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幸福的关系研究*

2022-03-26黄宗芬冯卓亮刘书恒

智库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幸福感

黄宗芬 冯卓亮 刘书恒

(广西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亲和力作为一种感知觉的存在,是一种情绪情感的力量[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亲和力,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行动者,因而也是教育亲和力最直接的践行者。教师亲和力可以理解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特质而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吸引、亲近与悦纳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3]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得以实现,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获得持续快乐体验。[4]

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甚是少见。为此,本研究于2020年4月对广西区内的10所高校的近20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从教师亲和力的角度探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育理路。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共同发放的策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研究被试属于随机抽样,样本既有来自广西大学的211高校,也有来自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师范大学、贺州学院、南宁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等6所普通高校,还包括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院等高职院校等3所高职院校。

(二)方法

教师亲和力量表选用段文杰(2014)和他的研究团队筛选出的一份包含96个题目,能够测量亲和力、生命力和意志力3项长处的中文长处问卷[5]。教学效能感量表采用张福康(2017)修订包含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6]。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采用郭颖蕾(2016)自编的具有五个评分等级《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7]。以上三个量表经过信效度检验,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结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描述统计

从表1可知,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收入、职称、职务和院校类别等六项个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性不显著。

表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其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称、职务和院校类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性不显著。然而,不同教龄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比均值,教学效能感得分d和c均值差最大,相差0.38,且d>c,可以大概率表明20年以上教龄组教师的教学效能显著高于10-20年教龄组教师。

其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性别、学历、收入、职称和职务等个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性不显著,然而,不同年龄组、不同教龄组、不同类型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尽管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无法做事后比较,无法了解研究变量的两两水平之间的差异,但是在总体显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比较均值的方法,对均值差异较大的组别直观比较。首先,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组的均值,发现d和c均值差最大,两者相差0.28,且d>c,可以大概率说明50岁以上的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40-50岁年龄组教师。其次,通过对比不同教龄组教师均值,职业幸福感得分d和c均值相差为0.28,a和c均值差最大,为0.29,由此可以大概率说明20年以上教龄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10-20年教龄组教师,其中5年以下教龄组教师职业幸福感最强。再次,通过对比来自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均值,发现职业幸福感得分c和a均值差最大,达到0.26,且c>a,可以大概率说明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一本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发现,广西高校教师的教师亲和力得分的均值为3.98,教学效能感得分的均值为4.19,职业幸福感得分的均值为3.36。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与教师职业幸福感(r=0.657**)和职业幸福感(r=0.504**)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r=0.458**)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从表3研究结果可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能够显著预测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亲和力解释了教学效能感中42.8%的变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学效能感得分解释了职业幸福感中21%的变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能够显著预测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亲和力解释了职业幸福感中25%的变异。

表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经过以上研究发现,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教师亲和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能感就越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充分尊重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个体独特性,从而能够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师生间主客体对立的教学矛盾,走向主体之间平等基础上的思想互动、双向理解生成上的意义共享、自我价值呈现上的深度建构的主体间的平等关系。教师的亲和力水平越高,教师就越善于用平等、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且宽容他们的缺点,缩短师生之间的隔阂,具有这种特质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信任与喜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其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教师亲和力特质越强,其职业幸福感就越高。教师亲和力不仅体现在教师亲和的话语、平等赏识学生的教态上,更进一步体现为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学生积极成长成才,为学生答疑解惑,破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不利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深刻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它绝不是一种自私的追求,不是向世界寻求索取,而是探寻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8],探求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贡献的统一。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透彻把握教学内容,将其与时代问题紧密衔接,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应学生有关时代诘难的思想困惑,满足学生成长的精神需要,使得教师的教学从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转为走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走进学生的思想内核,从而用理论征服学生,学生也就越认同与悦纳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从读马逐渐发展为信马,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尊重与赏识学生,关心学生的实际需要,营造师生之间理解包容、温暖共情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回应时代困惑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认同、悦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主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感,获得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感。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幸福感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幸福感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