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布局模式探索

2022-03-28王佳

建材与装饰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线内部空间中庭

王佳

[爱坤(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作为商综主体的内部空间,在快节奏开发中,需要合理分配设计时间,针对动线布局类问题可以总结普适高效模式降低时间成本,从而更有余力打造彰显差异及品牌力的节点空间设计。基于此,本文总结典型水平维度动线布局模式及垂直维度节点布局模式,将二者结合运用,保证项目进度,让人在消费购物时也能有优质空间体验,且良好品质会塑造地产品牌影响力,为城市公共空间创造一定活力。

1 发展与思考

早期商业建筑形式是传统百货商场,具有在大空间内进行小店铺划分的布局特点,随着快速发展,该模式不能继续满足人们对消费社交空间的复合需求[1],在“关门潮”后开始向复合型商业综合体模式转变,最初以“汉堡包”形式出现,核心为内部空间,动线组织引导人流,两侧配以价值店铺,外侧设置交通、设备等设施。随着进程加快及项目规模增大,单一“汉堡包”形式不足以支撑更为复杂的内部空间,加上时间成本的增加,单一模式也不能适用每个项目。尤其是如今,内部空间承担着人们消费娱乐等多元化角色,故在进行内部空间设计时需要根据项目规模,高效做好空间规划布局及动线组织,满足时间成本时做到匹配用地条件,满足人们消费创新体验,激活周边片区活力。

2 优质内部空间概述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根据空间维度类型,可分为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同时统筹两个维度才能充分激活生命线。优质内部空间设计具有以下特点:店铺可见度高,动线流畅无阻挡,指引性强;店铺可达性高,缩短路线消耗时长,降低迷失感;增加记忆点空间,增加停留时长及体验感,置入有趣共享节点空间,对周边产生集聚效应。

当下有不少优秀的内部空间案例,华润商业地产可以说是打造专属品牌商综之路的前行者之一,万象城、万象汇是其核心产品。2002年,首座万象城落位深圳,使其一跃成为中国最具示范效应的商业综合体。其系列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主打“一站式”消费和“体验式”购物,内部空间包罗万象,动线明确、引导性强,与城市空间联系紧密。

3 内部空间布局模式及特点

打造商业综合体优质内部空间需要针对项目规模、场地选择合适水平动线布局模式,还需要根据各自基地环境与条件制定激活特色的垂直节点布局模式,将二者相结合,高效打造满足人们购物社交的、传递地产品牌影响力的、彰显城市形象名片的优质空间。

3.1 水平维度动线布局模式

动线布局设计的前提是保证商业空间合理尺度,常见店铺面宽与进深比例一般在1:2左右,进深在18m左右,超过25m已经是深铺,不会成片出现,需要保证可见可达性。常见动线布局模式(图1)[2]有以下三种:单线型、双向型及混合型。

图1 动线布局常见模式

3.1.1 单线型布局模式

单线型布局模式是指在场地内进行线性动线设计,一条动线联系两侧店铺并通向建筑端部,通常呈“一”型、“L”型[3]、“U”型等,具有流线明确、引导性强等特点。此类动线常用于地块进深不大的场地,主力店设置在两端,内部道路宽度宜控制在4m左右,可结合设置中庭共享空间,也可在局部进行收放设计,增加停留空间。如上海天安千树(图2)、深圳KKmall,都以一条主轴贯穿整体,两边分布业态,结合中庭有序呈现。

图2 上海天安千树布局

3.1.2 双向型布局模式

双向型布局模式是指在场地内进行双向动线设计,两条动线联系店铺,动线方向可平行可垂直,在某一处或两处交汇,形成汇聚中心,通常呈“O”型、“T”型、“十”型等,具有中心空间、积聚效应等特点。此类动线适用于地块进深较大的场地,动线宽度宜控制在13~16m,店铺沿动线排布,主力店位于动线中心或是端部。不同于单线型,双向型动线运用范围大,灵活性高,闭环“O”型可避免消费者走回头路,延伸“T”型可根据主次动线区分加强动线覆盖面与引导性。如济南万象城、上海七宝万科广场都以两条动线贯穿整体,两边分布业态,结合积聚中心有序展开。

3.1.3 混合型布局模式

混合型布局模式是指在场地内进行多向线性动线设计,多条动线组合,围绕动线店铺有序排列,是单线型与双向型的各自或交叉叠加,通常呈“8”型、“9”型、放射型等,具有灵活多变特点,可应对复杂地块及商业需求,主次动线区分,应对不同运营模式。如上海南翔印象城、合肥庐阳万象汇都以多条动线贯穿整体,结合汇聚点排列铺开。

