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

2022-03-26罗明忠雷显凯

关键词:经历检验农民

罗明忠,雷显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虽然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0%,但与发达国家(90%以上)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农业生产技术采纳的主体,农民的风险偏好是导致农业技术扩散缓慢的一个原因(1)LIUE M,HUANG J K.Risk preferences and pesticide use by cotton farmers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202-215.,无论是基于规模异质性农民的技术采纳行为研究,还是基于类型异质性的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现有研究结果都认为风险规避对农民技术采纳行为有抑制作用(2)BRICK K I ,VISSER M.Riskpreferences,technology adoption and insurance uptake:a framed experi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2015(10):383-396.(3)张童朝,颜廷武,何可,等.利他倾向、有限理性与农民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5-124.(4)高杨,牛子恒.风险厌恶、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8):109-127.。引导农民增加经济资本(5)毛慧,周力,应瑞瑶.风险偏好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分析——基于契约农业视角再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8(4):74-89.、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以及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等方式被认为是化解风险规避对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抑制性影响的有效方法(6)同③.。其中,个人经历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本,特别是非农就业经历因其所具备的“干中学”特点而被当作特殊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培训,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的个体特征及其心理状况,缓解低风险偏好(风险规避)对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近年来,除由传统农户转化而成的职业农民外,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毕业大学生和退役军人等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7)罗明忠,雷显凯.非农就业经历、行为能力与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29-38.,这些个体具有不同类型的就业经历。既往研究发现,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农民开阔视野,改变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认识,在促进农民农业增收上表现出绝对优势(8)冉璐,谢家智,张明.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务农收入:基于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6):32-39.(9)罗明忠,雷显凯.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4):103-112.。外出务工经历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会对农民农业生产行为决策产生影响(10)罗明忠,唐超,邓海莹.从业经历与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生产环节外包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9(12):68-81.,在技术采纳积极性上也会有所提升(11)杨志海.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来自长江流域六省农户数据的验证[J].中国农村观察,2018(4):44-58.。具有多元化就业经历的农民更愿意选择经营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项目,相反,没有非农就业经历的农民在选择经营风险较低的经营项目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既往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既往研究较少探究非农就业经历及其异质性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可能带来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粤赣两省1 040份新型职业农民混合截面数据,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考察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非农就业经历的异质性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提供决策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考虑自身优势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决定是否接受并实际使用生产技术的一种行为。经历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本,可以为个体积累相关知识、经验或者某方面技能,进而影响其生产和生活行为决策。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非农就业经历将影响其对生产技术的采纳。

首先,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对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和采纳意愿。正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劳动力受到传统农业的约束,即使自然资本优越,也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要求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应对生产需要。采纳生产技术的前提是认知该项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程度越高,越会正确认识其在农业中的作用,采纳该项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与农业内生型职业农民相比,既往非农就业经历不仅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可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和自我学习能力提升,进而提升其采纳技术的积极性(12)石智雷,杨云彦.外出务工对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1(12):40-54.。正如赵向豪等指出,农民对技术的认知对其技术采纳存在影响(13)赵向豪,陈彤,姚娟.认知视角下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2018(11):23-29.。同时,非农就业为新型职业农民带来增收效应,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促进其改变经营观念,使其更愿意在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技术上增加投入(14)丰军辉,何可,张俊飚.家庭禀赋约束下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实证分析——湖北省的经验数据[J].资源科学,2014(3):530-537.,特别是再次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拥有的外出务工经历对其持续采纳农业生产技术行为有重要影响(15)邹杰玲,董政祎,王玉斌.“同途殊归”: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8(8):83-98.。

其次,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抗风险意识和能力。新型职业农民采用某项生产技术,不仅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还需要投入经济成本。技术采纳的风险与经济收益共存,一旦生产技术使用不当,便会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风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非农就业经历更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储备丰富的市场拓展经验,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农业生产经营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因“新进入者缺陷”,他们面对的经营风险会更大,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经营知识缺乏。基于成本和长远利益考虑,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最大限度化解农业经营风险,实现“弯道超车”,在非农就业过程中沉淀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可能促使新型职业农民更加积极地采纳农业生产技术。

