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2-03-28孟勐珺王应明叶菲菲

工业技术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省域象限物流业

孟勐珺 王应明,2 叶菲菲

1(福州大学决策科学研究所,福州 350108)

2(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108)

3(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引 言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经历了飞速发展到增速缓慢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受此影响,原有的依靠 “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不再适用[1],追求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所在[2]。此大背景之下,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

现有关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针对产业发展质量的涉及内涵阐释[3-6]、现状分析[7]、存在问题[8]、解决路径[9-11]。 关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则相对较少,涉及方法包括DEA数据包络分析法[12]、熵权-TOPSIS 方法[13]、模糊物元模型[14,15]、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16]。纵观上述成果,有关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指标体系没有实现从 “物流质量评价”向 “物流高质量评价”的思想转换;(2)现有指标体系缺乏对于物流行业特殊性的描述指标;(3)部分研究以效率评价、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代替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存在以偏概全、信息丢失的问题;(4)研究方法较少关注发展质量在时空上的交互作用与变化趋势[17];(5)现有多指标信息的集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如下贡献:(1)提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从动力转换、环境升级、结构优化、网络布局、成果共享5个维度构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3)采用具有客观性并考虑整体性的关联系数标准差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证据推理模型进行多指标信息合成并测算我国各省(区、市)2015~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4)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和空间差异。

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本文认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动力转换为切入点对物流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驱动营商环境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设施设备完善,建成现代化物流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提升物流效用、物流质量、物流效率,最终达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

(1)动力变革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根据投入产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劳动、资本、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考虑到物流行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故将土地和能源要素纳入投入范畴[18];(2)国内外环境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就内部环境而言,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就外部环境而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是坚持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1];(3)结构优化升级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均衡发展,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同时,高质量发展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19];(4)服务实体经济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物流业对实体经济方方面面具有带动作用。而物流网络则是物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桥梁;(5)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物流业最直观的成果就是物流服务、快递服务、邮政服务、增值服务。考虑到物流业属于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实现绿色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也应成为发展目的所在。

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阐释,本文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3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与结果

3.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

(1)权重确定模型

关联系数标准差方法是通过整合每个指标值的标准差与总体测度得分的关联系数来计算指标的权值[20,21],作为一种客观型赋权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的反映权重与测度结果的关系[22-24]。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3.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通过关联系数标准差方法得到三级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计算得到2015~2019年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如图1所示。

图1 2015~2019年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分项指数

(1)基于全国视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高,长期向好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2015年的38.47上升到2019年的43.87,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6.11%和4.37%,大于平均增长率。2018年从绝对值和增长率方面均表现突出。最主要原因在于2016~2017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2018年产生了实质性效果。

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分项指数五年均值变化看,指标间差异较大,提升速度不同。网络布局、成果共享、结构优化3个指标在2017年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8年得到回升。究其原因,2017年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增长速度放缓,我国物流业发展也受此影响。

(2)基于地区视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非均衡特征

2015~2019 年各省(市、自治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如表2所示(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包括在内)。上海2015~2019年均排名第一;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天津5年内评价值均高于年度平均值。宁夏、内蒙古、海南、贵州4个传统意义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薄弱的省(市、自治区)跻身其中。

表2 2015~2019年各省(市、自治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续 表

4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分析

4.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

本文使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分别对2015年和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值进行等级划分,如表3所示。

表3 2015年、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划分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域位于第一梯队。而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位于中下。从空间分布的演变看,东部的高质量集聚基本已经形成,演变倾向不明显。而低水平地区逐渐向西北部及西南部集聚。

4.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

使用StataSE 15软件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28],如表4所示。从显著性水平看,P值均小于0.05,表明2015~2019年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为正向空间依赖关系,形成了空间集聚和极化现象。从数值大小看,Moran's I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集聚水平差距不断减小。这表明物流业发展的 “马太效应”淡化,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呈现一定的普惠和包容性。

表4 2015~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Moran's I指数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

本文采用局域Moran's I指数衡量每个省域与其邻近省域有关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关系。运用StataSE 15软件生成局域Moran散点图,将空间集聚类型划分为4种模式[19],如表5所示。

表5 2015~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局域Moran's I指数

续 表

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存在空间集聚性。物流业发展质量高水平省域周围也是高水平省域,物流业发展质量低水平省域周围是低水平省域;(2)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稳定性,跃迁现象较少;(3)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极化效应减弱。尤其是位于H-L的省域数量明显较少。

4.3 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物流业发展质量与物流业发展速度之间的空间耦合匹配关系,本文借鉴高一铭等[17]的做法,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代表物流业质量,以物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代表物流业发展速度,得到4种发展模式。第一象限为 “高质量-高速度”,第二象限为 “低质量-高速度”,第三象限为 “低质量-低速度”,第四象限为 “高质量-低速度”。

如图2与图3所示,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匹配的省域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2015年物流业属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模式的省域共有8个,到2019年仅剩海南,说明中部及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后劲不足。2015年属于低质量-低速度发展模式的省域共有6个,黑龙江和陕西在2019年仍落入该象限,说明其物流业发展质量处在低级水平,除此之外其他省域均有改善。

图2 2015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匹配散点图

图3 201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匹配散点图

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省域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2015年和2019年均位于低质量-高速度的省域包括广西、新疆、云南,这3个省域应该及时调整物流业发展策略,以增加产出,提高效率。位于高质量-低速度的省域变动较大,2015~2019年,北京、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山海、天津7个东部省域均实现了物流业质量水平稳定的同时提升发展速度,步入双高行列。

如图4所示,2015~2016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处于 “低质高速”阶段;发展速度在经历强刺激后于2017年迅速回落;经历了2017年国际国内的双重考验后,2018触底反弹,步入 “高质低速”模式;2019年我国物流业初步实现了“高质高速”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里面的影响下,发展质量为历年最高水平,实现了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图4 2015~201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匹配散点图

5 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实现动力转换。基于东西部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不同地区应将创新发展与自身要素禀赋特点和物流发展模式相结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创新驱动力;(2)以降本增效为导向改善营商环境。包括深化 “放管服”改革;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物流仓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打通信息互联渠道等方面;(3)以协调发展为核心实现结构优化。在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可以通过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协同发展实现物流业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在城乡物流体系方面,针对 “农村电商”、“农产品冷链”等具体项目工程,打造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农村物流网络。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应按照 “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原则,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4)以联动融合为支撑构建网络体系。①支持中西部围绕 “一带一路”等倡议,引导物流集聚联动发展;②合理规划末端网点布局,将其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5)以开放共享为目标普及发展成果。对于物流业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应发挥市场、规模、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于物流业发展质量仍处于中低水平的地区应实施定向和针对性的物流政策。

猜你喜欢

省域象限物流业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