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编探析

2022-03-28尹学毅彭国朗

牡丹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族性民族音乐钢琴

尹学毅 彭国朗

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中国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不断尝试将“民族化”“中国化”的元素融入钢琴作品创作中。弘扬中国音乐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也有利于走向世界传播发展,最终使中国民族音乐繁荣兴盛。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风格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跨度和众多民族音乐特征的集成,包括戏曲、民歌和民族器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当然也包括近现代出现在西洋音乐形态中的中国音乐作品。而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指的是中国音乐作品中隶属于用钢琴创编的作品。作曲家运用钢琴这一乐器创作已经有一个世纪,他们刚开始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短小的乐思创编,如今充满东方韵律、民族特征的钢琴作品,标志着中国风格的钢琴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编要彰显民族特色

据史书记载,最早约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一架古钢琴作为贡品进献给万历帝,那时中国人第一次认识钢琴。再到近现代,最早的钢琴创作是赵元任先生在1913年创作的钢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正式开启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先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百花齐放,各类优秀的作品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近现代钢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作的初始阶段(1913—1948),如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贺绿汀《牧童短笛》等;第二个阶段(1949—1965)提出了民族化创作的概念,作曲家对钢琴作品民族化创作进行试探性试验,如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储望华《翻身的日子》等;第三个阶段(1966—1976)是“文革”时期的创作,如杜鸣心《红色娘子军》、储望华《二泉映月》、王建中《梅花三弄》等;第四个阶段(1977年至今)是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外来文化并与中国风格相结合进行创作,如张帅《三首前奏曲》、王建中《情景》等。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必须具有民族性。钢琴创作在中国音乐创作方面有别于中国传统乐器的创作,钢琴与中国传统乐器的关系可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模仿中国乐器,使钢琴的曲式、调式、意境等能够表达出中国民族韵味。钢琴可以通过刮奏来模仿古琴、踏板的延音增加泛音效果、前后倚音模仿乐器的滑音效果来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特色,这些手段使钢琴富有中国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同样,钢琴通过吸取西方的音乐技法来增强民族器乐中音乐的表现,两者相互借鉴与融合,形成多元化、个性化、民族化的音乐风格。民族化的钢琴作品需要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又是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了大量的精神价值资源,在世界音乐中独具特色。因此,创作中国风格的民族化钢琴作品,音乐从产生起就烙上了民族性的烙印,完美地彰顯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在其音乐中的外化体现。

王建中的创编作品很好地拿捏了西方大小调与五声音阶的平衡关系。与此同时,在节奏等方面,他在作曲中融入了西方钢琴作品里没有的民族特色节奏,如切分音特定节奏、模仿打鼓的鼓点节奏,这些都很好地表现了民族性。王建中创作的民族性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作品的创作大量吸收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特色的民歌戏曲或是少数民族的歌曲题材改编,《猜调》根据云南汉族民歌改编而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成,《情景》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歌收集整理创作。这些作品运用了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在创作风格上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民间地方民俗的特点。其二,王建中将我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和音响效果运用到钢琴创作中,如《彩云追月》吸收了古筝技法中揉、吟、滑、按的琶音与颤音手法,渲染了气氛,极大提高了情绪起伏的表现力。《百鸟朝凤》中吸收了唢呐和笙的滑音与花舌音的技巧,用来模仿蝉鸣的叫声。《梅花三弄》吸收了最具古琴特色的泛音,运用四度、五度或八度倚音的和声,营造出空泛的音响效果。王建中在创编“中国乐派”钢琴作品时融合了中国审美的民族音乐元素,对传统音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西方音乐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中国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象化体现,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滋养我们走过昨天、走向未来,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卓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展现着中国的世界形象,架起了世界人民沟通的无障碍桥梁。”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的民族性,体现了当代中国音乐人振兴民族音乐的决心。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需要一辈辈音乐人前赴后继,如此才能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可以肯定的是,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就是彰显中国民族音乐民族性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与其他民族音乐的交流中,只有坚守自己鲜明的民族性,才能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屹立不倒、长盛不衰。

