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鹅坦布苏病毒感染案例的诊治与防控

2022-03-27赵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赵平

摘要: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鸭、鹅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自2010年春节开始在我国暴发,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中国的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围绕一起鹅坦布苏病毒感染案例的诊治,对坦布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方式、鉴别诊断进行概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治疗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鸭、鹅等多种禽类以采食量下降、产蛋下降和伴有一定死淘率为特征的传染病。坦布苏病毒病起初以产蛋鸭和种鸭减蛋、卵巢出血为典型特点。后来经过系统研究发现,该病毒与蚊媒病毒Ntaya病毒群Tembusu病毒同源性超过85%。根据黄病毒科成员分类规则,确定了该病的病原为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由此得名“坦布苏病毒病”[1-2]。

该病于2010年春夏之交首先在我国江浙一带发生,随后迅速蔓延至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京等地。主要特点是雏鸭瘫痪,死淘率增加;产蛋鸭产蛋率严重下降,甚至绝产,卵泡充血、出血严重,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本文围绕着一例鹅坦布苏病毒感染案例的发生,对坦布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方式、鉴别诊断及诊治进行概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提供参考。

1案例概况

2020年10月14日,山东某技术服务检测中心接诊一例沂南县某养鹅用户,经问询发病群体为三花鹅,共饲养3,500只,50日龄。鹅群最开始发病仅为3~5只,10余天后日死亡10多只,最多时日死亡20只,养鹅户损失较重,及时就医诊治。检测中心通过对病鹅进行剖检,并结合流行病学进行预判;随后,采集病禽肝脏进行细菌培养,脾脏等组织进行处理、离心取上清,利用RT-PCR方法,设计黄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检测,检测到黄病毒目的基因条带(图1)。

鹅群此前并未免疫过黄病毒疫苗,间隔1周后,2倍量紧急接种黄病毒活疫苗,接种后第4天,鹅日死亡下降到5只,至今90日龄每天仍有零星死亡。再次送检,仍检测到黄病毒,但是普通PCR条带相对较弱。经询问后了解紧急接种量不足,理论上应该紧急接种3~4倍量,此类情况建议其再接种1次3倍量。

总结分析此类病例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几点:①饲喂管理水平不足,环境卫生差;②未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或免疫操作不标准而造成免疫失败;③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鉴于本病危害性大,且案例发生较少,为警示相关家禽养殖场户,结合某检测中心数据,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预防该病。

2病原学

水禽黄病毒又称出血性卵巢炎,按照NS1基因划分为黄病毒科,按照国际标准应按NS5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划分为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遗传学上与马来西亚蚊源坦布苏病毒密切相关,是一种急性传染病[4],不同分离株间存在毒力差异,可以从种鸭经卵传播到种蛋,成为新的传染源,鸭和鹅感染后症状相似;水禽产蛋期感染以水平传播为主,对生殖系统损伤严重,可引起产蛋量下降,产蛋上升期间会推迟产蛋高峰,没有免疫基础的鸭群会出现绝产;剖检症状主要为卵泡出血、破裂、萎缩,和卵黄液化等,小日龄感染后出现软脚、瘫痪,全身感染造成小脑水肿导致共济失调,甚至翻跟头、摇头晃脑等神经症状为主,淘汰率高,继发细菌伤亡增高,雏鸡感染后部分表现生长发育受阻[5]。

3流行情况

2020年截至11月份,检测中心共接收水禽样本2,271份,其中阳性样本710份,710份中水禽黄病毒阳性样本共计96份,其中鸭子42份,鹅54份,占水禽阳性样本比例的13.5%(图2)。水禽对其高度易感,不仅如此,水禽之外接收的13,849份鸡样本中也常有檢测到黄病毒。

4传播方式

蚊虫叮咬是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体内不致病但是可以增殖,通过吸血传播,既是储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鸡群感染会出现血清学变化,鸡群、发病场附近的飞禽体内也可检测到该病毒,该病毒发病具有明显的区域与季节性,一般每年8—11月相对多发[6];南方发病严重,北方水禽以樱桃谷肉鸭饲养为主且隐性感染、带毒现象明显。肉用及产蛋家禽均易感,但水禽的易感性较鸡的易感性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鸡的高。近期水禽高死亡病例中检测到临床神经症状、剖检心包积液,检测黄病毒阳性,这些阳性样本再进行荧光PCR检测也都检测到了水禽细小病毒。

