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基于建构和解构取向

2022-03-29杜瑀峤

档案与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解构社会化建构

杜瑀峤

摘 要:在“社会”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档案管理社会化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学科文献调研,文章发现现有的社会化理论可以分为建构取向和解构取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将其运用至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归纳出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和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并且在两种取向下分析出四个象限可能,以期系统全面地描绘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

关键词:社会化;档案管理;建构;解构

分类号:G271

The View of Archival Management Socializ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ve and Deconstructive Orientation

Du Yuqiao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socialization" derived from "society" is complex and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archival management socialization. Through multi- disciplinary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existing socialization theo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orientations: constructive orientation and deconstructive orientation. Based on it,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is formulated and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chival management phenomena. After that, a systematic archival management socialization view based on constructive orientation and deconstructive is described, which includes four quadrant possibilities under the two orientations.

Keywords: Socialization; Archival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1 引 言

在档案管理领域,“社会化”的提法由来已久。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研究多围绕着人事档案[1]和企业档案[2]展开,具体指向档案服务范围的对外扩展,或档案管理外包以及委托保管。近年来,关于档案管理社会化,学界出现了不同的阐释,加小双[3]和周文泓[4]等学者将档案管理社会化视作档案社会化的表现之一,具体表现为非主流档案管理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档案工作中,通常与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内容相接。面向“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研究的发展,冯惠玲等学者[5]提出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将成为其中的一大重点。然而,总体来说,目前学界对于档案管理社会化仍缺乏较为系统的论述,“社会化”的意指内容与理论范围较为含糊。本文试从“社会化”这一宏观概念入手,对“社会化”本身展开理论分析,然后再聚焦于档案管理领域,归纳出“社会化”在档案管理中的体现,从而对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进行描绘。

2 理论基础:“社会化”概念解读

对于“社会”这一概念,目前在社会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用法:一是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人类群体生活区域;二是作为与“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一种与“共同体”完全不同的人类群体类型;三是作为与“个人”相对应的概念,泛指一切类型或形式的人类群体或结合体,包括国家。[6]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尝试对“社会化”概念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为后文阐释归纳档案管理领域中符合社会化特征的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2.1 建构与解构:“社会化”的两种取向

笔者通过梳理和分析多个学科对于“社会化”的表述,发现目前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阐释可以分为建构取向和解构取向两种视角。

(1)建构取向:从个人到社会

追溯“社会化”这一术语出现伊始,其内容主体是“人”,大多时候被理解为“儿童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7]或是被定义为“不成熟的个人被传授其充分适应生长所处文化所需要的技能、行为模式、价值观和动机的过程。”[8]总的来说,就是个体通过学习以积极参与到社会环境中的过程。[9]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思想时便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0]

许多学科领域在运用“社会化”概念时,贯彻了这一定义。比如组织社会化指个人成为组织活动模式中一部分的过程。[11]在新员工入职的具体问题下,组织社会化被定义为个体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以適应新工作的过程。[12]政治社会化被定义为个人获得其所参与的政治体系以及其作为政治体系中公民角色相关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的过程,[13]实质上是政治体系与社会成员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政治体系进行社会教化与社会成员个体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14]法律社会化的定义则十分宽泛,强调法律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学习的形式。[15]

这里的“社会”概念是上文所提到的第三种概念用法,即与“个人”概念相对应,而这类社会化强调的是从个人到社会的过程,从结果上看是一种相对建构的取向。

(2)解构取向:从国家到社会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社会化”的阐释视角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从“人”这一主体出发,而是从更为宏观的整体格局去描述社会化图景,强调多元共存。比如产权社会化指的是“产权突破特定主体的限定,被越来越多的产权主体所占用和利用”。[16]公共文化社会化的相关研究认为社会化“强调的是把人民群众当作公民,强调在社会化中的参与与权利的实现”,突出“决策的民主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7]并且需要社会、政府、市场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其主要任务是“加快培育与壮大文化类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力度”。[18]而在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研究中,有学者论述了“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即在于冲破国家包办的传统体制,促使事业单位进入社会,依据社会需求组织资源、提供服务,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展社会事业,形成多元化的社会事业生产与提供模式。[19]

这类阐述凸显多元主义,大多要求调整政府职能,让渡国家权利,从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多元共存的格局,本质上是一种相对解构的视角,是从国家到社会的过程。这里的“社会”概念对应的是上文所述的第一种概念用法,即与“国家”相对,与建构取向中的“社会”视角并不一致。

2.2 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

以上述两大取向为基础,笔者构建了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如表1),囊括了主体、实质、路径、方式、结果、属性和核心七个要素。

