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22-03-29章节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昆山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

章节

摘 要:该文介绍了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昆山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030-03

农业示范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式,全国先后建立的各类农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成立于1999年9月,成立伊始的目标为建设集现代农业科技研究、农业新品种引进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但随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设施提升,示范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1 昆山市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

1.1 产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示范区已基本形成了粮食、园艺、种业、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1)粮食:种植面积约146hm2,其中73hm2土地租给11个粮油种植户,主要用于水稻和小麦等主粮种植,农田机插秧率达到90%以上,秸秆还田率100%,2020年上缴国家粮食199万kg。(2)园艺:现有蔬菜、水果、花卉、盆栽、苗圃等园艺作物种植面积约89hm2,其中,蔬菜约15hm2、水果约46hm2、花卉约22hm2、苗圃约6hm2。(3)种业: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现有育种基地67hm2。截至2020年底,已培育抗除草剂、抗旱、抗盐碱地玉米、棉花、大豆等一系列作物新品种,已获得审定14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休闲农业: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园区环境建设的力度,大力引进休闲观光类企业,有效衔接古镇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五谷丰灯景区被江苏省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3A级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1.2 企业 示范区成立至今,累计引进农业企业74家,注册外资0.23亿美元,注册内资3.86亿元人民币,现有企业46家。从企业等级看,昆山户籍经营企业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1家。从行业类别看,果蔬种植类企业10家,花卉、盆景、苗木种植类企业12家,研发类企业3家,食品加工类企业2家,休闲观光类企业7家,餐饮、工业等其他企业12家。

1.3 科技 示范区注重科技兴园,多年来先后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167人;累计承担各级农业及农业科技项目61个,获取资金9850万元;累计引进新品种48个,推广22个;引进新技术28项,推广13项,创建公共服务平台5个。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等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合作,研发、推广和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园区累计申请专利26件,获得授權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建立协作网,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咨询服务机构的合作,引进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个,苏州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个。

2 昆山市农业示范区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地理位置优越 示范区地处长三角经济核心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湿润温和,光照充足。东距上海市区约50km,上海虹桥国际机场42km,西距苏州市区约40km,无锡苏南国际机场44km,距上海港60km、太仓浏家港35km、张家港100km。

2.1.2 经济实力雄厚 昆山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多年国内遥遥领先,连续17年位列全国百强县榜首。千灯镇经济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位列全国千强镇第54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3万元,昆山市和千灯镇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推进城乡统筹、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2.1.3 政策扶持给力 示范区严格落实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农药免费统购统供、免费农业保险等创新政策。通过乡土专家与农户结对,让农户掌握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扶持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研实验室、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2.1.4 组织框架健全 示范区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管理委员会,正科建制,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综合服务科、旅游科、项目科、党总支等职能部门,实行全员网格企业蹲点服务制度,定期走访、监管、服务,切实解决入园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示范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管委会下辖四家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化运营,为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搭建示范引领平台。

2.2 劣势

2.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示范区内基础道路、绿化、市政、农田水利等设施破损、缺失、老化现象严重。“农田连片”及闲置地整治、鱼塘生态化改造工作推进缓慢。粮食烘干中心烘干能力不足,存在框架道路晒粮的情况。农业建设用地布局分散,散落在22个地块,闲置率高、产出效率低。

2.2.2 企业发展内力不足 目前,示范区企业主要以粮食、果蔬、花卉苗木种植为主,仍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存在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缺少深加工的农业产品,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少。

2.2.3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目前,示范区产业以粮食、果蔬、花卉苗木种植为主,还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均不高。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不足,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缺乏,尚未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整体竞争力弱。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少,多停留在初级水平,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滞后。

2.2.4 资产保值增值困难 示范区现有经济以资产租赁为主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系,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力度的提升,出台了一系列管控措施,部分资产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安全、环保、违建等隐患,有的立即整改清退,有的到期停租,增收渠道收窄。另外,近两年的环境整治大量投入,尤其是2020年大棚房整治,积累的资金已大部分耗尽。

