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如何应对“养育倦怠”

2022-03-29丁发炜

现代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育育儿陪伴

丁发炜

亲爱的家长朋友,在育儿过程中你有没有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对孩子情感疏离、对自己深度怀疑、对人生感到绝望的时候?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养育倦怠”。

当父母长期处于养育孩子所带来的压力中而又无力解决时,就有可能产生“养育倦怠”。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相继放开,一个家里同时养育多个孩子,孩子们上蹿下跳搞得鸡飞狗跳时,家长的“养育倦怠”会出现得更加频繁和严重。所以,今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家长如何应对“养育倦怠”。

只要为人父母,就有可能出现养育倦怠,只是不同的人出现倦怠的时间、频次、程度不同而已

首先,我们要坦然面对一个问题,只要为人父母,就有可能出现养育倦怠,只是不同的人出现倦怠的时间、频次、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出现养育倦怠,家长不必恐慌,更不必自责和愧疚,觉得都是当父母的,怎么就自己不行?

其实,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早,在孩子婴儿期时,为人父母的新鲜感一过,在日复一日围着孩子转的高压下,出现了倦怠;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晚一些,可能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因为孩子有分离焦虑,自己也出现了焦虑,在无法应对这个焦虑时,产生了无助感和自我怀疑,于是出现了养育倦怠;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再晚一些,可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在学业上遇到了困难,而自己无力辅导或辅导孩子时亲子冲突不断,于是产生了养育倦怠;还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更晚,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和孩子沟通不畅,孩子一言不合就跟他们翻脸,于是他们感到人生没有意义,产生了养育倦怠……

因此,家长意识到自己有了养育倦怠也不必恐慌,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就好。

不必完美,做个60分家长就好

实践表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容易出现程度较深的养育倦怠。这样的父母要求自己无所不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对孩子能做到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可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满分父母吗?似乎没有。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一般童年都比较不幸,因为他们的父母大都对他们要求苛刻,不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做什么都追求完美。多年下来,他们虽然痛恨父母对他们的严苛,但还是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当他们为人父母,便同样严苛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经常性无法完成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很容易产生深深的无力感,于是出现养育倦怠。

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志在必得的事情!做父母就是一个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有些事情不会做,有些事情做不好,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这都太正常了。承认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有什么关系呢?家长朋友们,放轻松一点儿,做个60分家长就好——当你放下对完美的追求、对“万能”的执念,可能你的状态更好,你的潜力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因此,你不必看到别人家的妈妈既会烘焙又会手工,就觉得自己是个低能妈妈,或许你能歌善舞,在孩子眼里就是白雪公主呢;你也不必看到别人家的爸爸又会编程又会攀岩,就觉得自己是个弱爆了的爸爸,或许你能说会道,在孩子眼里就是个故事大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只要你在孩子面前尽情展示你的优点,让孩子看到你的投入和自信,你就是最阳光的家长!

当然,你一定有自己的弱点,不必对孩子隐瞒。当孩子要求你做的事情,你做不到或不想做时,请对孩子坦诚相告。这没什么丢人的,你不必在孩子面前假装完美,要知道,诚实的父母最可爱。比如我有密集恐惧症,很害怕许多细小的东西集合在一起的画面。有一种拼图就是用很多细小的碎片组成的,我看到这种拼图真的会有生理反应——浑身起鸡皮疙瘩。因此,当我儿子拿出这种拼图让我跟他一起玩时,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种拼图的恐惧,坦然告诉他:“我不喜欢玩这个,因为这个拼图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你可以去找爸爸玩,也可以和我玩别的。”结果怎么样呢?我儿子根本不介意,很爽快地去找他爸爸一起玩了,有时候也会高高兴兴地拿出别的玩具和我一起玩。而且从我的做法里他还学会了“拒绝”——每个人都有拒绝的权利,你也可以对孩子坦坦荡荡地说“不”。