无论是鸭群还是鹅群,其发病日龄和临床剖检特征都有显著变化,10日龄以上均可见发病,以心包积液为显著特征,因此一度被误认为是腺病毒感染。经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禽病室检测发现,在进行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的153份样品中,有76份阳性,阳性率近50%;其中有心包积液症状的样品113份,检出阳性的有65份,阳性率高达58%。调查发现,这些发病病例中,大多数均未免疫坦布苏病毒病疫苗。

坦布苏病毒病通常单独发病,继发感染情况并不常见。可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大体病变(如卵泡出血、心肌内膜出血、肝脏微肿并呈土黄色等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心包积液也是新出现的指征之一,但作为特异性判定依据还需要考证。

5鉴别诊断

临床诊治时,雏鸭发病注意与VB1、VB2及VE缺乏相区别。蛋鸭或种鸭发病注意与禽流感相区别。细小病毒感染和黄病毒感染均会出现软脚,但感染黄病毒会出现摇摇晃晃、走路不稳的症状。此外,需要关注的是,鸭群携带的疫病(如鸭圆环病毒、细菌感染)对临床症状带来的协同作用以及对疫病判断带来的干扰。

6防控措施

6.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环境卫生与洗消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条件,保持舍内清洁、加强通风。做好消毒灭源,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孵化发病或背景不详群体蛋胚。

6.1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养殖场的选址应远离活鸭交易市场、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及畜禽养殖场等病毒易存在的地区,远离公路;病死鸭及粪便要及时处理并实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做好驱蚊、灭蚊工作;养殖场及其周围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6.3 做好黄病毒的疫苗预防接种

疫苗研发对本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降低养鸭者的经济损失,也有助于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有多方专家学者进行了疫苗研究,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弱毒疫苗。该病尚无有效特异性治疗药物,但疫苗效果确实。目前商品化的鸭坦布苏病毒疫苗有齐鲁动保生产的WF100株弱毒疫苗、正业生物和易邦生物生产的FX-180P株弱毒活疫苗以及天津瑞普、乾元浩、扬州优邦等公司生产的灭活疫苗(HB株)。

肉鸭使用弱毒活疫苗一次免疫可产生良好免疫保护,种鸭最好免疫两次。也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组合使用的实践方案,甚至有的种鸭或者种鹅免疫3次。该病在发病早期可采用弱毒活疫苗紧急免疫,也可采用抗体进行紧急治疗,能够迅速减少死亡。若发病后期再进行治疗通常效果不理想,但活疫苗紧急免疫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同时需要适时配合抗病毒中药(如双黄连等)提高鸭群抵抗力。

当前可做好免疫黄病毒活疫苗接种工作。活疫苗免疫操作具体如下:①仅皮下或肌肉注射,严禁采用点眼、滴鼻、饮水等免疫方式。②按照免疫程序增加免疫次数,1次免疫抗体维持6个月,2次维持18个月;③了解种源母源抗体背景:无母抗禽群,首免7日龄。免疫一次并且免疫时间过长,首免14日龄;高母抗首免21日龄;④可与鸭瘟活苗联合免疫;⑤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可以直接注射。

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免疫程序见表1。

鴨坦布苏病毒病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免疫应答及是否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等问题尚不完全明确。另外,已经有证据表明该病毒还有除了蚊子传播以外其他的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清楚相关传播途径也有利于对该病的防控。随着鸭坦布苏病毒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和防控治疗技术将日趋完善,一定会保障我国养鸭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Su J,Li S,Hu X,et al. Duck egg-drop syndrome caused by BYD virus, a new Tembusu-related flavivirus[J]. PLoS One,2011,6(3):e18106.

[2]陆新浩,刘友生,陈秋英,等.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13,38(6):31-33.

[3]张蓉蓉,王红琳,艾地云,等.鸭坦布苏病毒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10):15-17.

[4]刘志刚,孙青松,姚蓉.鸭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9):122-122.

[5]Yan P,Zhao Y,Zhang X,et al. 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ducks caused by a newly emerged Tembusu virus strain in mainland China[J]. Virology,2011,417(1):1-8.

[6]曹贞贞,张存,黄瑜,等.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12):3-6.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