3.2 垂直维度节点布局模式

节点布局设计的前提是保证动线主要节点空间置入的合理性,常与建筑体量及动线长短有关,其大小尺度根据位置有所区分,主中庭一般在500~600m2,位于项目核心区,次中庭在300m2左右,位于入口附近。本文从垂直维度将节点空间布局模式(图3)总结为以下三种:内向型、外向型及内外结合型。通常是两者或三者结合,根据项目特点而定。

图3 节点布局常见模式

(1)内向型布局模式。内向型布局模式是运用内部条件打造具有特色及汇聚力的空间设计,常见节点空间形式有上下贯通或错位的中庭空间,在纵横两维度打通商业空间,是交流共享区域,如广州太古汇主中庭是具有汇聚力的正椭圆形;节点空间形式也有结合主题设置通高空间,如上海太阳宫5~7层空中市集配合巨大天幕采光顶(图4),上海南翔印象城儿童区将次中庭与儿童活动结合。

图4 上海太阳宫空中市集

(2)外向型布局模式。外向型布局模式是与周边环境互动对话而设置的空间设计,常见节点空间形式有屋顶空间,自然、城市活动在此进行组织,如南京桥北万象汇的观桥空间(图5);节点空间形式也有偏侧中庭空间,利用周边环境与设计表达结合,如成都世茂广场主入口。

(3)内外结合型布局模式。内外结合型布局模式是运用场地设置空间设计,常见节点空间形式有内广场,利用场地布局设计围合而成,可以打造活动主题或临时活动业态,从外到内激活,如上海大宁久光中心;节点空间形式也有入口灰空间、双首层空间等,如泰国TheCommons商场底层空间开放。

4 内部空间设计实践

山东淄博世茂广场19#商业楼项目位于淄博新城区,隶属张店区,目前正在建造中(图6)。该项目西侧邻心环西路,南侧邻人民西路,东侧、北侧与世茂商街地块相连,东边有金带公园,总规划用地约36000m2。

图6 淄博世茂项目建造实景

4.1 动线布局设计

项目地块呈L型,西边长248m,南边长153m,北边长135m,东边长122m,满足退界条件,北侧短边可利用边长为99m,东侧短边可利用边长为80m,因地块北侧有世茂商街,东侧有金带公园,在整体布局上,本项目的基础轮廓采用与基地相符的L型,为保证商业动线尺度合理,控制在75m左右,故本项目采用单动线设计,设置大小不一中庭,形成步行环线,连接每个分区,动线两边排布商铺,步行道路宽度3.6m,商铺进深在18~23m(图7)。

图7 淄博世茂项目动线布局

4.2 节点布局设计

营造节点空间的逻辑在于与周边环境、场地及内部产生一定的联系。本项目营造三大主亮点空间(图8),分布在L型动线上,为北端亲子圈、中部核心圈及东部观景圈。

图8 淄博世茂项目节点布局分析

中部核心圈依循内向型布局模式,打造最大核心服务圈主中庭,本项目采用经典椭圆设计,五层通高,提高视线通透性,发挥聚集作用,顶部采用玻璃顶及活动遮阳,保证效果也满足绿色环保。北端亲子圈依循内外结合型布局模式,北广场设置亲子活动主题,通过室外扶梯出入口连接三层儿童业态,三层北中庭封板设置室内活动乐园,室外室内相互延申渗透,提供方便带动消费。东端观景圈依循外向型布局模式,围绕东侧金带公园,在四五层置入“城市会客厅”通高空间,与五层有功能视线上的交流,运用全玻幕墙与金带公园进行视线交流,增强室内外的渗透感,此外从五层可上至屋顶透明玻璃眺望平台,与金带公园遥相呼应,有望成为商综乃至整个地块的亮点打卡旅游地。

5 结语

优质内部空间设计一定是在动线布局合理高效与节点布局差异独特相结合的条件上,是具普适性与独特性的产物,不是随波逐流。随开发提速及成本控制,如何在有限时间空间创新也将继续成为今后探索方向。望本文能为后续商综内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动线内部空间中庭
十五夜①望月
京津冀地区公共建筑中庭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你的动线在哪里?
动线思想下的商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内部空间的初步研究
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