灌浆结实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防治到位的农户,晚稻后期没有出现白叶枯病流行,总体病情较轻。

2 防控措施

鉴于近年来水稻迁飞性害虫、钻蛀性害虫、流行性病害的重发现象屡见不鲜的新情况、新特点[1-5],2021年单季晚稻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根據单季晚稻生长期间的病虫发生情况,着重抓以下4个关键环节:

2.1 抓基础:进行种子处理 针对本地恶苗病常年较重和白叶枯病重新回升的实际情况,注重抓好稻种药液浸种消毒环节。一是推广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500倍液,对发生白叶枯病区域,再加20%碧生悬浮剂200mL混配浸种技术。二是推广应用“温水增氧”的药剂浸种法,以提高杀菌效果和发芽率。三是推广浸种催芽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预防播种后麻雀盗种、稻蓟马危害、灰飞虱传播病毒。

2.2 抓前期:及时治螟防病 单季晚稻前期主要以二化螟为重点,混配防治其他病虫,抓好“一喷多防”策略的推广应用。在防治时间上,要求在7月15—20日抓好治螟为重点的前期病虫害防治,在防治技术上,针对二化螟抗药性极强的实际情况,推荐2种治螟药剂(如神歼、锐歌等+阿维菌素或甲维盐)与预防纹枯病药剂(如噻呋酰胺、尊保、福满美等)及防治稻飞虱药剂(如吡虫啉、吡蚜酮等)混配,并添加有机硅助剂,以增强农药粘附性和扩展度,减少农药流失,提高杀虫控害效果。对二化螟发生严重田块,在施药后7~10d及时做好补治。对白叶枯病老病区及高感病品种,混配碧生或龙克均药剂,及早抓好预防。

2.3 抓中期:实施治前控后 8月份单季晚稻褐飞虱开始上升、稻曲病陆续进入感病期,也是主害代纵卷叶螟发生及白叶枯病流行风险期。2021年在具体防治上,抓好以下2个环节:一是抓好以稻曲病预防适期(晚稻剑叶与倒2叶的叶枕距相平的植株占15%~20%时)为中心,全面推广主要病虫害的一喷多防技术,选用对口药剂,把预防稻曲病(兼防纹枯病)与褐飞虱治前控后防治策略及老病区白叶枯病预防、稻纵卷叶螟防治进行综合考虑,开展混配兼治。二是抓好晚稻穗期综合症与螟害防治,指导农户在晚稻破口期用尊保或福满美等药剂+二化螟防治药剂,抓好谷枯病等穗期综合症预防和第3代二化螟防治,控制或减轻晚稻穗期综合症和螟害率。

2.4 抓后期:控制褐飞虱成灾 2021年9月单季晚稻抽穗和灌浆期,这一时期田间小气候环境非常有利于褐飞虱繁殖,受害风险加大。2021年虽然在晚稻前中期稻飞虱发生不重,但由于出现“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天气,为加重晚稻后期褐飞虱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指导农户仍要高度重视抓好第六(5)代褐飞虱防治工作,在具体防治技术上提出5个措施:一是在9月20—22日抓好适期防治;二是把握达标防治,凡此期每丛稻虫量达10~15头的田块均应列为防治对象田,及时用药控制;三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等高效治虱药剂,停止使用褐飞虱产生极高抗药性的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药剂;四是确保防治质量和效果,要求喷足药液量450kg/hm2以上,添加有机硅助剂,并采取灌好田水后再喷药,对虫量特别高田块加入适量毒死蜱或敌敌畏,以提高杀虫效果,同时提醒农户加强治后检查,对虫量仍然超标的死角田块要及早用药控制;五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单季晚稻收获前15d应停止用药,避免稻米农残超标。

参考文献

[1]王会福,余山红,陈朝兵.单季稻病虫关键节点防控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43-147.

[2]董涛海,祝剑波,金亮,等.组合用药控制单季稻病虫害及保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96-97.

[3]郑建余.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72,74.

[4]王华银.单季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和化防控害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9(5):24.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2):71-7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发生特点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