再次,既往非农就业经历的差异性可能给新型职业农民带来不同的“记忆反馈效应”,进而对生产技术采纳带来异质性影响。具有务工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可能更明白技术可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更加青睐于采纳生产技术;具有经商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则可能更加偏向“营销”“渠道”等拓展市场;而具有从政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则可能对政策的敏感性更高。由此,虽然非农就业经历总体而言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积累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本,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激励其采纳生产技术,但是,因其具有的非农就业经历各异,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可能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H1: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因其非农就业经历各异而存在异质性

(二)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经营者的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其做出了多少正确的决策并获得了多少利润,而是他规避了多少错误的决策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农业生产存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由于风险不可控,新型职业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不仅考虑利润最大化,还要考虑风险最小化。众多研究指出,农民的风险偏好作为一种主观态度,对农业生产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正如风险偏好影响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16)黄季焜,齐亮,陈瑞剑.技术信息知识、风险偏好与农民施用农药[J].管理世界,2008(5):71-76.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选择(17)罗明忠,邓海莹.风险偏好何以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契约选择?——以小麦收割环节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1-9.,风险偏好还在农民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行为中发挥调节作用(18)贾小虎,马恒运,赵明正,等.集体禀赋异质性与小型农田水利公共物品参与式供给[J].农业技术经济,2018(6):19-31.。一旦技术使用不当,不仅不会获得经济收益,还会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此时,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风险规避型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可见,风险偏好程度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在技术采用上有所差异,冒险型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可能性较高(19)蔡键.风险偏好、外部信息失效与农药暴露行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9):135-140.,低风险偏好(风险规避)型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技术采纳上表现出抑制现象(20)毛慧,周力,应瑞瑶.风险偏好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分析——基于契约农业视角再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8(4):74-89.。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假设。

H2: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险偏好对其生产技术采纳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三)非农就业经历强化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业生产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于一体,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采纳农业生产技术前,新型职业农民会对预期收益和风险作出分析。实验经济学认为,个体对事物的看法会因为其对风险控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风险偏好。虽然风险偏好作为自己本身的一种态度,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如果新型职业农民对风险偏向于冒险型,会较乐观看待采纳生产技术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其风险偏好会强化其对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发生(21)李容容,罗小锋.职业发展能力如何影响种植大户的农业收入水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3-73.。在新型职业农民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准确信息,难以对技术采纳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做出准确判断,个体所具有的风险规避意识便会阻碍其采纳农业生产技术。相反,农业生产经营相关能力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农业生产信息渠道越畅通,便越有可能降低其技术采纳的预期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非农就业可能会改变新型职业农民的心理状况,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带来强化效应,并提升其行为能力。正如前文分析,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处理事物或者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能力的提升可以缓解风险规避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并强化高风险偏好新型职业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采纳。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三个研究假设。

H3:非农就业经历能够强化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9—2020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回收调查问卷1 108份,调查范围涉及广东和江西两省,在删除关键值缺失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 086份。文章根据以下方面对样本进行筛选:(1)根据被解释变量(技术采纳行为);(2)根据核心解释变量(非农就业经历);(3)根据风险偏好变量;(4)删除存在异常值的样本。因此,最终使用问卷1 040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及农业生产技术采纳情况等。

(二)变量选取

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借鉴杨志海的研究(22)杨志海.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来自长江流域六省农户数据的验证[J].中国农村观察,2018(4):44-58.,本文将新型职业农民所采纳的生产技术数量作为衡量其生产技术采纳的指标,通过问卷分析得出,样本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情况有6类,为“未采纳、采纳1种技术、采纳2种技术、采纳3种技术、采纳4种技术和采纳5种及以上技术”,分别赋值0、1、2、3、4、5。此外,本文基于非农就业经历的差异性视角,进一步讨论不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影响。

非农就业经历。作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根据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您是否具有非农就业经历”,以此来判断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0。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之前的就业经历存在差异性,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您在从事农业之前的主要职业”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其不同的就业经历。本文依据个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所从事的职业,将其就业经历分为务工经历、经商经历和从政经历三种主要类型。如果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务工经历、经商经历和从政经历中的某种,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风险偏好。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对风险的一种主观判断,风险偏好影响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如风险保守型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一般会表现出审慎的态度。本文借鉴相关研究关于测度风险偏好的方法(23)王倩,管睿,余劲.风险态度、风险感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分析——基于豫鲁皖冀苏1 429户农户面板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49-158.,根据调查问卷中设置风险偏好问题:“下列5种情况,您愿意选择哪一种?”选项A.确定获得1 000元人民币;B.有一半机会获得900,一半机会获得1 600;C.有一半机会获得800,一半机会获得2 000;D.有一半机会获得400,一半机会获得3 000;E.有一半机会获得0,一半机会获得4 000。依据新型职业农民的期望收益情况,判断新型职业农民风险偏好程度,并将新型职业农民风险偏好程度划分为高、中和低三种类型,定义A选项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最低风险偏好,赋值为1;B选项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较低风险偏好,赋值2;C选项新型职业农民为风险中性偏好,赋值3;D选项新型职业农民为较高风险偏好,赋值为4;E选项新型职业农民为最高风险偏好,赋值5。