不要“单亲式育儿”,妈妈们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给爸爸带

我们现在常听到一些妈妈说自己是“单亲式育儿”。其实,很多妈妈对爸爸各种不放心,总觉得男人不会带孩子,只有自己亲自陪孩子,孩子才安全、舒服。可是亲爱的妈妈们,爸爸和你一样爱孩子,把孩子交给他你大可放心。要知道,孩子从爸爸那儿学到的东西和享受到的乐趣,很多是妈妈给不了的。

父母如果能达成共识,合理分工,愉快协作,家庭的结构就趋于平衡,养育孩子也就不会那么累了。相反,如果父母一方长期缺席或人在心不在,责任履行不到位,那么家庭的结构必定会慢慢失去平衡,孤军奋战的一方就很有可能产生养育倦怠。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母亲最大的支持者、合作者,两人是队友。有了队友的合作和支持,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才不会感到自己是孤军奋战,整个人的状态容易保持正常,遇到困惑与烦恼时,情绪也更容易平复。

不必全天候服务孩子,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我44岁那年,国家放开了三孩生育政策,一向喜欢孩子的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本以为我丈夫也有同感,没想到一向温和、理性的他这次却很坚定地摇了摇头:“不生了,太累了。”我勃然大怒:“生养两个儿子,十月怀胎的是我,哺乳两年的也是我,失眠到神经衰弱的还是我,你累什么?”丈夫依旧温和而坚定:“快50岁了,再要带个三孩真会精力不济。”

丈夫的这番话让我回归现实。是的,这些年来,两个儿子都是我们自己带大的,一天都没有送回老家让老人独自带过。还好有老人来上海帮忙做家务,但就陪伴孩子这一件事,已经把我们两个累得精疲力竭。我们都是很自律的家长,自大宝出生以来,我们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除了极少数的应酬外,几乎全部用来陪伴孩子。我们很享受也很愿意陪伴孩子成长,投入时间、精力到育儿中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但说实话,我们的确很疲劳。我丈夫是个非常理智、务实的人,他陪伴孩子时专心致志且任劳任怨,绝不会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或看电视。他说出来的也是大实话:陪伴孩子需要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我们这把年纪,如果再生三孩,真的会体力不支。

经过理性思考,我决定不生三孩了,集中精力把家里的两个孩子养育好。从这个角度讲,我也是在规避再一次陷入养育倦怠的尴尬之中——不管一个人内心多么强大,也要直面现实,要科学地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体力、精力下降,真的不能苛求自己再扛起一份养育孩子的活儿了。我拿自己举例,是想告诉家长朋友们,虽然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已经做到不苛求完美并合理分工,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觉得辛苦疲惫,这是不可否认的正常现象。或许你正在养育一孩、二孩,或许你年轻力壮,但也同样要尊重客观规律,不必为孩子“竭尽全力”,不必全天候服务孩子,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这是规避养育倦怠的好方法。

最好的关系是保持一定距离,这不仅适用于朋友关系、婚恋关系,同样也适用于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事情,家长当然要管,但不要管得事无巨细,令孩子烦;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当然要过问,但不要问得面面俱到,令孩子怕。家长掌握分寸,掌握放手的艺术,掌握张弛有度的技巧,既是给孩子松绑,也是给自己松绑。

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家长,往往教育不出正常的孩子,因为家长本身已经失去常态了。紧张兮兮的家长会制造出紧张兮兮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可想而知,不会有好的結果。而孩子不好,又会加重家长的紧张。恶性循环,家长更容易陷入养育倦怠之中。

家长要清楚,你不是安在孩子身上的一个全能服务器,虽然当了家长,但你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工作、生活、娱乐和休息的权利。茶余饭后,你不必时刻都想着为孩子做点什么,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感兴趣的事:书柜里年少时爱读的书是不是束之高阁了;角落里跑步机是不是很久没启动了;小区里花儿都开了是不是还没好好欣赏一下;久不联络的朋友们是不是该联系一下了;想追很久的电视剧是不是也可以追一下了……满足自己没有错,并不是做了父母,就不能满足自己了。毕竟,父母热爱生活,并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才会有滋养自己和孩子的能量,才不会产生养育倦怠。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养育育儿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