二、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的创编要借鉴其他创作技法

音乐的世界性是由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各民族或国家的音乐在互相往来中不断交流,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音乐。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启以来,一些民族或国家的音乐加快了在世界上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传播。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革命,也推进了音乐的变革。因此,中国民族音乐也在不断与其他民族音乐互相交流、共同生存和发展,民族音乐世界性的进程中呈现不可阻挡之势。

中国原始民歌短小,以单声部为主,在进行钢琴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单声部线条的变化,既要体现多声部的交错感,又要突出清晰的主要旋律线条。必须使主线条占据主要地位,使得演奏时富有民族性。在不改变传统音乐的精神的基础上,利用西方钢琴的创作技法和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来展现中国民族特色。王建中在创作中吸收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不断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探索出一条“中西合璧”的个性创作道路,不仅很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而且将西方和声技法中国化,创造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传统音乐中以“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为主,王建中以五声调式和声为基础,通过添加附加音或替代音的方式,将西洋和声民族化,以此来达到中国化和声的效果。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多以四度、五度或八度的音程和和弦组成,使旋律赋予民族化的和声效果。王建中不仅仅在和声上“做文章”,更在旋律中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在创作中以朝鲜、日本的民族音乐为蓝本进行创作。例如,《五木摇篮曲》借鉴了日本民歌素材及日本民谣调式中的“都节调式”进行改编创作,是一首旋律清新、具有催眠曲性质的优美乐曲。不仅如此,王建中还将西方的十二音技法与中国调式相结合,创作出《诙谑曲》《组曲》等,创作《情景》时更是将中西方的创作技法升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建中将乐曲进行无调性处理,和声效果上使用不和谐的和弦,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格,也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功力。

音乐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交流的同时,既能继续保留自己固有的特质,也能借鉴他国音乐之所长,在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得到丰富。王建中音乐作品的成功就是因为对民族性的坚守,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性的体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并将他国民族音乐的优点运用到中国风格作品的创作中,有利于丰富中国民族音乐。

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编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交流来弘扬民族音乐,是创作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途径之一。只有坚守音乐的民族性,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才能得到发展。创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不仅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建构和完善,也能够使中国民族音乐为人类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貢献。中国民族音乐谋求世界性发展,也是创作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途径之一。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也体现在音乐文化上。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性的发展过程中,既向他国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也不断吸收他国音乐的长处。这可以加强向他国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同样有助于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中国优秀钢琴音乐可以在世界各个舞台、比赛中见其身影,由此可见,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有多重要。中国钢琴作品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类,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例如,王建中的《翻身道情》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来,歌颂了坚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描绘了红军抵达陕北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歌颂了红军的英勇精神。《绣金匾》抒发了对毛主席的深厚热爱之情。王建中的改编爱国歌曲不仅对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而且对爱国主义的传播极其重要。因此,发展“中国乐派”钢琴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了几千年,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传统音乐在我国发展了一个世纪。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和声效果较为明显,对发展中国钢琴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挖掘其民族韵味的创作理念与技法对民族文化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作曲家自西方学成归来,带着中西的先进理念,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新的生命。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有助于传承发展传统走向创新,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国民族音乐。

因此,创作、改编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了解中国古典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推向全世界。在钢琴教育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加入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与乐趣,将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推广到全世界,并将其发扬光大。

四、结语

钢琴看似是西方的产物,王建中却在创作注入了中国式的灵魂,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韵律美与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更将西方的技巧进行挖掘、融会贯通,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创新精神。正因如此,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谋求世界性的健康发展,中国钢琴乐派进行民族化、世界性的探索和借鉴才能得以发展,并形成民族和这个时代本身固有的鲜明特点。总之,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将不断向世界推广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使中国民族音乐能够更加广泛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和认同。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性民族音乐钢琴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