控制变量。除了就业经历和风险偏好可能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特征也可能会对其生产技术采纳产生影响(24)张瑞娟,高鸣.新技术采纳行为与技术效率差异——基于小农户与种粮大户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18(5):84-97.。基于此,本文在考虑核心解释变量的同时,进一步从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环境特征等方面引入控制变量。个体特征包括性别等5个变量;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农业从业人数等2个变量;地形特征的差异和距离镇政府的远近也会影响到生产技术的采纳,因此将村庄地形特征和距离镇政府远近也考虑在内。各变量的具体解释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赋值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

续表

(三)模型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用采纳生产技术的数量表示,取值是0、1、2、3、4、5,这种用有序离散数值表示的属于有序变量。基于此,文章选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方程如下:

y*=a+βexper+αrisk+∑n=1εDni+ζi

(1)

其中,y*代表被解释变量,为生产技术采纳行为,exper表示非农就业经历,risk表示风险偏好,Dni表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形特征等控制变量;a代表常数项,ζi代表误差项,模型如下:

(2)

式(2)中r0、r1、r2、r3、r4分别表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未知分割点(在stata输出结果中简称“cut”),其概率分布如下:

P(y=0|x)=Φ(r0-x′β)P(y=1|x)=Φ(r1-x′β)-Φ(r0-x′β)……
P(y=5|x)=1-Φ(r4-x′β)

(3)

由于β值只反映了变量的影响方向,不能反映变量的影响程度。因此,进一步计算变量的边际效应来考察变量的影响程度。

为探讨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作用机制,借鉴温忠麟等研究结果(25)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Yi=V1+aiTi+b1iX1i+ε1i

(4)

Mi=V2+ciTi+b2iX2i+ε2i

(5)

Yi=V3+diTi+eiMi+b3iX3i+ε3i

(6)

式(4)、(5)和(6)中,i代表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Y代表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变量,T代表非农就业经历变量,M代表风险偏好变量,X代表控制变量,V代表常数项,ε代表随机干扰项。采用Oprobit模型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回归检验

文章运用Stata 15软件对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行Oprobit回归分析,下页表2报告了实证检验结果。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首先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MaxVIF=1.11,MinVIF=1.01,MeanVIF=1.05,最大的VIF明显小于10,可见,解释变量之间(尤其是非农就业经历与风险偏好之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第一,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回归系数为0.165,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具有正影响,即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与前文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研究假说1,下文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究其原因,首先,非农就业经历使得新型职业农民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其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提升其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正如方蕊所指出的,与没有非农就业经历的农民相比,有非农就业经历的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26)方蕊,安毅,刘文超.“保险+期货”试点可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吗?——基于农户参与意愿中介效应与政府补贴满意度调节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6):113-126.。其次,具有非农就业经历的劳动力初次或者再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先前就业岗位提供了一个“成本参照”,在非农就业中,他们亲历了先进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激励他们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增加投资,以获取潜在的效率和收益。

第二,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059,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具有正影响,即具有高风险偏好的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可能性更高,与前文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研究假说2。究其主要原因,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会同时考虑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在决定是否采纳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会考虑预期收益和风险,当风险规避型新型职业农民认为风险大于收益时,在技术采纳上,他们一般会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会采纳农业生产技术。而非农就业经历给新型职业农民带来的知识积累和视野开阔,可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险偏好,进而激励其生产技术的采纳。

表2 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回归结果(N=1 040)

第三,经营规模等控制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各异,其中,经营规模对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正向影响,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大,对生产技术采纳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与小农户生产相比,规模化经营农户可以有效降低技术采纳成本,潜在收益也更高。担任村干部对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正向影响,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担任村干部经历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对技术的接纳。性别等其余控制变量影响程度较低,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二)作用机制检验