(1)主体。建构取向的社会化主体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而解构取向的社会化主体通常为某一领域中的整体事业。

(2)实质。建构取向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人的社會化,指人获取相应技能或知识以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解构取向的社会化实质上是某一整体事业格局的去中心化与多元化。

(3)路径。建构取向的社会化是个人融入社会或社会吸纳个人,其发展路径是从个人到社会,采用的是“个人-社会”框架中的对应概念;解构取向的社会化是某一事业的主体由国家主体扩展到全社会,其发展路径是从国家到社会,采用的是“国家-社会”框架中的对应概念。

(4)方式。建构取向的社会化通常被表述为人类不断学习获取某些相关技能、知识、观念等以适应融入社会环境,而这一表述又可以延伸至国家或者相关组织对人的教化与培养,因而这一取向的社会化实现方式包括人的社会学习行为和社会的教化培养;解构取向的社会化通常指社会主体自成体系或国家让渡权利。

(5)结果。建构取向的社会化旨在以社会既有规则去规范个人意识和行为,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巩固和强化既有的相关社会体系;解构取向的社会化则是对已有的秩序发起挑战与冲击,打破主流占据绝对权威和话语的现状,探寻社会体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最终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

(6)属性。无论是哪种取向之下的社会化都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有其演变历程,具有时代性与阶段性。

(7)核心。在哲学和经济学中,“社会”被阐述为“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20]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1]而在社会学中,“社会”是以理性驱动的利益平衡或理性驱动的利益联系为社会行为取向基础的社会关系。[22]总的来说,“社会”的本质就是关系。因而在此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社会化”概念也必然以关系性与互动性为核心。

3 现象阐释:“社会化”在档案管理

3.1 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现象

建构取向的社会化对应到档案管理领域应是社会主体的档案管理融入主流档案管理体系的过程,而由于既有档案管理规则和主流档案管理体系都来自于国家官方档案部门,因此,建构取向的社会化在档案管理领域也可以被描述为非官方的社会主体及其实践融入或被吸纳进官方体系的过程。

(1)权威的认可

在各国档案法中,对社会主体管理私人档案的明文允许是权威认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法国《档案馆法》将私人档案分为按历史档案归档的私人档案和未被归为历史档案的私人档案,允许并承认私人档案的非官方管理。[23]俄罗斯《联邦档案事业法》规定:“在文件价值鉴定的基础上,由国家档案馆和市立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组织与档案文件所有者和占有者签订协议,将私人档案列入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协议中应当明确档案文件所有者和占有者在保管、统计和利用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文件方面的义务。”[24]丹麦《档案馆法》规定:“国家档案馆可与具有收集、保管私有档案部分职能的其他文化机构开展合作,提供咨询服务。”[25]我国《档案法》也有相关规定:“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形成的档案,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或者存在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省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可以给予帮助,或者经协商采取指定档案馆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依法收购或者征购。”[26]

(2)主流的教化

社会教化与个体学习是实现建构取向社会化的基本途径。20世纪末,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主席威廉·马赫就曾指出档案泛化的现象对档案工作者的地位造成威胁,呼吁档案工作者们“与其试图与公众滥用‘档案的现象打后卫战,不如接受社会更广泛地认可档案所带来的好处,利用机会主张社会使用‘档案的专业性”“参与到社会关于‘档案的实践中输出档案准则、精神和价值”。[27]如今,档案网站是档案专业“输出”档案管理规则的重地,比如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就发布了一份名为“档案准则和实践:一份面向非档案工作的档案介绍”的指南,旨在“支持那些持有或保管档案材料的人评估和计划其档案藏品的管理和发展”。[28]澳大利亚档案馆网站提供了关于家庭档案管理一系列建议,包括对纸质文件、艺术品、照片的保存,对被灾害损毁记录的修复,以及剪贴簿和时间胶囊的创建等,并且提到虽然网站上其他关于档案管理的信息是为专业的档案工作者准备的,但“许多原则都可以应用于照看您自己的家庭档案”。[29]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则分享了个人归档项目可以从专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借鉴的经验,[30]并为个人数字化归档提供了详细指南。[31]

(3)官方的训练

建构取向的社会化不仅意味着既有档案管理体系对私人档案管理的吸纳,也包括允许个体进入官方档案资源的建设之中,让个体在官方训练中学习档案管理规则。因此,档案众包可被纳入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范畴之内。众包发起者出于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效率或是提高文本检索效能等各种目的,鼓励公众在收集、整理、鉴定、编研等环节中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署的“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便是典型案例。[32]2016年,上海市图书馆启动的盛宣怀档案众包项目也是鼓励公众参与元数据著录和全文转录任务,以更好地实现对于盛宣怀档案的管理和开发。[33]另外,我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未来要“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34]