2.3 机遇

2.3.1 乡村振兴战略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各级政府将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在2022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不断完备财政投入、金融服务、信贷保险、土地和人才智力等乡村发展支持体系,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2 长三角一体化将带来旺盛的需求能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阶段迈进,周边人群将更加追求农产品的优质、安全,更加追求农业旅游的休闲、养生功能。

2.3.3 现代农业技术将增强全新发展动能 生物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沪苏杭的强势技术、人才辐射,可以为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有效提升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2.4 威胁

2.4.1 周边同质化竞争激烈 目前,昆山市共有62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之间项目类似,在项目引入、资金申请、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竞争压力。

2.4.2 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强 新型职业农民、乡土能人、优秀企业管理者缺乏,农业生产用工紧缺。近年来,伴随苏州市城镇和工业化推进,大量农村高素养青年劳动力流入到“非农”行业,而担负种养业规模经营承包人基本都是5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热爱农业,熟悉农技,吃苦耐劳,是传统种养业的行家里手,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很难胜任,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他们却无能为力。

2.4.3 农业投资风险加大 近年来,农资价格的大幅上升和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外加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成本快速涨价,一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涨价增加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3 促进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夯实农业基础,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在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方案,加速示范区转型升级。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田格局更加清晰、农业功能更加显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主导产业选择,高起点发展现代种业、园艺产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高端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化发展。高质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引导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化发展,通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打造品牌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高效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无人农场、智慧园艺等农业应用场景,促进农业智慧化发展。加快研究新业态经济,因地制宜,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探索休闲农业,城市夜经济,生产服务等发展模式,通过多种类的经济共同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从中找寻新的增长点,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

3.2 强化科创支撑,激发农业内生动力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校的合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种养水平。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创建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具有较强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產业集群。另外加强农业产业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推动新技术和新装备在示范区的集成应用与示范。譬如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高标准养殖池塘循环水生态处理、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等,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人才培育,构筑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每年要引进和培育一定数量的人才,充实至各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人才投入创业创新工作中,尤其是重点支持高学历、高技术、有专利者成为创业主体。与大专院校合作,引导涉农专业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推动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他们返乡创业就业。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创业指导等服务,实现示范区农业高素质的管理、经营、技术、开拓创新人才的有效集聚。另外,继续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大农业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发展及培训力度,着力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3.4 进行分类处置,推动资产提质增效 结合资产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进一步明确资产权属、面积、方位、类别、现状等基本信息,了解其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特别是因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形成边角地和零散地,碎片化、不规整的农田,零星、闲置、杂乱无章的地块,已批未开发或未充分利用的地块,把土地资源充分整合。依托平台健全资产、资源台账,强化资产资源动态监控,确保监管不缺位、资源不闲置、利益不受损。通过排查摸底、专题会商,确定分类处置项目名单,按照“退转、扶提、培优、引入、集聚”十字方针,加快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引领带动能力。在新形势下,探讨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培育多元经营模式,突破由单一的资产经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转变,提高资产收益。

3.5 优化金融服务,打通赌点、痛点 优化信贷和保险服务,信贷方面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通过提供担保,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散农业信贷风险,缓解其对农业部门的慎贷心理,增加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服务的积极性,进而缓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贷款难问题。简化信贷程序,缩短放款时间,及时、精准、高效解决困难。保险方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严格执行“三农”保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诚实守信,保险公司要准确及时地做好勘查定损理赔工作,强化监督,杜绝骗赔事件的发生,完善保险费补贴制度,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缓解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

4 结语

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更多的基干部群众去实践、去探索,打破旧思维,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农业示范区的转型升级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需要抓牢抓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N].农民日报,2021-12-14(001).

[2]王钦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7-18.

[3]王朝才,李淑一,何妮.乡村振兴战略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21(05):3-7.

[4]王艳,胡月英.乡村振兴背景下阜阳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0,34(06):88-93.

[5]戴超.乡村怎么引人聚人——探索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市民化[J].经济师,2020(12):130,132.

[6]杨萍,李首涵.山东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166-169.

[7]郑军,盛康丽.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创新:国际经验及启示[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28(06):100-105.

猜你喜欢

昆山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