正如前文理论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可能会改变其风险偏好,最终影响其农业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基于此,本研究采取逐步回归法检验“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生产技术采纳”这一作用路径。

下页表3报告了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三步检验均采用Oprobit模型。第三步研究结果与第一步相比,系数有所下降。风险偏好在5%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风险偏好对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传统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风险偏好在“非农就业经历—生产技术采纳”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也说明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能够强化风险偏好对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表3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N=1 040)

(三)稳健性检验

替换变量再估计。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非农从业年限(年)作为非农就业经历的代理变量,再次估计风险偏好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非农从业年限均值为6.89。结果显示,无论是作用方向还是显著性水平都与表2的结果较为一致,说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较为稳健(见表4)。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N=1 040)

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再估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重新估计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选择核匹配和K近邻匹配两种方式进行检验(见下页表5)。结果显示,匹配前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均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与表2的结果相一致。此外,两种匹配结果相差较小,而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效应方向和显著水平是一致的,说明结果具有稳健性。因此,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没有因为匹配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验证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影响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5 不同匹配法下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处理效应(N=1 040)

(四)异质性分析

从非农就业经历角度考虑。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非农就业经历,那么这些个体不同的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是否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从非农就业经历的异质性出发,进一步探究务工、经商和从政等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表6报告了回归结果,不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务工经历的影响要强于经商和从政经历,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说1。

表6 不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回归结果(N=1 040)

第一,务工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有促进作用。务工经历的回归系数是0.269,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务工经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面对自身能力储备和农业发展需求的偏差以及在先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会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正如前文分析,外出务工有利于拓宽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降低其技术采纳风险,当其再次从事农业生产时,最终影响其技术采纳。与一直务农的职业农民相比较,外出务工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收入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农民自身开展农业生产或者非农业生产活动,还有利于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对于具有务工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他们感受到知识和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经济报酬,与之前的务农相比,务工更能提供一种“成本参照”,基于成本和长远利益考虑,作为“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采纳生产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经商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0.104,影响程度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具有经商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营时,更多地会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到商业渠道的拓展,以发挥其既往经商经历所积累的人脉和渠道优势,进而影响具有经商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采纳决策,他们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来。

第三,从政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0.098,影响程度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具有从政经历的样本量较少,只有61个,变量观测值没有足够的变异,模型没有捕捉到变量的变化,因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技术采纳类型角度考虑。表7报告了回归结果。不同技术类型所带来的技术效应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技术,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可能也存在差异。基于此,从技术采纳类型的角度考虑,分析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对不同类型技术采纳的影响。非农就业经历对节水技术、网络技术和集约劳动力技术的影响分别在10%、1%和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非农就业经历对网络技术采纳的影响程度最强。可能原因在于,在非农就业环境中,非农就业经历拓宽新型职业农民视野,能够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改变其传统社会认知。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在非农岗位就业时,接触到网络技术的可能性更大,为其打上能力烙印,影响其后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风险偏好对节水技术、环保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采纳均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对集约劳动力技术的采纳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风险偏好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采纳节水、环保、网络和集约劳动力技术。

表7 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对不同类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回归结果(N=1 040)

四、结论与启示

既往非农就业经历为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人力、社会和经济资本。本文从非农就业经历视角,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9—2020年粤赣两省1 040份新型职业农民的混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农就业经历、风险偏好均正向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在作用机制上,非农就业经历可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风险偏好对其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而且,不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存在异质性,其中,务工经历更加显著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术采纳,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网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程度最强。为此:

首先,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不同就业经历新型职业农民的差异化技术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扶持,激励其采纳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比如,对于具有经商经历新型职业农民,应重在强化其采纳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观念,拓宽其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帮助其确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为其在“干中学”提供有利条件,激励其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对于具有务工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应重在加强其技术培训,提高其经营素质,引导其将务工获得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并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上改善其经营环境。

其次,有关部门应充分尊重不同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险偏好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可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采纳风险分担机制,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偏好,激发其对生产技术采纳的积极性,进而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最后,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规模农户在生产技术采纳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规模农户对生产技术的采纳和运用,带动相关农户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采纳切合生产实际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技术,推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猜你喜欢

经历检验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苯中水分的检验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农民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