3.2 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现象

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现象表现为在既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之外出现了新的管理体系,以官方管理为绝对主导的固有秩序和格局受到冲击。

(1)专业的排斥

与马赫呼吁档案工作者们积极应对档案泛化现象相比,一部分“保守派”人士较为排斥新实践、新现象。时至今日,以私人档案为基础的社群档案进一步激化了这一冲突。安德鲁·富林曾指出:“虽然对于使用‘档案一词来描述这类(社群档案)尝试和藏品的批判相较而言少一点,但是这一词的使用已经引起了一些专业档案工作者的反对,他们希望对档案和档案馆保持一种狭隘并更为传统的理解。”[35]在这样“保守”的专业思想之下,档案学者就算对社群档案展开研究,也会明确“社群档案经常会收集那些被称之为‘档案但实际上并不符合档案理论定义的地方历史材料”,因而将研究对象仅聚焦于“那些由社群档案馆所持有的符合档案理论定义的部分收藏”而非整体。[36]这类来自于档案专业的排斥将以社群档案为代表的社会档案管理实践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档案整体事业格局呈现出解构趋势。

(2)社会的自主

除了专业的排斥之外,社会主体的自主性也是解构的主要表现之一,社群档案依然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有力印证。多数社群出于其自身的需求和条件,确定社群档案收集范围和管理办法,而不会严格遵循既有的档案管理规范。“保存他们(社群)的历史是(社群档案)最终的目的,而其他诸如鉴定等档案功能则是次要,他们会保存甚至重视复件和很少被视为档案的细碎事物”。[37]富林指出“(社群档案)这个定义可能会引发对于这些‘创造的和‘手工的藏品是否是档案的争论,但是(社群档案)运动已然选择使用(这个词)最广泛和最包容的定义”,[38]也就是说,是这些私人藏品及其管理实践选择了“档案”,而非“档案”选择了它们,是社群档案建构了自身的“档案”,而非既有的“档案”建构了它们。这样的结论与多元话语分析的原理不谋而合,这种不符合既有规则的“档案”或许“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于我们的话语体系而存在的、纯粹‘自然的给定性實在,而是由我们人类在特定话语体系的引导和约束下建构出来的一种‘话语性实在”。[39]以社群档案为代表的非官方档案管理实践是自主地建构起来一种实在,而非由既有的档案管理规则和体系构建,这种微观层面的自主构建最终将导致宏观层面的多元解构。

4 理论归结:基于两种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

由前文分析可知,社会化理论投射进档案管理领域后,建构取向中的“个人”和解构取向中的“社会”指的是非官方的档案管理主体;而建构取向中的“社会”和解构取向中的“国家”可理解为官方的档案管理主体。社会化的核心是关系与互动。基于此,笔者以非官方主体对既有的主流档案管理体系和规则的态度为横轴,以官方主体对非官方档案管理实践的态度为竖轴,绘制了两种取向下存在的四个象限可能(如图1)。

(1)第一象限:完全的建构取向。在这一象限中,非官方的档案管理主体完全遵从既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使自身的规范符合既有的规则,逐渐同化,而官方对于非官方的档案管理实践持认可的正面态度,积极吸纳非官方管理实践,包括开展社会教化、提供指导咨询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呈现出高度契合的互动关系,彼此融合,最终形成高度统一的档案管理格局。

(2)第二象限:不完全的建构取向或不完全的解构取向。在这一象限中,非官方的档案管理主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主流档案管理体系,对既有的档案规则不予采用,按照自身的需求和特色构建出一套不同于既有体系的档案管理体系,官方对此予以认可,由此衍生两种可能性:一是官方尊重非官方档案管理体系存在的合理性,但不会为此对自身的档案规则作任何改变,这样的话则走向不完全的解构取向社会化,即官方允许多元的档案管理体系存在,二者和平分立;二是官方不仅予以认可,还会根据非官方档案管理实践和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而反思自身,进而对既有的档案规则做出调整与改变,以此保证既有档案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拓展既有的档案管理体系,因而走向不完全的建构取向社会化。

(3)第三象限:完全的解构取向。在这一象限中,非官方的档案管理主体背离既有的档案管理体系,甚至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所管理的藏品属于档案,而官方档案管理主体亦对非官方的档案管理实践不予认可甚至排斥,呈现出完全分离的多元格局,二者各行其是,互动性低。

(4)第四象限:不完全的建构取向。在这一象限中,非官方主体按照既有的档案规则管理其藏品,但官方主体并不认可甚至排斥其档案管理实践。在这一情况下,非官方的档案管理实践努力与既有档案管理规则趋同,但既有档案管理体系并没有敞开欢迎的大门,因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不完全的建构取向社会化。

5 结 语

本文所构建的基于两种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为把握档案领域的社会化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全面的视角。尽管在社会化洪流中非官方主体的意向与行为难以预测,但官方主体至少可以着眼于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视角,审慎思考自身的定位与态度。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朱玉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开放式管理[J].北京档案,1999(07):20-22.

[2]史江,刘婷婷.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0(05):80-83.

[3]加小双.档案社会化:内涵、表现与影响[J].北京档案,2019(06):13-17.

[4]周文泓,文传玲.档案社会化:基于参与式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的内涵解析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20(02):98-106.

[5]冯惠玲,连志英,曲春梅,等.回顾与前瞻:“十三五”档案学科发展调查和“十四五”档案学重点研究领域展望[J].档案学通讯,2021(01):4-15.

[6]谢立中.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2(01):1-26+243.

[7]彼得.L.伯格,托马斯.卢克曼,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M].吴肃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113.

[8]MACCOBY EE.Historical Overview of Socializ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M]//GRUSEC JE,HASTINGS PD.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15:3.

[9]WARD S.Consumer Socializ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pre-1986),1974(01):1-14.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6.

[11]ASHFORTH BE,SLUSS DM,HARRISON SH.Socialization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M]// HODGKINSON GP,FORD JK.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2007 Volume 22. England:John Wiley & Sons Ltd,2007:1.

[12]WANBERG CR.The Oxfor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17.

[13]GREENBERG ES.Political Socialization[M].New York:Atherton Press,1970:3.

[14]黄丹.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

[15]COHN ES,WHITE SO.Legal Socialization:A Study of Norms and Rules[M].New York:Springer-Verlag,2012:2.

[16]林广瑞.论产权社会化[J].河北学刊,2006(02):160-163.

[17]熊海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22-23.

[18]张永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14(4):38-43.

[19]赵立波.事业单位社会化与民间组织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77.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0.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0.

[22]马克思.韦伯,社會学的基本概念[M].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87.

[23][24][25]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境外国家和地区档案法律法规选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284-28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2021-08-30].https://www.saac.gov.cn/daj/falv/2 02006/79ca4f151fde470c996bec0d50601505.shtml.

[27]MAHER W J.Archives,Archivists,and Sociey[J]. The American Archivist,1998(02):252-265.

[28]The National Archives.Archiv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an introduction to archives for non-archivists[EB/OL].[2021-08-30].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documents/archives/ archive-principles-and-practice-an-introduction-to-archivesfor-non-archivists.pdf.

[29]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Looking after your family archive[EB/OL].[2021-08-30].https://www.naa.gov. au/explore-collection/search-people/researching-your-family/ looking-after-your-family-archive.

[30]The Library Of Congress.Your Personal Archiving Project:Where Do You Star [EB/OL].[2021-08-30]. https://blogs.loc.gov/thesignal/2016/05/how-to-begin-apersonal-archiving-project/.

[31]The Library of Congress.Personal Archiving:Preserving Your Digital Memories[EB/OL].[2021-08-30].https:// www.digitalpreservation.gov/personalarchiving/index.html.

[32]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Citizen Archivist Missions[EB/OL].[2021-08-30].https://www. archives.gov/citizen-archivist/missions.

[33]聶勇浩,董子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众包的实施框架与路径[J].档案学通讯,2019(04):63-69.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8-30]. 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 55c890762868683.shtml.

[35]GILLILAND A,FLINN A.Community Archives: what are we really talking about [EB/OL].[2021-08-30].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fc90/57422d047559943b6da105 72addb467e88e1.pdf _ga=2.204361878.749421243.1578662286-422398806.1576046369.

[36]NEWMAN J M A.Sustaining community archives:where practice meets theory[EB/OL].[2021-08-30].http://ica2012. ica.org/files/pdf/Full%20papers%20upload/ica12Final00190.pdf.

[37]AMSDEN S.Defining ‘community in models of community archives:navigating 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as archival professionals[D].University of Manitoba/ University of Winnipeg,2016:25.

[38]FLINN A.Archives and their communities:Collecting histories,challenging heritage[M]// DAWSON G.Memory,Narrative and Histories:Critical Debates,New Trajectories. Brighton:University of Brighton,2012:19-25.

[39]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

猜你喜欢

解构社会化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还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